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24224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在甲亢患者中使用心理干预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94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7),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显著提升,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亢患者予以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干预护理;甲亢;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甲亢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主因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人体代谢加快,出现心悸、出汗等现象[1]。近年来,甲亢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对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临床对于甲亢患者的护理质量也越加重视,如何优化护理效果成为医护人员不断钻研的课题。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多数甲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延缓了患者的治疗进展,拉长了患者病程。为改善甲亢患者的治疗结局,我院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实施了心理干预护理,现将护理干预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94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甲亢疾病诊断标准;病历资料齐全;病情稳定,无其他重大疾病;无精神障碍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妇女。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7),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13~65岁,平均(44.67±2.38)岁;研究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2~62岁,平均(44.23±3.02)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数据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入院时协助患者做好常规检查,按医嘱为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了解甲亢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和用药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用温和的态度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协助患者做好基础的常规身体检查,以避免患者对医院产生抵触情绪。②结合患者的病例资料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当前的心理状态,并针对患者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③对于情绪不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有些患者会担心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对以后生活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则需将当前先进的治疗方式告知给患者,从本质上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此外,在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的为患者解答疑惑,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2]。因患者的生活背景不同,所以护理人员还需相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对于情绪暴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劝导;如果患者出现自卑等抑郁心理,护理人员则需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同时,每一位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还需要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借助音乐或者心理暗示等多种护理方式,以此缓解患者内心的压力。如存在自卑与自闭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则需加以重视,多予以沟通、鼓励,指导患者参与到各项有趣的活动之中,以帮助患者解开心结,消除自身的自卑因素。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水平评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众所周知,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腺体激素分泌过多而导致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就目前而言,临床上对于甲亢疾病的致病原因还不明确,但有部分临床专家认为[3],该疾病与环境卫生和饮食平衡等有着密切关系。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多数甲亢患者往往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然而,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对临床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甲亢的病程较长,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提高甲亢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因此,临床对于甲亢患者的护理质量重视度越来越高。心理干預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其主要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疾病特征以及性格等方面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临床治疗需要。在本次研究中,对甲亢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经过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水平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心理干预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4]结论一致,说明针对甲亢疾病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甲亢患者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对提高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甲亢疾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玉艳.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265-266.
  [2]崔文娟,曹玲.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4458-4459.
  [3]薛林林.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2):156-157.
  作者简介:解红莉,女,汉,19891215,内分泌,护士,护师,本科。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究儿科门诊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服务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门诊儿科患儿60例开展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服务。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数据相比,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明显更低,且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更高(P<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在骨科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选择120例在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术后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术后使用康复训练叠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纳入标准:进行手术前
摘要:目的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分析在其护理中对患者实施脑卒中护理单元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选取巴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依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以脑卒中护理单元实施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及其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的
摘要:总结了1例回肠造口术后切口感染及造口旁毛霉菌感染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对创面局部抗感染治疗,有效管理造口周围创腔的渗出液,应用自制半密闭性的造口袋收集造口排泄物,利用防漏材料有效隔离造口与伤口,避免大便污染创面,保证创面负压吸引的密闭性,加强心理护理。通过多学科会诊,配合全身应用两性霉素B抗真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有效控制感染,创面情况好转。  关键词:回肠造口;毛霉菌感染;创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的规范化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总结了我科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58例,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实施规范化护理配合。 结果:手术配合有序,无感染病例发生。结论:规范化的手术配合是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 玻璃体腔注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治疗效果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160例PSD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循证护理组(EBN组)。C组采用神经内科一般护理,EBN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治疗效果和心理健康。结果:EBN组有效率为92.50%,高于C组的75.00%(P<0.05);EBN组误吸发生率为12.50%,低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接受CT增强扫描的高血压患者中预防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相关措施,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高血压患者,共计入选48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发生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总结相应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结果 本研究入选的患者中共有5例发生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占总人数的10.42%,其中轻度患者共有4例(80.00%),中度患者1
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护理的干预的要点与价值。方法 于2016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选取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病例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NBNA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的N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立题背景与目的意义】  肝胆管结石为临床常见胆道系统疾病,据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1],肝胆管结石于亚洲地区较为常见,患病率高达3%-21%,早期临床病理表现不显著,隐匿性较强,极易被患者所忽视;于临床检出时,患者伴有明显疼痛情况,因病灶生理结构的特殊性,结石根治难度较大,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临床首选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责任制在肝胆外科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5月共计80例肝胆疾病患者进行探究,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个小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性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护理责任制护理,观察两组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根据两组实际的护理情况对比可见,观察组护理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展对肝胆外科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