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会成为一种暗杀武器吗?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im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患癌身亡后,代总统马杜罗认为,查韦斯的癌症“非同寻常”,并宣布将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查韦斯的癌症是不是被“接种”的。与马杜罗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如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认为,查韦斯可能因中毒死亡,背后黑手可能是(美)帝国主义。而且,莫拉莱斯说,他“几乎肯定”帝国(指美国)“毒杀”了查韦斯。
  在政治人物的猜测下,现在也有一些人对查韦斯之死是因“有人下毒”的说法半信半疑,因为5位南美总统和前总统都被查出患癌。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癌症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暗杀武器攻击健康人?
  专业人员的争论
  如果说一般公众和政治人物对癌症可能会移植到健康人身上只是一种怀疑而不具有任何专业知识的论证,那么专业人员卷入这一争论则说明目前人们对癌症产生的看法还处于非常朦胧的阶段。现在,专业人员也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癌症是可以种植或移植的,另一派则认为移植癌症没有任何根据,现阶段根本不可行。
  癌症可植入论的代表是在英国剑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以及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从事癌症研究16年的分子肿瘤学专家卡洛斯·卡多纳。他认为,从技术上讲(下毒致癌)是可能的,并且很可能只需注射一次。卡多纳还认为,下毒致癌不应当只让媒体和肿瘤医生来主导舆论,而是应当向分子肿瘤学者寻求答案,因为这个领域的人从200年前起就开始在老鼠身上做注射病毒致癌的实验。卡多纳称,“我做过几千次实验,所以我知道这是有可能的”。
  不仅如此,卡多纳还描述了下毒致癌的原理和具体做法。例如,在任何一个连接血液循环的人体部位注射一次病人的肿瘤细胞系,这些肿瘤细胞系甚至是取自50年前死亡的病人的肿瘤,都可以起作用。而且,向人体细胞注入培育好的带有致命性肿瘤基因的病毒,或直接注射化学致癌物,都有可能让人患癌。
  一个假设是,查韦斯去看牙医,会被麻醉,牙医此时就可能给他注射肿瘤病毒或致癌物质,然而查韦斯或类似的病人对此毫不知情。几个月后,查韦斯就可能患上癌症。针对查韦斯的癌症出现在盆腔,卡多纳认为这也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化学致癌物也具有专门针对某种器官的特性,不同的致癌物可以引发不同类型的癌症,并且的确存在可以在骨盆引发癌症的致癌物。
  卡多纳更是支持马杜罗的观点,认为下毒致癌可以通过调查查明,因为大部分致癌物都会留下痕迹,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采集肿瘤样本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以便弄清是否肿瘤病毒或某种细胞系引发了癌变,也可以通过基因研究来确定癌症的出现是自身病变还是非正常情况。尽管这些调查需要实验手段,也比较复杂,却是可行的。
  但认为下毒致癌完全不可能的也有一些专业人员,如美国M 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肿瘤医学专家安东尼奥·冈萨雷斯·马丁。他认为,首先从查韦斯癌症的原发性上现在都无法查明,人们知道查韦斯骨盆部位患癌,但是不知道是在直肠、前列腺还是在膀胱内引发的。
  其次,如果下毒可以致癌,情况也非常复杂。现在可行的下毒致癌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注射已知的可以引发癌症的病毒,但这不仅操作复杂,并且无法肯定一定能够引发癌症。其次是向血液中注射肿瘤细胞,这种做法可能在实验鼠等动物身上获得成效,但由于人体具有强大的免疫系统,肿瘤细胞对人致癌的成功几率很低。而且,这两者都不适用于查韦斯。所以,马丁认为,下毒致癌的说法站不住脚。
  马丁的观点甚至得到卡斯特罗御医何塞·路易斯·加西亚·萨夫里多的支持。他指出,查韦斯的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只是一位癌症患者,因此要看他能否经受得住治疗或并发症。“他(查韦斯)的情况和任何癌症患者都一样。我没有看到和其他患者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对于马杜罗要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查韦斯的癌症是不是被“接种”的,萨夫里多认为,这没有任何医学或生物学上的意义。接种癌症是在实验室里的操作,需要极为复杂的过程。将癌症植入人体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放射性元素中毒,但并没有发生过此类事件的报道。
  两个诺贝尔奖的提示
  专家的争论不仅为早已在国际社会和民间出现的对查维斯之死的沸沸扬扬的争论火上浇油,而且也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从医学史上一些相关的研究可以得知一些情况。较有意义的研究是美国的弗朗西斯·佩顿·劳斯的研究,他证明,对健康的鸡直接接种致癌病毒可以诱发鸡患癌,为此他获得了196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5年,劳斯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并在该医学院附属医院任实习医师。后来,他发现自己不能胜任一个“真正的医生”,便转而从事医学研究。为此他在密歇根大学任病理学讲师。由于薪金少得可怜,劳斯转而到纽约市洛克菲勒研究所任职。1909年的一天,纽约长岛的一位农场主带着一只发育奇特的普利茅茨岩鸡来求助于劳斯,因为该鸡的左胸肌上长了肿瘤,他希望劳斯能够诊治鸡的肿瘤,以救治他的农场中患同样肿瘤的其他鸡。
  劳斯做了一些实验和研究,首先确定了普利茅茨岩鸡的大胸瘤是肉瘤,是一种与结缔组织有关的癌症。然后,他从这个大胸瘤制备了提取液,并过滤以除去任何细胞或细菌。当他把这种滤液注入到其他一些健康的鸡体内后,这些鸡也染上了肉瘤。1911年1月21日,他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发表,指出病毒可以引发肿瘤。这个发现在医学史上是首次。
  由于这种病毒是劳斯发现的,便称为劳斯肉瘤病毒或劳斯病毒(RSV),它能穿透很薄的薄膜。但是,劳斯从实验得出的结论最初并未被科学界大部分人士所接受。他们认为劳斯的研究不够精细,而且细菌和肿瘤细胞也可渗透通过滤器。劳斯本人也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分析哺乳类动物的肿瘤。后来,劳斯转向别的研究领域。不过,其他研究人员后来的一些研究证明劳斯的发现是真实的,劳斯的研究慢慢得到认可。1966年,劳斯因首先证明了病毒与癌症的关系而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与劳斯相似,丹麦的病理学家约翰尼斯·安德列斯·格列伯·菲比格提出了寄生虫可以致癌的理论。1925年,菲比格称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称为瘤筒线虫(Spiroptera carcinoma)的寄生虫,在把这种寄生虫注射到健康的大白鼠的胃内后,导致了大白鼠患胃癌。为此,菲比格于192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是,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并没有从相同的研究中获得同样的结果,其他人的研究对寄生虫致癌的解释有几种。一是菲比格所描述的癌变实质上是白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现象,是机体衰老后的正常病理变化,并非由寄生虫引起。还有一种解释是,老鼠患上胃癌的原因是由于维生素A的不足。另一种解释是,菲比格给大白鼠注射的线虫并不是原来的线虫,而是从动物肿瘤中提取的致病菌。因此,菲比格获得1926年的诺贝尔奖一直受到非议。
  不过,劳斯和菲比格的研究也提示,给动物注射特定的外来物质,如病毒可能会诱发癌症。
  致癌物与癌症的关系
  过去和现在的研究都证明,环境中确实有很多物质,包括化学的、生物的和物理的都可以致人和动物患癌。但是,这些物质如果要成为致癌的病原体而让健康人患癌,至少要有一些条件:一是确认某种物质具有强烈的肯定的致癌性,二是在技术上已经可以简易操作,如同毒药一样可以轻易注入人体,或可让人食用,三是这些毒物进入人体必须遵循癌症发生的一般规律。
  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的位于美国南加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致癌物分类名单包括四类。1类是确定对人类致癌的物质,有107种。2类包括2A 和2B两小类。2A类是可能对人致癌的物质,这类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但实验性的证据有限,有59种;2B类也是可能对人体致癌的物质,但这类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有267种。3类是对人体致癌性尚未归类的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有508种。4类是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缺乏充足证据支持其具有致癌性,有1种。
  即便从容易制造成致癌的生物武器的微生物来看,现在发现有可能性的微生物不过有几种。爱泼斯坦巴尔疱疹病毒(EB病毒)与儿童恶性淋巴瘤、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鼻咽癌有关;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女性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不同类型的乳头瘤病毒还与皮肤肿瘤、舌癌、喉癌等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肝癌形成有关;艾滋病病毒常引起卡波济肉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等。但劳斯病毒并未在人身上做过实验以证实是否会引发人的肿瘤。至于人的肿瘤细胞是否可以作为致癌物直接注入健康人体致人患癌,尚无研究报道。
  不过,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疑似致癌物是幽门螺杆菌,澳大利亚的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由于“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色”而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致病病原体,而且也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1类致癌物。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流行病学研究室研究证实,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40%。
  但是,现在研究人员对幽门螺杆菌是直接引起了胃癌还是因为导致胃溃疡迁延不愈而继发性诱发了胃癌现在还不清楚。
  无论上述哪一种病毒、细菌和人的肿瘤细胞等是否已经在实验室中被制作成为一种简易的可直接注入健康人体的暗杀武器,还没有科学的证据来证明。即便这些致癌武器真的研制成功了并且在秘密使用,它们对健康人致癌还得遵循癌症生长的一般规律。
  致癌物的致癌过程
  研究人员早已发现,癌症一般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成形、恶化、治愈或致人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有的人身上时间较长,但对另一些人过程可能较短,不过并非是致癌物质一进入人体就会直接和马上使机体生成癌症。
  首先是,致癌物如病毒、细菌、化学物质和肿瘤细胞等即便被注入健康人体内,也会受到人的免疫系统的阻击,后者会识别、包围和吞噬致癌物并将其转化成非致癌物。还有的致癌物会被机体代谢成水溶性的代谢结合物而被排泄掉。所以,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阻拦和消化致癌物,不会让人轻易致癌。
  但是,如果致癌物的毒性特别强,浓度特别大,则会突破机体的免疫防线,从而造成细胞DNA的损伤。这个过程是,致癌物质在人体内酶的生物转化作用下,变成间接致癌物或最终致癌物。这也是癌症形成的第一阶段,但这个阶段时间很短,最多只有数小时,然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最终致癌物作用于细胞,损伤DNA。但是,DNA受损后也并不意味着癌症就会产生,因为DNA有强大的修复功能。如果DNA得到有效修复,就不会发生癌症。但是,如果DNA的自身修复功能失效,则有可能形成癌变。这是癌症产生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的过程是,DNA未修复好,则发生突变,产生基因的易位、重排、重叠、跳跃等。但是,这时也还不会形成癌症,而是要等细胞发生分裂,在下一代细胞接受了错误信息后,新产生的细胞才会在形态和性质上发生变化,形成癌细胞。然后,多个癌细胞慢慢发展成癌瘤克隆(癌细胞团)。
  但是,真正的癌症形成还需要第四步,即从癌细胞团到患者出现症状,并且在临床上可以观察到成形的癌瘤并确诊,这个过程因人而异,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
  此外,尽管包括查韦斯在内的5位南美国家的总统和前总统都患癌,但他们所患的癌是不一样的。查韦斯的癌症由于保密,直到今天也不清楚是什么癌,只是从披露的有限信息中大致判断为盆腔癌,而巴西总统罗塞夫患的是淋巴癌,巴拉圭总统卢戈也患淋巴癌,巴西前总统卢拉患喉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患甲状腺癌。
  如果可以通过致癌物移植癌症,这也意味着有致人患不同癌症的病原体,而且易于操作。从上述种种情况读者也可以自行判断,5位南美国家的总统和前总统患癌是否是被下毒致癌。
  【责任编辑】张田勘
其他文献
2013年9月,乔布斯埋入地下30年的“时间胶囊”终于重见天日,其中一款名为“丽莎(Lisa)”的鼠标格外引人注目。这款鼠标是苹果公司在1983年推出的,并以乔布斯女儿的芳名命名。丽莎鼠标作为第一代商务电脑的专用鼠标,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它的“出土”,也不禁令人感慨数十年来鼠标技术的发展变迁。  最早的鼠标  最早的鼠标可以追溯到1968年,其发明者是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博士。 
古人从汉代开始饮茶  关于饮茶的具体时间从何时开始,众说纷纭。现存最早的饮茶资料出现在汉代。在西汉王褒所撰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等记载,“荼”就是指“茶”,可见当时社会上已有饮茶的习惯,而且是待客的珍贵饮品。另外,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墓葬中也有记载饮茶的竹简,证明了西汉时已有了饮茶的习惯。  为什么意见不同叫相“左”?  意见相左是表示观点不同的一个常用词语,这里的“左”是相违、相反
自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以后,从无脊椎动物开始,到鱼形动物,再到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直至哺乳动物,动物界从来就没缺少过大型、甚至巨型的动物。但有趣的是,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巨兽们如走马灯般湮没,留下的反而是小型的同类。那么,曾有哪些巨兽出现过,它们因何灭绝?体型的大小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洪荒巨种  在寒武纪(5.41亿~4.85亿年前),奇虾就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它是节肢动物的近亲,虽然没有发育
2006年,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功耀呼吁“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并在网上发起签名活动,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要不要废除中医”的争论;前段时间,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因乳腺癌去世,据媒体报道,陈晓旭生病后只看中医而排斥西医,于是有人提出“中医害死陈晓旭”,一时之间,本来就交锋激烈的“中西医之争”再次掀起高潮。  陈晓旭就是被中医害死的!中医90%是糟粕,10%是精华!  ——中
鞋杯,又称金莲杯、双凫杯,是因缠足时代女子的绣鞋也称金莲、双凫之谓也。将一杯酒置于缠足妇女之绣鞋内,载以行酒,即为鞋杯。中国古代社会的缠足风俗大致产生于公元11世纪。自缠足成为一种风俗始,女子之金莲逐渐产生了越来越强的性的意味,用金莲载酒杯行酒也成了部分文人的雅事,在宋代即有王深辅写《双凫诗》行于歌咏。  关于鞋杯,韵事最多者为元代诗坛领袖杨维桢。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由于喜欢铁笛,故又号铁笛道人
生命诚可贵。虽然,精神的天空偶尔灰暗,脆弱的心难免不堪重负。自杀,这一社会的症结和病痛需要每个人的关注。近日,就“预防自杀”这一话题,本刊记者对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女士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听专家为您解读中国自杀现状。  《百科知识》:目前中国的自杀现状如何?与自杀率相关的最新数据有哪些?中国作为高自杀率国家之一,每年约有多少人死于自杀?与前些年相比,数据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变化的趋
随着科技发展、经济的增长、生活水平提升和医疗保健的完善,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大大增加,全球进入老龄化已经是一种趋势。  人口老龄化除了对养老等提出了巨大挑战外,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问题也是另一个严重问题。进入老龄社会后,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病,AD)会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约有3560万人患老年性痴呆,而在中国,老年性痴呆患者已经达到600万,居全球首位。并且,
人类“向海洋要土地”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最终形成了一座座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造岛。  1.日本“海萤”人工岛  这是一座长9.6千米、连接日本川崎市和木更津市的桥梁隧道,被称为东京湾横断道路。桥梁和隧道在一座名为“海萤”的人工海岛汇合。这个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司机的休息区,拥有商店、餐馆和观看东京湾风景的观景台。附近另一座人工岛为整条隧道提供了通风的作用。  2.墨西哥的“螺旋岛”  如果没钱购买一座属
海底钻探新纪录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地球”号深海探测船日前在该国宫城县近海钻探到了海面以下7740米深处,刷新了海底钻探的世界纪录。此前海底钻探的最深纪录是美国研究人员1978年利用“格洛马挑战者”号钻探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查林杰海渊创造的,深度为7049.5米。“地球”号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竖管钻探方式的深海探测船,它的钻探系统控制钻管先行深入海中,并与防止海水和泥浆喷射的防喷装置连接,钻头便可
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于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这一被称为天文学界“奥林匹克”的大会。几千名天文学家将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下面这些天文谜题无疑将是热点中的热点,它们中的一些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被揭开,另一些则可能永远是一个谜。  1.暗能量是什么?  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发现宇宙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不断膨胀。1998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对遥远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