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做好班主任的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j4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10多年,我从没间断过班主任工作,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又曾面对全县的班主任开设过讲座,总结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教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设法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工作。亲其师,信其道。讲究班级管理的艺术性,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赢得学生的信赖尊重,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校园人文教育良性发展。
  一、和犯错学生谈话要“让坐”
  让犯了错误的学生和教师平起平坐,这恐怕是许多老师想也没有想过的。有些人认为,教师坐着说、犯错学生站着听,似乎天经地义、无可指责。其实这是谈话的误区,谈话效果也微乎其微。虽然我们深知要尊重学生,但在实际行动中,往往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的人格。“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的谈话形式就是典型的案例。因此,老师在与犯错学生个别谈话时,不妨抛开所谓的“师道尊严”,搬一张凳子请学生坐下来。这尽管是毫不起眼、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能反映出教师的良苦用心,体现出教师平等待人的心态,也会使学生“受宠若惊”,进而心存感激,从而收到奇效。
  二、适当讲究谈话“技巧”
  与学生进行谈话,要想收到“四两拨千斤”的理想效果,不讲究一定的技巧是不行的,技巧是和“时机”紧密相连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时机”。
  技巧之一:锦上添花
  打铁须趁热,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需要“趁热”。对“学困生”,只要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找他们谈心,及时表扬、大胆鼓励,以期能够获得更大的成绩,这就是锦上添花式的谈话技巧。教师充分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要明确努力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效果显著。小顾同学是教师公认的“学困生”,上课常常趴在桌子上,萎靡不振,各科作业也总是在老师“追逼”下才勉强完成一部分,成绩可想而知。有两天我发现小顾正常交了作业,虽然准确率不高,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我深知这是转变他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趁热打铁,先在班级表扬了他,又及时把他叫到身边面批作业,并大大地鼓励了一番,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从此,小顾同学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进步,并在区七年级统考中取得了七十八分个人历史最好成绩。当我因工作安排不再带他们班课时,小顾同学悄悄地问我:“老师你以后还教我们吗?我会想你的。”他的话令我十分感动。
  技巧之二:适当冷却
  与上面的情况截然相反的是,对待一些犯了错的学生,我们非但不能“趁热打铁”,反而需要“适当冷却”。有些教师在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往往大动干戈,立即将学生找来训斥。其实,这样做毫无必要,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不妨采取适当冷却的方式,“冷一冷”后再与学生谈,给学生留一点自我反省和改正的空间。毕竟学生是很有自尊心和自知之明的,要相信他们能够改正和完善。如果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有改观,我们就应该及时鼓励;如果仍然没有进步,就再与他们谈,虽是亡羊补牢,但为时不晚。小陈是个脾气焦躁性的学生,在小学时就和老师发生过冲突。有一次上课,我收了他的游戏机,他顿时把书扔在地下,焦躁不已。我知道此时和他有理说不清,于是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照常上课。不一会儿,我见他悄悄地捡起地上的书,开始做起作业。下课后又主动道歉,并说:“老师,这节课我听懂了,你看我的作业都会做了。”我趁机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也提出了希望。从此,小陈在数学课上再也没玩过游戏。
  技巧之三:雪中送炭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在情感上出现迷惘困惑,亟待别人帮助时,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他们交心、沟通,对学生而言,就无疑是“雪中送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谈话,能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使他们的心和老师贴得更近,谈话的效果就会十分显著。小彭是个成绩优异又很爱笑的好学生,但上学期期末考试前一个星期,我突然发觉他脸上没有了笑容,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我想:“一定有事困惑了她!”本学期一开学我就决定找她谈谈,看看能不能帮帮她。于是,我和她进行了一次长谈,果然不出所料,那段时间她非常苦恼。我告诉她学习可以带来无穷的快乐,并建议她和我交朋友,经常倾诉心里话,缓解学习压力。看到灿烂的笑容又在小彭脸上出现,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和学生谈话,既包含很大的学问,又有极强的艺术,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三、选择好谈话的时机和场合
  2011年艺术节,我们在体育馆检查节目,刘学生特别想参加演出,但是,她没有事先报名,和检查节目的老师说,她想参加,但是当时参赛的同学特别多,老师有点不耐烦地说了一句:“一会儿再说吧。”这位同学离开体育馆时就有些嘟嘟囔囔,我听见了,什么也没有说。中午,我就发现“贴吧”上出现了谩骂老师的语言,当时我很生气,真想把她叫到办公室,教训她一番,然而这样做能否有效呢?她不承认怎么办?于是,我找到了班主任,请她帮我破案。我非常佩服这位班主任,当天就处理好了。第二天,这位同学主动到办公室找我,我带她到了会议室,她把当时的心情和怎么谩骂老师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我,我狠狠地批评了她,语言很犀利,她很后悔自己做过的事情,请求老师原谅。从此,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所以,一次成功的谈话,必须选择好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如果说内容和方式是谈话成功的关键的话,那么时机和场合是谈话成功的前提。
  四、讲究艺术
  教育学生要讲究艺术。教师可采用故事、寓言、典故等多种方法启发教育学生。有一次,我班有6位学生上早自习迟到了,我让他们站在教室外说清楚原因。其中有两个是走读生,有两个是寝室值日生,另外两位学生是经常违纪的。想到罚不责众的道理,我批评了走读生和值日生,让他们进了教室;让另外两位学生写一份认识深刻的检讨。结果,有一个学生在检讨中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说我惩罚不公平。他写道:“凭什么叫他们进教室让我们写检讨!”并发了一大堆议论。我看后,将他喊到办公室,在一张纸上画了两面鼓,对他说:“这一面是响鼓,那一面是疲鼓,如果要敲出一样响亮的声音,哪一面鼓要敲得重一些呢?”“当然是疲鼓要敲重些。”那位学生说。“这就对了,有一句话叫‘响鼓不用重锤敲’。一个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是一面‘疲鼓’还是一面‘响鼓’呢?”那个学生悟到了我的意思,低下了头,然后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给他摆事实讲道理。之后,他写出了深刻的检讨,后来在学习生活中,违纪的行为也少了许多。
  总之,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用“心”引导学生,用“爱”感动学生,用“诚”影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正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
其他文献
实验是人认识、了解、改造大自然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教学中最为基本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更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他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基本条件。实验教学因其实验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性,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避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正确引领学生,提高实验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一、实验材料的选择  充分地准备好实验材料是决定实验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选择好材料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形式多样的、有一定价值的情境,定能彰显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其更好更快地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课堂活力    把知识融入于情境之中,能使知识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变得思维活跃、兴致勃勃,而非冷漠呆滞、愁眉苦脸,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情与理性及旧知与熟知之间的沟通和转化,对一些艰涩深奥
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是课堂。课堂教学应怎样发展,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新课程更强调教学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与获得新知的体验。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品德与生活学科具有双重意义和作用,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在教学内容选择、过程组织、情感渗透和空间拓展等方面综合着力,全面提升教学成效。我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了教学成效。  一、立
摘 要: 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班级管理的效果直接体现着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也代表着一个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作者就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谈谈见解,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建言献策。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班主任 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工作头绪繁多,杂乱无限,一方面面向学生,另一方面背靠“学校—社会—家庭”。要想做好班务工作,尤其是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想把班级工作搞得既红红火火,
摘 要: 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繁杂琐碎、劳心费力和异常辛苦,很多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本文提出应从培养得力助手,人人参与班级事务,在培养学生能力,发挥班主任核心作用四个方面入手,使班主任从繁多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管好班级,轻松做班主任。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能力 班级管理模式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身心健康的教师。他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能力发展中不同能力的获得存在关键期,只要抓住了这一时期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心理学家认为2—3岁是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法国教育与社会心理学家科恩撰文提出:“儿童在6岁前较之6岁后更容易学习阅读,儿童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应该平行,因为这两者的学习差别并不大,听、说、读、写应从最小年龄开始发展。”随着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深入,早期阅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