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10多年,我从没间断过班主任工作,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又曾面对全县的班主任开设过讲座,总结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教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设法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工作。亲其师,信其道。讲究班级管理的艺术性,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赢得学生的信赖尊重,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校园人文教育良性发展。
一、和犯错学生谈话要“让坐”
让犯了错误的学生和教师平起平坐,这恐怕是许多老师想也没有想过的。有些人认为,教师坐着说、犯错学生站着听,似乎天经地义、无可指责。其实这是谈话的误区,谈话效果也微乎其微。虽然我们深知要尊重学生,但在实际行动中,往往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的人格。“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的谈话形式就是典型的案例。因此,老师在与犯错学生个别谈话时,不妨抛开所谓的“师道尊严”,搬一张凳子请学生坐下来。这尽管是毫不起眼、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能反映出教师的良苦用心,体现出教师平等待人的心态,也会使学生“受宠若惊”,进而心存感激,从而收到奇效。
二、适当讲究谈话“技巧”
与学生进行谈话,要想收到“四两拨千斤”的理想效果,不讲究一定的技巧是不行的,技巧是和“时机”紧密相连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时机”。
技巧之一:锦上添花
打铁须趁热,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需要“趁热”。对“学困生”,只要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找他们谈心,及时表扬、大胆鼓励,以期能够获得更大的成绩,这就是锦上添花式的谈话技巧。教师充分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要明确努力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效果显著。小顾同学是教师公认的“学困生”,上课常常趴在桌子上,萎靡不振,各科作业也总是在老师“追逼”下才勉强完成一部分,成绩可想而知。有两天我发现小顾正常交了作业,虽然准确率不高,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我深知这是转变他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趁热打铁,先在班级表扬了他,又及时把他叫到身边面批作业,并大大地鼓励了一番,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从此,小顾同学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进步,并在区七年级统考中取得了七十八分个人历史最好成绩。当我因工作安排不再带他们班课时,小顾同学悄悄地问我:“老师你以后还教我们吗?我会想你的。”他的话令我十分感动。
技巧之二:适当冷却
与上面的情况截然相反的是,对待一些犯了错的学生,我们非但不能“趁热打铁”,反而需要“适当冷却”。有些教师在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往往大动干戈,立即将学生找来训斥。其实,这样做毫无必要,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不妨采取适当冷却的方式,“冷一冷”后再与学生谈,给学生留一点自我反省和改正的空间。毕竟学生是很有自尊心和自知之明的,要相信他们能够改正和完善。如果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有改观,我们就应该及时鼓励;如果仍然没有进步,就再与他们谈,虽是亡羊补牢,但为时不晚。小陈是个脾气焦躁性的学生,在小学时就和老师发生过冲突。有一次上课,我收了他的游戏机,他顿时把书扔在地下,焦躁不已。我知道此时和他有理说不清,于是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照常上课。不一会儿,我见他悄悄地捡起地上的书,开始做起作业。下课后又主动道歉,并说:“老师,这节课我听懂了,你看我的作业都会做了。”我趁机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也提出了希望。从此,小陈在数学课上再也没玩过游戏。
技巧之三:雪中送炭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在情感上出现迷惘困惑,亟待别人帮助时,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他们交心、沟通,对学生而言,就无疑是“雪中送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谈话,能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使他们的心和老师贴得更近,谈话的效果就会十分显著。小彭是个成绩优异又很爱笑的好学生,但上学期期末考试前一个星期,我突然发觉他脸上没有了笑容,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我想:“一定有事困惑了她!”本学期一开学我就决定找她谈谈,看看能不能帮帮她。于是,我和她进行了一次长谈,果然不出所料,那段时间她非常苦恼。我告诉她学习可以带来无穷的快乐,并建议她和我交朋友,经常倾诉心里话,缓解学习压力。看到灿烂的笑容又在小彭脸上出现,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和学生谈话,既包含很大的学问,又有极强的艺术,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三、选择好谈话的时机和场合
2011年艺术节,我们在体育馆检查节目,刘学生特别想参加演出,但是,她没有事先报名,和检查节目的老师说,她想参加,但是当时参赛的同学特别多,老师有点不耐烦地说了一句:“一会儿再说吧。”这位同学离开体育馆时就有些嘟嘟囔囔,我听见了,什么也没有说。中午,我就发现“贴吧”上出现了谩骂老师的语言,当时我很生气,真想把她叫到办公室,教训她一番,然而这样做能否有效呢?她不承认怎么办?于是,我找到了班主任,请她帮我破案。我非常佩服这位班主任,当天就处理好了。第二天,这位同学主动到办公室找我,我带她到了会议室,她把当时的心情和怎么谩骂老师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我,我狠狠地批评了她,语言很犀利,她很后悔自己做过的事情,请求老师原谅。从此,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所以,一次成功的谈话,必须选择好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如果说内容和方式是谈话成功的关键的话,那么时机和场合是谈话成功的前提。
四、讲究艺术
教育学生要讲究艺术。教师可采用故事、寓言、典故等多种方法启发教育学生。有一次,我班有6位学生上早自习迟到了,我让他们站在教室外说清楚原因。其中有两个是走读生,有两个是寝室值日生,另外两位学生是经常违纪的。想到罚不责众的道理,我批评了走读生和值日生,让他们进了教室;让另外两位学生写一份认识深刻的检讨。结果,有一个学生在检讨中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说我惩罚不公平。他写道:“凭什么叫他们进教室让我们写检讨!”并发了一大堆议论。我看后,将他喊到办公室,在一张纸上画了两面鼓,对他说:“这一面是响鼓,那一面是疲鼓,如果要敲出一样响亮的声音,哪一面鼓要敲得重一些呢?”“当然是疲鼓要敲重些。”那位学生说。“这就对了,有一句话叫‘响鼓不用重锤敲’。一个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是一面‘疲鼓’还是一面‘响鼓’呢?”那个学生悟到了我的意思,低下了头,然后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给他摆事实讲道理。之后,他写出了深刻的检讨,后来在学习生活中,违纪的行为也少了许多。
总之,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用“心”引导学生,用“爱”感动学生,用“诚”影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正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
一、和犯错学生谈话要“让坐”
让犯了错误的学生和教师平起平坐,这恐怕是许多老师想也没有想过的。有些人认为,教师坐着说、犯错学生站着听,似乎天经地义、无可指责。其实这是谈话的误区,谈话效果也微乎其微。虽然我们深知要尊重学生,但在实际行动中,往往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的人格。“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的谈话形式就是典型的案例。因此,老师在与犯错学生个别谈话时,不妨抛开所谓的“师道尊严”,搬一张凳子请学生坐下来。这尽管是毫不起眼、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能反映出教师的良苦用心,体现出教师平等待人的心态,也会使学生“受宠若惊”,进而心存感激,从而收到奇效。
二、适当讲究谈话“技巧”
与学生进行谈话,要想收到“四两拨千斤”的理想效果,不讲究一定的技巧是不行的,技巧是和“时机”紧密相连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时机”。
技巧之一:锦上添花
打铁须趁热,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需要“趁热”。对“学困生”,只要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找他们谈心,及时表扬、大胆鼓励,以期能够获得更大的成绩,这就是锦上添花式的谈话技巧。教师充分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要明确努力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效果显著。小顾同学是教师公认的“学困生”,上课常常趴在桌子上,萎靡不振,各科作业也总是在老师“追逼”下才勉强完成一部分,成绩可想而知。有两天我发现小顾正常交了作业,虽然准确率不高,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我深知这是转变他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趁热打铁,先在班级表扬了他,又及时把他叫到身边面批作业,并大大地鼓励了一番,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从此,小顾同学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进步,并在区七年级统考中取得了七十八分个人历史最好成绩。当我因工作安排不再带他们班课时,小顾同学悄悄地问我:“老师你以后还教我们吗?我会想你的。”他的话令我十分感动。
技巧之二:适当冷却
与上面的情况截然相反的是,对待一些犯了错的学生,我们非但不能“趁热打铁”,反而需要“适当冷却”。有些教师在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往往大动干戈,立即将学生找来训斥。其实,这样做毫无必要,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不妨采取适当冷却的方式,“冷一冷”后再与学生谈,给学生留一点自我反省和改正的空间。毕竟学生是很有自尊心和自知之明的,要相信他们能够改正和完善。如果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有改观,我们就应该及时鼓励;如果仍然没有进步,就再与他们谈,虽是亡羊补牢,但为时不晚。小陈是个脾气焦躁性的学生,在小学时就和老师发生过冲突。有一次上课,我收了他的游戏机,他顿时把书扔在地下,焦躁不已。我知道此时和他有理说不清,于是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照常上课。不一会儿,我见他悄悄地捡起地上的书,开始做起作业。下课后又主动道歉,并说:“老师,这节课我听懂了,你看我的作业都会做了。”我趁机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也提出了希望。从此,小陈在数学课上再也没玩过游戏。
技巧之三:雪中送炭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在情感上出现迷惘困惑,亟待别人帮助时,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他们交心、沟通,对学生而言,就无疑是“雪中送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谈话,能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使他们的心和老师贴得更近,谈话的效果就会十分显著。小彭是个成绩优异又很爱笑的好学生,但上学期期末考试前一个星期,我突然发觉他脸上没有了笑容,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我想:“一定有事困惑了她!”本学期一开学我就决定找她谈谈,看看能不能帮帮她。于是,我和她进行了一次长谈,果然不出所料,那段时间她非常苦恼。我告诉她学习可以带来无穷的快乐,并建议她和我交朋友,经常倾诉心里话,缓解学习压力。看到灿烂的笑容又在小彭脸上出现,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和学生谈话,既包含很大的学问,又有极强的艺术,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三、选择好谈话的时机和场合
2011年艺术节,我们在体育馆检查节目,刘学生特别想参加演出,但是,她没有事先报名,和检查节目的老师说,她想参加,但是当时参赛的同学特别多,老师有点不耐烦地说了一句:“一会儿再说吧。”这位同学离开体育馆时就有些嘟嘟囔囔,我听见了,什么也没有说。中午,我就发现“贴吧”上出现了谩骂老师的语言,当时我很生气,真想把她叫到办公室,教训她一番,然而这样做能否有效呢?她不承认怎么办?于是,我找到了班主任,请她帮我破案。我非常佩服这位班主任,当天就处理好了。第二天,这位同学主动到办公室找我,我带她到了会议室,她把当时的心情和怎么谩骂老师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我,我狠狠地批评了她,语言很犀利,她很后悔自己做过的事情,请求老师原谅。从此,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所以,一次成功的谈话,必须选择好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如果说内容和方式是谈话成功的关键的话,那么时机和场合是谈话成功的前提。
四、讲究艺术
教育学生要讲究艺术。教师可采用故事、寓言、典故等多种方法启发教育学生。有一次,我班有6位学生上早自习迟到了,我让他们站在教室外说清楚原因。其中有两个是走读生,有两个是寝室值日生,另外两位学生是经常违纪的。想到罚不责众的道理,我批评了走读生和值日生,让他们进了教室;让另外两位学生写一份认识深刻的检讨。结果,有一个学生在检讨中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说我惩罚不公平。他写道:“凭什么叫他们进教室让我们写检讨!”并发了一大堆议论。我看后,将他喊到办公室,在一张纸上画了两面鼓,对他说:“这一面是响鼓,那一面是疲鼓,如果要敲出一样响亮的声音,哪一面鼓要敲得重一些呢?”“当然是疲鼓要敲重些。”那位学生说。“这就对了,有一句话叫‘响鼓不用重锤敲’。一个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是一面‘疲鼓’还是一面‘响鼓’呢?”那个学生悟到了我的意思,低下了头,然后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给他摆事实讲道理。之后,他写出了深刻的检讨,后来在学习生活中,违纪的行为也少了许多。
总之,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用“心”引导学生,用“爱”感动学生,用“诚”影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正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