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世界的酷炫竞技

来源 :青春期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也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篮球起源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其主要的国际性篮球组织是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篮球联合会。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联赛是美国篮球职业联盟(NBA)比赛,代表中国水平最高的联赛是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比赛。著名的NBA明星有乔治·麦肯、“魔术师”埃尔文·约翰逊、“飞人”迈克尔·乔丹、“小飞侠”科比等。
  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在2002年NBA选秀中,姚明以状元秀身份被NBA的休斯敦火箭队选中,开启了中国篮球新的狂潮。

篮球的起源


  1891年,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由于当地盛产桃子,这里的儿童又非常喜欢玩将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戏。这使他从中得到启发,并博采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类项目的特点,创编了篮球游戏。
  最初篮球游戏比较简单,场地大小和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比赛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球场的两端,在裁判员向球场中央抛球后,双方队员立即冲进场内抢球,并力争将球投进对方的篮筐。因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后就留在篮子里,人必须登上专设的梯子才能将球从篮筐里取出。
  随着场地设施的不断改进,篮筐取消了筐底,并改用铁圈代替桃篮,用木板制成篮板代替铁丝挡网,场地增设了中线、中圈和罚球线,比赛改由中场跳球开始。与此同时,场上比赛队员也通常改为每队5人,开始有后卫、守卫、中锋、前锋、留守等位置之分。此外,奈史密斯制订了一个不太完善的竞赛规则,共13个条款,其中规定不允许带球跑、抱人、推人、绊人、打人等。这大大提高了篮球游戏的趣味性与规范性,并且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参加这一游戏。

篮球的基本技巧


  瞄准籃框技巧:在投篮时,我们的眼睛应注视篮框的后沿部分。许多人比较喜欢瞄篮圈的前缘,这样只能让自己投篮的时候,不得不比瞄篮点投得更远一些。有些NBA明星无法投进篮的篮球的降落点都是在篮框的后沿部分。这并不是说瞄准篮框后沿部分就是错的,而是弧线、力度、精确度等问题。
  持球突破技巧:持球的姿势关系自己投篮的命中率,我们持球时,一定不要用自己的手掌来持球,而是用自己的手指与手掌底部来操纵自己的球。同时,篮球与手之间保持点空隙,这样会让自己感觉到舒适。如此持球,篮球控制起来更能得心应手,在防守、传球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控制球,以更好的方式使自己的队友得到球权。
  投篮得分技巧:在我们投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出手时的动作,没有好的投篮姿势会使我们的投篮命中率大大降低,而球出手以后的弧线也至关重要,优美的抛物线是投篮的追求。倘若投出的篮球弹在篮框或者篮板边缘上,这就说明投篮时篮球的运行轨迹太直,弧度不够。在罚球时,篮球运行弧线的最高点应在篮圈上大约1.5米的位置,投得越远,弧线就相应高一点,这一点大家可以了解下抛物线原理。球出手以后,一定要用眼睛看着自己所投出的球,观察其运行轨迹。投篮后如果没投进,也可以选择抢篮板或者补篮。

篮球经典动作


  后仰式跳投:指的是后仰身体跳起投球。后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防守自己的人盖帽(进攻人投篮出手时,防守人设法在空中将球打掉的动作)的概率,进而提高自己得分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滞空时需要保持身体平衡,在落地时需要双脚站稳,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跌倒,甚至扭到脚踝。这种射篮技术在防守身高较高或弹跳比自己要优秀的对手时经常会被NBA球员采用。这种动作以乔丹、科比为代表。

  空中接力:指的是一个球员将篮球抛给另一个球员,接球者在空中接球后,直接将球扣进或投进篮框。接球者通过队友的掩护摆脱防守球员,或是佯装回撤到罚球线,再猛然到篮圈下。传球者通常站在罚球弧顶或稍远一点的地方,传球者传出的球必须在篮圈前沿附近,接球者跳起接球后,可选择上篮或扣篮。一记好的抛传其顶点应该大致与篮圈高度相当,这样接球队友就有足够的控球和扣篮时间。传球者应该尽量每次都用相同的传球方式,接球者则应该熟悉这种方式。
  急停跳投:指的是进攻队员在行进间运用突然急停摆脱防守队员后投篮,分持球急停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两种。持球急停跳投是在快速移动中,用跨步或跳步急停接球,并及时起跳投篮;运球急停跳投是突破结合跳投的重要方式。当进攻队员背向或侧向篮筐持球站立时,可以一脚做中枢脚转身跳起投篮。练好急停跳投必须掌握正确的投篮方法、恰当的瞄准点、合适的飞行路线和球的旋转,并且全身要协调用力。
  梦幻脚步:指的是用假动作迷惑对手后上篮。做该动作的方法是先后转身,然后在把球好像要传出去时拉回到身前做一个投篮的假动作,然后重心所在的脚不动,移动另一个脚向前迈,移动到篮框附近上篮。做这个动作时要遵循三点:迅速转体,保持重心,不要犹豫。这种动作以“大梦”奥拉朱旺为代表。

  欧洲步:指的是在带球上篮时,以左右晃动幅度大的步伐过人。在高速带球跑动过程中,身体向同侧的脚前进的方向移动,而另外一只脚向先前落地的那只脚的反方向运动,而且是大步变向,然后身体也向另一只脚的方向移动变向。完成欧洲步的难度在于对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人球结合要好,以使球在变向时跟着上半身完成大幅变向。这种动作容易让防守者无法判断行进方向,导致防守者失去防守位置。
  编辑 朱庭萱
其他文献
问题生成:  航天小学 158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他们要到息烽集中营参观学习,每辆车限载乘客30人,怎样租车更合适?  教学片断:  生1:158÷30,把158看作150,因为150÷30=5,所以我认为要租5辆车。  生2:我认为他的说法不对。如果租5辆车,肯定会有8名同学没有车坐,所以我觉得应该是5 1,要6辆车。  师:同学们有意见吗?(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没意见)  生3:我觉得只为8名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精彩亮点之一。探究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貌似热闹的自主探究,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严重违背了探究学习的本意。那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如何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进程,让探究学习从“形式”走向“实效”、从“现象
伴随着《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颁布和后课标时代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对数学教育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活性高峰期。当前,怎样把《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在日常教学中,以促进学习者素质的有效提高,已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导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拟定教学过程的活动。这一过程既是课堂教学
纵观课改前后多种版本的教材,发现现行国标版教材中所呈现的计算题降低了难度,这一改动是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计算教学更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及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理念。“小数乘小数”计算的生长点就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
教学案例一:  (出示教材中排队的情景图)  师:(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男孩排在第几?戴帽子的叔叔排在第几?(3)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学生回答时有些卡壳)(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些什么?(如穿红衣服的阿姨排在第1,小男孩前面有2人等等)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很快进入了“想想做做”环节,但第2题全班接
近年来,有效教学、轻负高效的教学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在教学一线,教师们也都在积极地探索、实践着这种理念。但是,如何才能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或者说,如何才能真正地去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真正实施有效教学,真正落实轻负高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本文的立足点是课堂教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进行思考与研究,力图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在教学中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图1):请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图中各个图形的周长。  师: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1:周长是16cm。  师:图中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2:周长是14cm。  师:再看这个组合图形(电脑动态显示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复制后粘贴在一起,即长方形粘贴在正方形的右侧),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3:30cm。  生4:26厘米。  生5:28厘米。  ……  师
正方观点 纸质阅读感觉更好  传统纸质阅读如一条长河永不停息地流淌在我们身侧,沉淀着它独有的智慧与魅力。谈及书籍,人们并不会想到薄薄的平板电脑,厚重的纸质书籍依旧是人们心中知识的象征。阅读纸质书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品味和体验阅读的乐趣。因此,与阅读电子书相比,我方认为纸质阅读感觉更好。  阅读纸质书可提升阅读质量,汲取更多有益的知识。纸质书的定位一般都会高于电子书。出版社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  1.兴趣引导。  (师通过“脑筋急转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火柴盒内只剩一根火柴棒。A先生想点亮煤油灯,使煤炉起火,并烧开热水。问:应该先点燃哪个物品比较好?  (2)1 1=?(让学生随意想象)  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