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酱油热透镜效应的现象演示及焦距测量

来源 :物理实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演示低功率高斯激光条件下的热透镜效应,采用酱油作为研究介质,设计了简易、低成本、安全可靠、可控性好的可视化装置,来观察该非线性光学效应,采用光学成像法与高斯光束变换法测量热透镜等效焦距,通过比较验证,得到的结果接近,证明了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以过渡金属为催化衬底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已经可以制备与机械剥离样品相媲美的石墨烯,是实现石墨烯工业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原子尺度理论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石墨烯生长机理,为实验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并有可能成为将来实验设计的理论指导.本文从理论计算的角度,总结了各种金属衬底在石墨烯CVD生长过程中的各种作用与相应的机理,包括在催化碳源裂解、降低石墨烯成核密度等,催化加快石墨烯快速生长,修复石墨烯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控制外延生长石墨烯的晶格取向,以及
石墨烯具有目前已知材料中最高的热导率,在电子器件、信息技术、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石墨烯导热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最近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综述了石墨烯本征热导率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首先介绍应用于石墨烯热导率测量的微纳尺度传热技术,包括拉曼光谱法、悬空热桥法和时域热反射法.然后展示了石墨烯热导率的理论研究成果,并总结了石墨烯本征热导率的影响因素.随后介绍石墨烯在导热材料中的应用,包括高导热石墨烯膜、石墨烯纤维及石墨烯在热界面材料中的应用.最后对石墨烯导热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提
随着现代社会智能化的加速发展,传感系统中传感器的数量、密度和分布范围不断增加,传统的供能方式难以满足如此复杂多变的传感器供能需求,从周围环境中收集能量并转化为电能的自供能传感器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石墨烯不仅具有优异的传感性能,而且在各种能源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这为基于石墨烯的自供能传感器件设计提供了便利.近年来,人们己经研究和发展了多种多样的石墨烯自供能传感器件.本文基于自供能器件的基本能量供给原理,包括电化学供能、光伏供能、摩擦电供能、水伏供能以及热电、压电、热释电等其它供能,分别介绍了石墨烯在
表面电荷转移掺杂是调制石墨烯电学特性的重要手段.发展高效、稳定的表面电荷转移掺杂剂对于提高石墨烯的电学和光电性能、从而推动其在电子和光电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高效与稳定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表面电荷转移掺杂剂的研究现状以及掺杂石墨烯在光电器件应用方面的进展.根据掺杂剂的类型,着重介绍了最新发展的高效p型和n型掺杂剂,并概述了稳定掺杂方面的重要研究工作.此外,专门介绍了基于掺杂石墨烯透明电极的高性能光电器件.最后,根据表面电荷转移掺杂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法布里-珀罗腔(F-P)通常是由2面平行放置的反射镜组成的多光束干涉仪,将入射光束耦合进入F-P腔,光场会在反射镜间多次来回反射,经过干涉相长过程光场被增强,形成稳定腔内光场.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光束干涉与谐振腔内模式产生的工作原理,基于F-P腔设计了可分辨激光模式的实验装置,探究不同激光模式的输出特性.通过实验观察拉盖尔-高斯光束,测量了F-P腔的自由光谱区、相邻横模频率间隔等参量,并分析了主要的实验误差来源.
自2004年被成功制备后,石墨烯因其独特迷人的性质在近十几年来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二维纳米材料的研究热潮.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结构赋予石墨烯非同寻常的光学、电子学、磁学及力学等性质,使得石墨烯在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制得注意的是,石墨烯在应用时通常需要进行功能化,调节其组成、大小、形状和结构等,以便于加工处理或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石墨烯功能化方法多样,功能化产物也是种类繁多.然而,到目前为止,石墨烯功能化产物并没有系统全面的分类和精确的定义.因此,本文在系统总
由于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传统化学燃料的日益枯竭,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地热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脱颖而出.然而,这些能源的应用易受到天气、季节、地点和时间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储能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储存或释放能量.在各种储能技术可选材料中,相变材料(PCMs)是智能热能管理和便携式热能领域的有力候选者.大多数相变材料都存在导热系数低、环境污染、熔点泄漏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相变材料封装到支撑骨架材料中.事实上,支撑材料在应用中仍面临着一
质量一定、受竖直简谐驱动的液体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稳定驻波图样,即法拉第斑图.对于黄原胶溶液斑图系统,朗道的经典表面重力张力波色散关系仅适用于低频区域.为了使更大频率范围内色散关系成立,需要考虑黏滞耗散及剪切稀化效应,作出理论修正.分析表明,黏滞耗散为斑图系统的色散关系引入了频率的四次方依赖项;剪切稀化效应在高频下弱化了黏滞耗散,采用幂律方程定量描述了该作用.基于圆柱形容器中的黄原胶溶液及配套测量器材,测量了较大频率范围内的色散关系,验证了理论修正的合理性.
建筑物理实验教学仍停留在通识性阶段,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在建筑物理实验教学中是有益的教学探索.以“建筑热环境参量测定”实验为例,通过PBL教学法将传统实验教学的3个环节拓展为5个环节,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体现了PBL教学法在发挥学生主动性,深入了解影响热环境参量的因素,增加知识关联度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探讨了应用PBL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对于侧壁有孔的敞口瓶,瓶中水流出的时间与出水口处的压强存在定量关系,根据伯努利定理,水管中的水流速度与压强也存在定量关系.结合上述定量关系,提出了通过测量敞口瓶中水流出的时间来测量水管中水流速度的方法——流水法.制作测试瓶,运用加氧泵搭建测试系统测量了水流速度,推导出敞口瓶中水流出时间与水管中水流速度的定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