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成立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1日,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在上海戏剧学院上戏剧院正式挂牌成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等领导和来自上海各设计领域的工作者代表出席了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
  今年,上海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授的“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德国柏林、英国爱丁堡、法国里昂、日本名古屋和神户、中国深圳之后世界上第七个以设计为主题的创意城市。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将携手各设计领域人才,推进跨界和国际对口交流合作。中国的创意产业将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乃至今后更长的时间里成为上海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
  成立大会最后选举产生了以汪大伟为主席的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组织机构。
  
其他文献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开幕后的184天里迎来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80个城市案例、18个企业馆参展,以最广泛的参与度,真正实现了世界各国与人民的文化交流。  184天后,世博会会旗缓缓降落;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在更多人的心目中演绎、深化。    题一 谢幕续写精彩  谢幕与开幕一样,是各展馆整体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在不少国别馆看来,谢幕是本展馆对世博主题理解的深化,也是实践展
期刊
上期要目:  一、石库门的背景和渊源  (一)上海石库门的历史渊源  (二)卢湾区石库门的渊源  1、卢湾区石库门的历史背景  2、卢湾区石库门的历史价值    (三)石库门的建筑特点  上海石库门里弄民居是在江南和上海县城民居传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在外观上吸收部分西洋建筑艺术的装饰方法而形成我国独特的江南城市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开埠以前,上海县内民居均为江南民居建筑风格,
期刊
访谈主持:徐勤 访谈助理:易茗 图片提供:朱小杰工作室  温州龙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朱小杰在亦厂亦家的澳珀家具总部接受《创意设计源》的特别专访。此前,他在广州出席北京设计周召开的“坐下来”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新闻发布会;此后,他将带领中国设计师集体参加第51届米兰国际家具展。此时,地球的一端,代表中国设计的80把椅子已安抵米兰热纳亚港;而另一端,在澳珀沐浴着温暖阳光的露台,这位家具设计大师将自
期刊
黄昏时分,爷爷给小孙孙讲完故事,抱着他去弄堂口等候下班回家的爸妈;天井里,炉子已经生好了,奶奶在厨房里忙什么呢?二楼厢房窗口伸出的竹竿上晾晒着自家腌制的咸菜;一黑一白两只小猫一卧一跑……给无人的天井增添了些许温馨。  远处,外滩的钟声一声一声传来。房间里,留声机放出依依呀呀的音乐。女人们摇着扇喝着茶,在麻将桌上津津有味地闲聊着,桌下的猫咪睡得沉沉的……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消遣过去,记忆却依旧萦绕在心。
期刊
访谈主持:徐勤    鹤庆新华村三市街上,有一处气宇轩昂的院落,耗资数亿元建成的民族手工艺品展示园-“石寨子”旅游购物广场就坐落在这里。依托新华村极负盛名的银饰品加工工艺,载着游客的观光大巴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购物广场街对面,开着一排大小银铺;标祥、百顺、吉祥……,新华村的银匠们边照看着店铺,边小锤叮当地錾打着银器;三三两两的阿诗玛们,在太阳底下给手中的银器抛光。  打听寸发标“寸大师”并不难。
期刊
一、石库门的背景和渊源  里弄,上海俗称弄堂;里弄民居,上海俗称弄堂房子。“里”始见于《诗经》即居也。弄,即屋下小巷(路)。苏州方言也称弄堂,又谓弄唐。“唐”见《论语》,在古代谓庭中通道之意。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上海县志》已记载有里名17处,巷名5处,坊名57处,其中高昌乡(即今卢湾区)有盘龙里、横塘里、三林里等4处(见附图)。石库门是上海老式里弄的典型民居,约始于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
期刊
2010年上海世博期间,朱家角百年课植园内,昆剧王子张军与音乐家谭盾联袂推出的实景园林版《牡丹亭》,将昆剧以别样的方式唱响。  突围传统镜框式舞台,昆剧的古典挟裹着跨越时空的现代;每当日头将落,课植园里,蝉鸣风吹雾动,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戏里戏外,历时与共时同演。  ——感叹于精致的古典戏曲程式与现当代美学的融合,感叹于古老昆剧在张军演绎下展现的精彩,感叹于艺术家戏里戏外的坚持;上海工艺
期刊
上海的工艺美术学校教育,从1960年创办的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算起,发展到的国家示范性高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已经整整五十年。工艺美术教育是极富个性的育人过程。半个世纪以来,学校不仅育出了一大批工艺美术人才,更是凝聚起几代办学者的辛劳和心血,积淀起一层丰腴的工艺美术办学经验。  工艺美术或艺术设计教育,在国内,有1906年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科”,有1911年沈寿在天津创办的“自立
期刊
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国工艺美术学术园地,曾经一片“荒芜”,学术界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在那儿“垦荒拔草”。吴山教授,就是当年“荒原”的最早垦拓者之一。30年后,当“荒芜之地”变成了金香飘溢的“果园”时,他不求名不图利,只知默默地耕耘,认认真真地做学问。如今,当工艺美术学术研究处于低潮时,他仍初衷不改,老骥伏枥,坚守在这块园地里笔耕不辍,终于硕果累累。他是当今中国工艺美术学术家园中屈指可数、矢志不渝的老一
期刊
工艺美校红木雕暨家具专业部分师生的聚会被特意安排在普陀区的玉屏路附近,因为88岁高龄的张爱泉老先生寓居于此。2005年某月的一天,张老先生的学生们从市区的四面八方赶过来,他们想看看老师,向尊敬的老师再一次表达自己的敬意。  张爱泉老先生12岁就开始在上海福佑路一带的木工作坊学习苏帮手艺。老式的手工艺学习是典型的师傅带徒弟式技艺传授。在木工作坊里,师傅带着徒弟完成一件又一件“生活”,师傅大多把握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