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意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现代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guo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些大学新生而言,英语学习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教师也应注重一些文化性质内容的融入,这就会导致大学英语的课程难度进一步增加.如果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适应大学英语的难度,就会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对此,教师在融入文化常识时需要斟酌考虑,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课堂中,保障学生的高效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用语是教学效果质量的保证.准确、得体的课堂英语教学用语能让学生感受到大学英语课堂的魅力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之情,也会使得这个课堂教学非常活跃.
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及民族信仰等因素,在对英汉习语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具有相同字面意义或意象意义的文本或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文章借助权威词典,搜集中文“牛”和英文bull习语,然后运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CCL)进行语料分析,从比喻的修辞角度分析发现,英汉习语中都存在以牛喻人、以牛喻物的表达,中文习语中褒义为主流,而英文中的使用更为自由,含义用法也更为丰富.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基本课程,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综合英语》教学工作也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思政内容的融合度,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文章分析课程思政在《综合英语》课中的实施意义及现状,探索课程思政在《综合英语》课中的实施路径,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关乎着文化传播,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以语言为桥梁的.作为国与国交流的通用语言,英语语言在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直都十分重视英语语言教学,同时也关注英语语言教学活动中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的传输.文章以“一带一路”理念为发展背景,以“一带一路”发展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为主题,展开了探究和分析.
英语词汇是英语教学中出现最为频繁的单位,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枯燥而又收效甚微.学生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记忆单词,又不能有显著的效果.其中,单词的习得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率一直是专家学者所追求的新世纪目标,但现今存在的理论却无法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文章拟深入调研大学新生把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习得的现状,前溯总结学生利用概念隐喻进行英语习得的情况,为后续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这一理论提供参考意见,为今后进一步探讨概念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应用打下基础.
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立足当下,回应需求.新文科创新教育与发展,以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为目标.英语演讲通过观点及文化内容的表达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英语演讲课程可以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师生关系、增值评价等方面进行建设,以实现新文科背景下学习者提高综合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升文化自信、发出中国声音.
由于英语专业以英语语言文化学习为重点,本科生撰写的毕业论文中极易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文章通过对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级至2015级学生毕业论文的分析,得出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文化失语现象的成因,并根据成因提出四点针对性意见:①明确毕业论文指导要求;②加强教师素质培养;③结合高校自身特点自主编写教材;④以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与思维转换能力为教学目标.
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写作能力考验的是学生的英语语用综合能力.立德树人的育人背景下,思维品质的培养备受关注,文章尝试探索学生写作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共建策略.从思维品质的特征出发,明确英语专业写作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共建现状,就教学思想滞后、教学内容与思维品质培养不匹配和重视度不足等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从教学思想、培养方向和教学方法等多角度着手,达成英语写作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共建目标.
在大学教育时期,英文写作是一门重点课程.英文写作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数大学生比较薄弱的学习能力.英美短篇小说是一种优质的英语写作教学资源,阅读英美短篇小说是提高大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文章主要评析了英美短篇小说阅读对提高大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作用和影响,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有力的参考,从而开发英美短篇小说阅读的教学功用,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大学生的文学品位和英文写作能力.
随着英语语言逐渐普及,英语学科早已成为大学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与应用技能都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英语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是人类多元互动的结果.因此在大学英语的常规教学中,不能仅仅围绕英语的语法功能和英语国家的基本习俗与制度等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而是应该站在跨文化交际的层面,在两种或多种文化的对话中,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与有益的人文素养,透过英语文化的镜像,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但是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已然不容忽视.因此文章将全面描述文化失语的现象,追溯根源,并给出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