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趣味飞扬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_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传统的课堂教学“遗忘”了这一传统,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填灌,使课堂教学乏味、机械。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部分学生厌学、辍学。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高度,并获得愉快的享受和美的陶冶。
  一、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比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所探究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新异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引出要讲授的知识。在讲“圆幂定理”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入:同学们早就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实这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事实上,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再登上一层楼是办不到的,那么要登上多少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景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之后,大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学生怀着好奇心,听得格外仔细。学过切割线定理之后,大家把地球的半径6378公里代入公式算出约需登上19公里高的一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比珠穆朗玛峰的两倍还多呢?不少同学还主动出击,有的说:老师,我算出了登高一层楼(通常3米)所能看到的景距。那个说:我计算出登上泰山所能看到的景距。欢快中,学生已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
  三、点缀趣味,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当人们“运用”“摩玩”它时,便会发生许多的情趣,由严肃变为活泼、幽默、亲切、有味。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趣味点缀,以幽默调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
  四、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艰辛的探索攀登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综上所述,教师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者单位 河北省故城县复立村中学)
其他文献
陆地的延安书写多结合个人的亲身经历,并以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后的成长历程为叙述重心,力求描绘出在革命氛围下解放区青年群体精神变迁和思想蜕变的多重映像.在《叶红》《故人
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一篇英语短文,需要通过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一些问题来判断。而运用“电子书包”教学,学生在学案上圈圈画画,将自己阅读时的思维过程外化,老师能够很直观地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现代大学产生以后,大学就成为了作家们想象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环境的日益宽松、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文艺界掀起了一股十分强劲的“大学想象”热潮,产生了一些较
教材采用了专题式的模块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教学中如何选取知识,知识如何呈现,都要靠教师进行二次创造。教师要深入研
基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与媒体的关系入手,营造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 Based on the students’ difficulties i
本课围绕着身残志坚青年的特殊技能展开,分别学习同意与不同意的功能意念、特殊疑问句和情态动词can表达能力。本课是一节阅读课,阅读材料是一篇对身残志坚的青年Liu Wei的简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
英语是我国中学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因为英语本身的特殊性,它一直是课改的难点和重点。怎样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重要方式,是确保学生获取知识、各方面得到发展、提升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把课堂教学当作研究对象,寻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关途径和策略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初中课堂上,英语老师和学生都相当辛苦,有些学生发音不准确,还有对英语文章的理解不是
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幼儿的教育需要生活。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与蒙学教育相融合。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蒙学教育的生活化,使蒙学教育不再单一、不再枯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