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谨慎开展颈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ai19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器材的进步及治疗经验的积累,颈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症状性颈动脉慢性闭塞的再通对于预防脑卒中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对于此类患者,若想得到最大的获益,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严格把握适应证筛选出适合闭塞开通的患者,合理的手术策略,周密的围手术期处理。但由于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同时风险也很大,所以目前不适合广泛开展,仍需要持谨慎的态度。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1例散发性鞍区血管母细胞瘤,该病目前在国内外均罕见报道。患者女,因月经不规律并泌乳1年余,停经3个月就诊,CT和MR检查示鞍区占位,术前被误诊为垂体瘤,行经鼻内镜蝶窦开放垂体瘤切除术,术中因大出血被迫停止手术。本文通过介绍1例鞍区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为广大放射科和神经外科医师提供一个宝贵的经验,为术前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一个思路,对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患者男,67岁,以头昏、头痛、呕吐10余天入院。CT检查示鞍区肿块影,边缘光滑,呈均匀等密度,明显均匀强化。鞍区MRI示病灶呈倒置“雪人征”,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WI信号不均,增强呈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匀,鞍底可见受压变扁的垂体,视交叉受压上抬。术后病理为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如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眼部超声检查、CT及MRI可为RB的诊断、分期、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