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复宇宙之家——斯宾诺莎和新脑科学的伦理学洞见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y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为什么会做好事,也会做伤害他人的坏事,人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人类等问题虽然是现代之问,但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通过对“自我”的解读所提出的新的道德模式不可谓不是对该问题的解答。斯宾诺莎认为人作为宇宙中“前有所承,后有所继”的存在,具有一种“己欲且可达致他人”的共同本质,这种本质只要通过适当的心灵训练便可以达到“凡追求美德的人,其为自己所追求的善,也会为别人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斯宾诺莎用以反思心灵进而反思自由意志的道德能力为依托,认为对自我的正确理解是自我认知的基础,因而不存在自由意志的先在道德能力,自我只有通过在宇宙的无限背景中解读、把握自我而实现自我认知与道德判断。斯宾诺莎对“自我”的解读与当代新脑科学的发现相契合,探讨了人的道德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基础在于“镜像神经元”等问题,才引发现代科学、哲学及实证伦理学的多方面研究与对斯宾诺莎“人应复归宇宙之家”问题的关注。
其他文献
<正>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是春秋时代齐国的诗。全诗三章章四句:“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诗序》云:“《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近代研究《诗经》者都不同意《诗序之说》。例如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说:“这首诗写劳苦的人民为了当官差,应徭役,早晚都不得休息。监工的人瞪目而视,一刻都不放松。”袁梅先生的《诗经译注》说:“这是周代一个小官吏,苦于差役纷繁,他
<正> 1987年11月16日,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改革与文学"讨论会.七十多位青年理论工作者和有关人士出席了会议.会议议题主要有二,一是"改革的文学"即文学应如何反映当前改革的大趋势和社会生活;二是"文学的改革",即文学自身应如何改革,当前的文学怎样才能更健康地发展.会议发言纪要如下:李江宁(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改革与文学"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所谓"改革文学"当中.而"改革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一大批大刀阔斧的改革英雄形象,如乔
在近代日本知识人来华考察的过程中,塑造于古代经典的中国形象与近代现实社会所感受的中国形象始终交织在一起,共同参与建构了近代日本知识人的中国观.以日本知识人的中国游记为对象,探讨幕末至昭和初期以知识人为主体的日本人的来华体验,进而考察其来华过程中的感性因素在建构近代日本人中国观中所发挥的作用.由于个人体验与时代状况的差异,幕府末期至昭和初期,日本来华知识人的中国认知大致呈现出五种表现形态.对各种形态的认知做出历史还原和事实定位,对于准确把握日本人中国观的形成过程及其后世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纯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逻辑学,即哲学真理或理性精神自我展开、自我实现的抽象思维过程,不存在马克思所说的"神秘化"和"倒立的"问题.当黑格尔辩证法作为人类自由本质全面实现的历史和社会现实时,才存在"神秘化"和"倒立的"问题,它给现实的人的感性自由及其物质的和世俗的生活内容、关系与实践活动蒙上了一层"神秘外壳".马克思正是在此意义上"剥去"这个"神秘外壳",把它"倒过来",发现与之"截然相反"的世俗的"合理内核",即以物质经济生产和阶级消亡为核心的历史唯物
从协调发展视角出发,探讨了吉林省25个商品粮基地县(市)"两型农业"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过程及现状.构建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明确了"两型农业"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类型的划分依据,分析了时序、类型、要素、空间和趋势等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4—2018年吉林省25个商品粮基地县(市)"两型农业"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度总体水平在0.35—0.38之间,即位于中度协调类型区间.25个商品粮基地县(市)中,低度协调的县(市)9个,中度协调的县
教学是国际中文教师之根本.教师想成为"教的专家",首先要成为"学的专家"."学的专家",即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如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实现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其基本理念包括三方面: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由短期学习变终身学习;由工具性学习变反思性学习.具体实现路径包括以"经验实在"为基础的学习、以案例为支撑的情境学习、以共同体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学习、以关键性事件为核心的学习、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学习、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学习.国际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学—教—学的连续的、循环的、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佳期刊.双月刊,逢单月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
我国现阶段的美育普及,需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教育宜以高校美育为重.高校美育不仅承担着为广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培养优质美育教师的重要任务,更肩负着为社会直接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众文化产品在推进艺术审美的世俗化、民主化层面具备自身优势,但大众文化的消费与娱乐本质决定了其美育功能的限度.当前高校美育工作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的同时,尤需普及艺术经典教育.
期刊
萨满文化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精神信仰、风俗习惯、审美创造的集中体现.吉林省作为萨满文化传播和保护的重点省份,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为萨满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事业做出了切实努力.但萨满文化原真性保护缺失、活态传承乏力、环境培育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记录性、生产性、整体性保护为措施,力图完善萨满文化的协同传承、保护机制,改善萨满文化的生存、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