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in1、Nutlin-3a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早期心肌细胞成熟的初步研究

来源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7528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Torin1、Nutlin-3a对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早期心肌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 将Torin1和Nutlin-3a作用于3T3细胞,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等验证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再将药物作用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早期心肌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成熟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qRT-PCR检测心肌细胞成熟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肌节发育情况;利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评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相关指标,包括频率、振幅、动作电位时程等,评价其成熟情况.结果 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显示,Nutlin-3a和Torin1可以抑制3T3细胞的增殖,使细胞退出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utlin-3a组和Torin1组cTnT、cTnI蛋白表达量相比DMSO组有增高的趋势.qRT-PCR结果表明,Torin1处理后的心肌细胞增殖存在减少趋势,并且可能更多地以脂代谢为能量代谢方式,心肌特异性标志表达量增高提示心肌细胞内结构可能更加成熟.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形态趋近长棒型,其中Torin1组心肌细胞肌节更加丰富,排列更加规整,更加接近成熟心肌细胞形态.膜片钳电生理实验结果分析显示,Torin1组和Nutlin-3a组振幅、最大去极化速率、动作电位平台期、APD30、APD70、APD90、阈电位绝对值相比对照组有增大的趋势,Torin1组和Nutlin-3a组动作电位频率相比对照组有减少的趋势,表明Torin1和Nutlin-3a处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早期心肌细胞,可能促进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成熟.结论 用Torin1和Nutlin-3a处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早期心肌细胞,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细胞成熟的相关指标,mTOR信号通路可能是心肌细胞成熟的关键调控通路.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儿童早期瘢痕的综合治疗效果,探究儿童早期瘢痕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2015年至2020年在我院瘢痕门诊外伤清创缝合后的早期瘢痕265例,拆线后即进行瘢痕干预治疗(常规外用硅酮类药物+局部减张+光电综合),治疗前、治疗后应用VSS评分系统对瘢痕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瘢痕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瘢痕的充血程度、色泽、厚度、柔软度及总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 儿童早期瘢痕的综合治疗可以缩短瘢痕的未成熟期,改善瘢痕的最终转归,有效防控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和发展.
目的 探究CO2点阵激光联合放射治疗(Laser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LCR)应用于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及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接受LCR治疗的瘢痕疙瘩患者60例.在LCR治疗中,患者均先行CO2点阵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后24 h内进行首次放疗,激光治疗后第7天进行第二次放疗.治疗完成后6个月和12个月时随访.采用患者及观察者双向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目的 探讨耳部瘢痕疙瘩不同发展时期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7年耳部瘢痕疙瘩患者53例,根据不同的临床分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53例(59侧)耳部瘢痕疙瘩经过18个月规律治疗后,耳部形态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未见复发.根据Darzi的瘢痕疙瘩疗效原则,治疗有效率为100%.5例患者药物治疗3次(6周)后出现月经失调,均为月经周期延长,治疗停止1~2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 耳部瘢痕疙瘩发展的不同时期应采取不同
目的 探讨1470 nm裸光纤二极管激光器在病理性瘢痕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选取31例因各种病因引起的增生性瘢痕(n=14)及瘢痕疙瘩(n=17)患者,给予1~3次光纤治疗.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多普勒超声、皮肤弹性测试仪、皮肤黑色素及血红素检测仪和血流灌注成像仪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总VSS评分改善了44%,瘢痕疙瘩患者的总VSS评分改善了37.5%(P<0.001).瘢痕厚度平均减少(0.2±0.153)cm(P<0.001).其中,增生性瘢
目的 探讨颈部烧伤瘢痕挛缩患儿的麻醉和困难气道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颈部烧伤瘢痕挛缩患儿,分为七氟烷(A组)和艾司氯胺酮组(B组).两组均静注右美托咪定1μg/kg,A组面罩吸氧5 L/min+七氟烷6%~8%,B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辅以气管内和咽喉区表面麻醉.患者均保留自主呼吸,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经鼻腔气管插管.插管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追加艾司氯胺酮或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各组的成功插管例数、插管时间和插管过程中有无呛咳憋气、体动、喉痉
目的 观察PDL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儿童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增生性瘢痕患儿45例,使用脉冲染料激光(PDL,585 nm)联合CO2点阵激光进行治疗,每例患儿治疗4次,每次治疗间隔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对患儿增生性瘢痕进行评分,并用皮肤镜及高频皮肤超声对瘢痕血管数量、厚度进行测量.治疗结束后8周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儿中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88.9%.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VSS评分、皮损厚度、皮肤镜评分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病理性瘢痕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从放射治疗在病理性瘢痕应用原理、常用放射源的比较和放疗方案的设计,以及放射治疗新技术应用及瘢痕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防范措施等方面,对病理性瘢痕的放射治疗技术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观察2940 nm铒激光对早期瘢痕的干预效果,并探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至2020年300例手术切口缝合或外伤清创缝合后的早期瘢痕患者,在拆线1~2周后开始铒激光干预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应用VSS评分系统对瘢痕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随访6个月,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瘢痕的充血程度、色泽、厚度、柔软度及总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铒激光对早期瘢痕干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瘢痕增生是儿童烧伤后常见的并发症.瘢痕增生的发生率高,预后差,其治疗一直是创伤外科和整形外科的难题.传统治疗方法存在疗效有限、治疗周期长、反复损伤、药物副作用等缺点.光电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针对瘢痕早期血管异常增殖的特点,窄谱强脉冲光(Dye pulsed light,DPL)是早期预防和治疗儿童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有效方法.本文就DPL抑制儿童烧伤后早期瘢痕形成的机制、干预时机、并发症及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异常的血管生成,或受损的血管退化阻碍了伤后愈合而形成瘢痕.瘢痕组织比正常皮肤真皮含有更多的微血管,大量研究证实了抗血管化疗法抑制病理性瘢痕的有效性.本文对近年来血管生成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抗血管化疗法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瘢痕治疗提供新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