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歌自苦”——论杜甫诗歌创作中“歌”的意识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q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杜甫大量使用“歌”、“行歌”、“长歌”、“高歌”、“浩歌”、“放歌”、“狂歌”、“放歌”、“悲歌”、“哀歌”之类词来自述其创作行为入手 ,研究向来被学者忽略的杜诗与“歌”及古老的乐歌传统的深厚关系。提出杜甫以诗为歌、具有歌者意识等重要结论。文章认为 ,杜甫的诗歌创作 ,在高度的文人化、语言艺术高度发展的同时 ,又有着向属于诗歌的更为原始、自然的状态的歌的艺术传统的回归的自觉倾向。为杜甫艺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其他文献
在大倾角俯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我们针对俯采工作面不利开采因素,加强设备改进及施工工艺改进,从而有效提高了三机配套,在大倾角俯采综采工作面应用效果,为今后类似条件下开
<正>目次序言一刻经碑的内容二刻经碑的镌刻年代三刻经碑与灵裕的护法思想四娄睿与大留圣窟五结语序言河南安阳宝山灵泉寺是北朝隋唐时期邺城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原称宝山寺,
明代文学自永乐年间始为重事功、重义理的台阁体文学所擅坛 ,经洪、宣、正、景、天、成诸代 ,至弘、正间才有所变化 ,其中一重要的原因即审美主义要素的大幅度增长 ,遂取代了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其对翻译经济演进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讨论了全球化的定义,探讨了翻译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在这个时代翻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本文选择地震资料丰富、品质好的地区作为突破口,在钻井(深度)、地震测井资料(时间)标定的基础上,对比解释大量地震剖面,然后对各套地层的地震反射信息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建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因教材篇幅所限,具体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少,以该教材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化加工》为例,揭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的思
西方修辞学主要分为古典修辞学和新修辞学。古典修辞学的核心是说服,而新修辞学的核心是认同(胡曙中翻译成"同一")。新修辞学代表人物肯尼斯·伯克认为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即修
《中庸》原著中,中庸表达为致中和,体现为中和之天道、中和之人道、中和之治道。全面看来,中庸不只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论。作为一种方法论,中庸诉求的是执中,作为一种
<正> 绪论中国是世界漆工艺的发祥地,制造和使用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战国秦汉时期继承了前代漆工艺技术,又不断发展、创新,达到了漆工艺发展史上
基于空间的多维交互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自由开放、动态拓展的独特优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交互主体多元化、交互时空延展化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