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习作的鲜活之气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内容摘要:小学生习作教学中,常会发现学生的习作主题明确,语句比较通顺,结构也颇为合理,但就是不能打动人,也就是常说的缺乏鲜活之气,本文就这一现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寻找习作鲜活之气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习作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习作。”针对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习作缺乏鲜活之气这一现象,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对习作教学的认识。
  一、在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感觉
  批改学生的习作,常常会发现学生的习作主题明确,语句也比较通顺,结构也颇为合理,但就是不能打动人的现象。经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学生在习作中没有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因此,我结合教材安排的习作内容,引导学生去拥抱生活,勤观察,多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将体验表达出来。如:春天的校园,生机勃勃;夏天的绿荫,沁人心脾;秋天的果实,令人沉醉;冬天的飘雪,勾人遐想。这一切,教师都应敏锐地抓住,并举行各种各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用思想细细体味、感受,引导他们把这些亲身感受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才能收到令人欣喜的成果。
  例如:教学《我的发现》这篇习作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我鼓励学生自己去感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力求有自己的发现。我让学生分小组在校园中观察,去发现自己认为有趣的事物。有的学生在当天就有了自己的发现,但也有的学生却对校园中的事物不感兴趣,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此,我给了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让他们到公园、到房前屋后、到田间地头、到森林、田野、池塘、小溪等地方去仔细、连续地观察、发现,写提纲、查资料,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所写的习作每一篇都不乏真实感。
  再如,在教学《XXX游记》时,我结合学校举行的春、秋游活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活动或外出旅游时的情景,看着在当时拍的照片和在当地买的特色纪念品等,在小组中口述,引导学生再一次去体验自己经历的生活,让学生沉浸到当时的情景中去。当过去的生活再一次被唤醒,从而浮现出来时,学生就会在细细的体味中把握住感觉。鲜活的感受便会使回想中的生活再现栩栩如生的画面,并且带上百般情趣,而这种情趣会引起人难以抑制的表达欲望,于是这种欲望就变成要我写为我要写的冲动,写出的文章充满了真实的感受。
  二、在各种优秀的作品中体验感觉
  中华民族是一个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渊源的大国。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晶莹的浪花,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的名著,值得学生学习体验和借鉴。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地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揣摩,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创造力的感召下,体會作者感觉的新颖性和丰富性。
  三、在联想与想象中激活感觉
  现在小学生的作文有时并不要求他们写自己的亲身体验或亲自做过的事,所以想象作文教学方面提出,三至四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至六年级的学生要“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我们这个时代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想象作文的出现正适应了我们这个时代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小学生喜欢想象,尤其爱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是符合儿童心理的。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在头脑中多储存表象,因为想象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也不是虚构。如写《龟兔赛跑》续集的第二次比赛要求做到:1、要有完整的比赛过程。比赛前双方如何做好准备;比赛时,双方如何各显身手;比赛后各有什么表现。2、还要有森林动物们的参加,如山羊当医生、大象当裁判、小鸟作啦啦队等等。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动物们各自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象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但值得注意的是想象要有分寸感和可信度。
  总之,想象作文的训练应该根据想象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应该符合不同学龄期的学生的特点,既不可抑制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想象翅膀被人为地折断,也不能不加引导自由放任,使学生的想象变成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那种建立在良好的动机和科学的依据上的思想,才是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性,又能不断促进学生进取的思想。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它是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识字、听说、阅读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对学生的内部思维能力和外部表达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达到习作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习作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找寻真实的感觉,展开适度的想象,在习作中树立正确的文风,真实地表达自我,让学生学会习作,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资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程资源就有多广阔。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活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的制约,语文教师往往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
期刊
期刊
大至国家,小到学校,做事都应该有个规划,写作文也应该如此。如果没有规划,随便想个题目就走向讲台,从来没想过这次要练习学生的哪个方面,这样的教育算什么成功教育?  我始终认为,学生是一座还没有开发的矿藏,而老师就是那发掘宝藏的工人。如果我们今天这里挖一铁锹,明天那里挖一铁锹,到最后这座矿藏非面目全非不可。真正的挖矿工人都知道应该如何挖掘,那必须目标专一,有计划地进行。  来到初一,我首先是练习“写人
期刊
)  摘要: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加强阅读训练;精讲多读,读出情感;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语文阅读  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笔者认为,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立足于保证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加强语文阅读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
期刊
提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本土文化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能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本土文化传统文化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型地学习方式。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学科性、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