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灯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嘉琦
  笔名蓝月,现就读于西北大学,热爱阅读与写作。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作家报》《人文与科学》《柳丝》等校级报刊。2012年创办蓝月工作室(网络纯文学工作室),任社长及主编至今,负责发行《蓝月独上》网络纯文学刊物。
  夜晚的海边比较安静,波浪还未冲上岸,便已经退去了。
  海岸的一侧,静静地停靠着一只渔船,船内的灯还未熄,隐隐可以看到一个人影。那是一个上了年岁的老渔夫。
  此时船内,一口老锅正架在火上,冒着腾腾的热气,锅中的水咕嘟咕嘟地起着泡,在慢慢煨炖着一条小鱼。想着还需要一些火候,老渔夫盖上锅盖,弯下腰往火中添了几根木柴,然后直起身来。
  他掀开有些破旧的帘布,走出船舱,静静地站在船头。海风轻轻打在他脸上,像是诉说着什么,在月光的侧映下,可以看到老渔夫脸上深深的皱纹,那是沧桑的过往,也是岁月的刻痕。
  就这样站了一会儿,船内传来锅盖被水顶起的声音,他转身回到了舱中。掀起锅盖,看到的是炖的烂熟的小鱼,老人将鱼和汤盛进一只带有豁口的陶瓷碗中,吃了起来。鱼只有躯干上的主刺,加上被炖得软烂,用筷子轻轻一捋,鱼肉便掉了下来。自己的牙齿早已不如以前那般硬实,这样的饭对他来说真的是最好不过了。
  吃完鱼,喝完汤,渔夫收拾好了锅碗,便坐在了火炉旁,他点燃烟斗(烟斗里装的是用烟叶磨成的烟粉粒),吸了起来,灰色的烟圈不时从他嘴中冒出,飘到了船外。不知道是因为烟有些辛辣,还是因为回想到了很久以前的故人和故事,老人的眼角渐渐模糊,流下了两行泪,混浊而又无奈,就像这日子。
  终于,烟吸完了,老渔夫在火炉边上磕了磕烟斗,然后放到了一旁,此时火炉中的余烬也已燃尽,船内亮着的只有船帘内的那盏小灯。
  老人起身拉下船帘,将海风和夜色彻底阻挡在了门外,然后走到已经鋪好的床褥边,慢慢躺下,盖上并不厚实的被子,闭上了眼,不久便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船外,风还在吹,波浪还在不停地涌来退去,但是离海岸还有些距离。
  从远处望向这里,可以看到一点点微弱的光亮,那是还未熄灭的渔灯。
其他文献
一轮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蔚蓝色的海水敞开浩瀚的情怀,用澎湃托起一块润泽透明、熠熠生辉的碧玉,她的名字叫大鹿岛。是梦境吧?不,这是我今年去过的地方,一个诗意荡漾、美丽神奇的海岛。  大鹿岛远离大陆,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虽是个弹丸小岛,但置身其中,生机盎然。那守望的森林,那钟情的大海,它们遥相呼应,用翠绿和蔚蓝点缀祖国东海夺目的容颜。漫步外围环岛大道,左边海天一色,烟波浩淼;右边山高林密,绿树葱郁,负
当下是一个泡沫漫溢、敌我难辨的时代。我们的趣味和思想就像水分子里的氢和氧,很难彻底分开。每一个写作者都有着无边无际的野心,以高潮迭起的狂欢与想象筑起了屏保似的疆域与王国。他安居高脚杯中坐杯观天,对影自娱自乐,仿佛是真正的王,被虚拟的臣民众星捧月。但唯有伟大的读者是清醒的,是不可愚弄的,是他们让伟大的作品有了朝阳般喷薄的可能。  更不幸的是,这个时代俯首听命于市场,譬如电影听命于票房,电视听命于收视
人物档案  于海斌,男,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呼和浩特市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呼和浩特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曾获第十六、十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中小学录像课评审活动一等奖、呼和浩特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文如其人”,丰子恺和
1.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2.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3.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他的父亲被活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新闻的传奇,也是出版的传奇。  近日我重读此书,不由得想起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斯诺的墓,以前我常路过那里。斯诺若在天有灵,看到这几十年中国的巨变,看到中国和美国之间波澜起伏的复杂关系,大概会有一种沧桑之感吧。当然,如果他知道自己的书在80年后还有那么多人在读,甚至还收进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也一定会感到欣慰。  1936年6月,斯诺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
《烹调知识》(2007年第1期)以“吃,就要吃个营养健康”为题发表了编辑部文章。  字虽不多,却给《烹调知识》带来新的动向,在新的一年里,带来了新的气息。  “烹调”的本身就是一个“吃”字,在当今“吃饱、吃好”的同时,要“吃出营养”来,这已为今人所认同。“吃饱、吃好”容易理解,但要“吃出营养”来,不是1~2句话、几篇文章能讲得清楚的。所谓“吃出营养”,并非所用原料营养高,就能“吃出营养”来。营养高
回想起自己十九岁那年的秋天,随父母一起去上海游玩儿时的林林总总,已恍如隔世。  家父甚好唐诗宋词,因此很早便结识了一些清朝文人。在我儿时,父亲的书房和会客室的壁龛里总挂着何如璋、叶松石、王漆园等清朝名士的书画。  何如璋作为清朝公使,大概从明治十年开始,便常驻于东京。  叶松石也是同一时期最早被招聘到日本外国语学校的教授。他在重游日本时,不幸病故于大阪,其遗稿《煮药漫抄》的序言里,有诗人小野湖山为
尊敬的林郑月娥校监,尊敬的副校监、校委舍的主席和成员、署理校长,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一、感谢  这是个古老、隆重的仪式,我非常感动。感谢港大给我的荣誉和信任。  我高考考了三次,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可以成为博士。所以,我的故事告诉大家,如果你今天考试考得不怎样,没关系,也许二十年后,一所像香港大学这样的好学校在等着你。  Professor TANG Ching-Wan和 Dr. David
一个作家的重要品质,是对社会、生活、人生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和感悟能力。一只死命撞玻璃的苍蝇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却引发了作家丰富的想象和一串串思考,在“钦佩绿头苍蝇的勇猛顽强时,也暗笑它的痴愚”,进而联想到“生活里充满了透明的玻璃,却有无数人趋之若鹜不断地撞击”,“像玻璃一样看不见的东西,却是一种真正的障碍、陷阱”。最后却发现,苍蝇不顾一切地撞玻璃,只是想奔向窗外小狗留下的一团粪便。《透明的玻璃》充满了
母亲用一把锄头,在雪地里将春天刨开,从此刨开另一个纷纷世界。  一  站在大红梁子上喊一声母亲,万山呼应。  在山顶,捡起一块石头往下扔,石头落在地上,又在新的地方安静、沉默。母亲如一块石头,被安排在山间,一生默默无闻,默默无闻地分裂、默默无闻地在河流中行走。  生活如同一条河流,我们都如一块石头,在这条河里随波逐流,拍打着两岸的山崖。惊涛拍岸,可否卷起千堆雪?  二  在海外,母亲早起,将星星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