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ak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础知识(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分析师生合作探究,建立模型,归纳总结,提炼,逐步深入的过程;采用变式深化,分层递进的方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再把复杂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解决,螺旋上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与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由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逐个解决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的联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应用数学知识求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已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
  复习提问什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三角形?(待学生回答后用图片在屏幕上展示课件图片)
  (1)什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运用正弦定理能解怎样的三角形?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
  (3)运用余弦定理能解怎样的三角形?
  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2.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在讲台两侧的地面上各取一点A,B,不能穿过讲台,如何测量A,B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工具:测角仪。皮尺)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简单,思维开放,就地取材,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1.学生思考,交流,汇报方案
  2引導揭示数学本质,建构模型
  对于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我们不难看到三角形的边其实际上就是线段,也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从而现实中的距离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来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构造三角形,把实际中的距离转化为三角形的边来求解,从而需要解决转化这个问题,如何建模,如何测量,如何构建的问题。
  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过程一般要充分认真理解题意,正确做出图形,把实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未知的边、角,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
  设置情境:给学生播放记录片段1949,4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长江的战役,我军工兵在我方测量我方大炮和敌方防御工事的距离,要知道,准确的测量可以大大提高大炮的准确率 减少我军战士的牺牲,进而为赢得胜利奠定基础,(当时测量工具只有测角仪,皮尺)
  (2)提出问题:我方测量我方大炮和敌方防御工事的距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1.学生思考,交流,汇报方案
  2引导揭示数学本质,建构模型
  例1、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 BAC= , ACB= 。求A、B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
  提问1: ABC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请学生回答。
  小结: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题目条件告诉了边AB的对角,AC为已知边,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出AC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B边。
  例2、当时,D地的敌人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来支援B地的敌人,他们多少分钟后到达,能不能在支援的敌人到达之前占领B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得先计算BD两点的距离?
  设计意图:分层递进,螺旋上升,进一步应用知识。培养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如图,D、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D、B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1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确定C、D两点。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BC和CD,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BD的距离。
  3.归纳总结:1)两点间的距离,大致又可分为(1)可直接测量的两点的距离(中间无障碍物),(2)两点之间有障碍物而且均可到达两点的距离,(3)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4)两点都不可到达的两点的距离。
  2)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其他文献
一、社会物质生活丰富对学生观念带来的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伴随而来的,便是人们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各种物质产品更新迅捷,从生活用品,到电视、电脑、网络等信息传播手段,无一例外,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由此带来的社会观念的歪曲,正侵蚀着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社会群体。  二、物质产品丰富带来的不良之风  曾几何时,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学生质朴,老师亲善,教有
期刊
【教材分析】  《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通贯全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作者对家乡的小溪、小桥和人家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文中既有作者爱恋故乡的直接的感情流露,也有通过优美的风景描绘,深情的往事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学情分析】  经过本组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思乡名句和古诗词,但对文中描绘的情景画面进行想
期刊
“综合与实践”内容虽然在每册书所占的篇幅较少,但其容量并不少。首先,紧随新课改的要求,此模块的内容必定会联系生活实际或整合其他学科;其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覆盖度广;再者,学生在学习此模块内容时必须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基于“综合与实践”是一个新领域和容量大的这两个特点,这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利用课内40分钟达到此类课程的要求并非
期刊
1.整体设計思路
期刊
古诗词是中华经典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感情丰富,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它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修炼他们的人格等。《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列出75首“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古诗词教学越来越重要。但反观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问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價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善于探
期刊
一、引言  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语言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精心设计的阅读课活动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阅读课活动设计如何达到预期效果,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  二、阅读课有效教学设计要点的提出  1.明确教学目标。  2.有效的活动设计。  3.以情感体
期刊
【设计理念】  《荷叶圆圆》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内容明朗活泼,儿童情趣浓厚,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大胆尝试,在充满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识字、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叶之美,感觉趣味盎然的课文内容。情境体验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经常运用的方式,本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整合的教学环节以体现语文的味道。  【教学目标】  1.教学生用“形声字
期刊
在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定理之一,并且是连接上一单元化学式和下一课题化学方程式及计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至关重要。我对本课题做了以下思考和探索。  一、课堂教学引入设计的思考  一堂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恰到好处的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本堂课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材可知拉瓦锡认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而提出反应
期刊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经历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负数,能够用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对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抽象的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