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更新中的非典型遗迹保护问题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85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更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社区改造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城市更新不仅是新建筑替代旧建筑,更深层次上还要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让城市更具有活力。这不仅关系到居住区人口的变动,也关系到城里许多古迹或者有文化价值遗产的有效保护。对于一些建城时间不长的城市来说,城市更新并不是大问题。但是中国历史久远,许多城市都有上千年的建城史。这就涉及城市更新如何认识和利用一些非典型遗迹的问题。
  所谓非典型遗迹,就是一些历史久远,已经没有了原来的状貌,留下的只是一个名称,一个无法引起共鸣的土堆……这些非常态的遗迹日渐缩小,传播范围狭窄,甚至濒临消失。它们已经无法负载原来的历史重任,但却与文献记载有诸多的联系,关系城市的继往开来。不论古城的一掊土、一块石头、一棵古树,还是有待文献还原的一片旷野、一个空间,都不仅不能破坏,而要做到有效保护。
  历史遗迹既包括物的形态,也包括人的居住空间,并且也与人的认识水平相关。居住空间对于人们有多方面影响,如健康、收入和社会关怀等。随着时代的改变,居住环境和社会生态也在发生着变化。长期以往,这也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潜在的心理。一个城市古老与现代有机融合,居民关系和谐,可以给当地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大同古城经过十几年的恢复,现在的市容市貌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由于古城规模较大,同时古城内有待保护或者重新认识的古迹还有许多。所以,“造城运动”是个漫长和深思熟虑的过程。不论居民的搬迁,老旧社区的改造,产业的分配等,都制约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里,一般国保省保的文物遗迹容易得到保护,或者改造时都会重新考虑。但是对于古民居,或者已经破败不堪荒废的遗迹来说,如何保护,如何认识,以及如何与周边的社区相协调,却是规划和改造的难点。
  就现场考察来看,一些老民居的破坏程度是相当严重的。尤其大同地区的古民居,从外表看都是砖木结构。其实,除了外墙和屋顶暴露的地方,大部分墙体或者房屋接壤的内墙都是土坯结构。这种土坯结构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实际上已经相当的脆弱。就是一些砖制的建筑构件,如砖雕或者房檐屋脊的砖瓦,看似有个形状,其实一动都变成了粉末。所以,像这种民居,如果不当维修,本身也就是一种破坏。但是不维修,放在那里,人不使用,价值也不能发挥,只能拆除。但是拆除以后,如何原址重建与以前的民居形成气脉上的延续,就涉及到一个与社区改造,以及其他遗迹、服务配套的统一问题。
  这种改造不仅涉及建筑形制的传达,还要保留原来居住社区的气息和历史文脉,考虑到建筑材料和样式功能的延续。大同地区冬季寒冷,过去的民居一般墙体较厚,尤其是烧炕的烟道,两堵墙加在一起厚度接近一米。在这种情况下,拆除后的民居可以节省不少地方,重新规划发挥更现代的功能,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些民居年久失修,虽然破败不堪,但还能保留下不少较为完整的砖瓦。这些东西存量较大,过去一般都作为建筑垃圾处理。其实文物遗迹修旧如旧,如果能把这些原址上较为完整的砖瓦等建筑构件收集起来,然后用于维修一些古建筑,或者重新复建一些古建筑,其意义就不一般了。
  古老的街区中,由于时间的推演,许多新建筑往往建在旧建筑废墟的基础上。所以,古城的城址越来越高。就像大同古城内的一些老街巷,可能在明代的基础上建清代的建筑,清代的基礎上建民国的建筑。这些老街区有的还是古老的里坊式,街道没有拓宽,没有增高,但是道路两边的民居一代一代的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以前的建筑垃圾也没有清理,所以房屋都比道路要高。许多临街的院墙年久失修,为了防止倒塌,都有外墙支撑。站在古城东北部代王府和法华寺之间的废墟上,看到废墟高度几乎与两者的院墙接近。笔者在已经倒塌拆迁或有待清理的地方看到,许多地方明显比中间的道路高出许多。如果城市更新忽略了这些方面,势必造成改造后的街区难以还原成历史的原貌。
  古城里,庙宇作为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常和一些民居相互错杂,也就是一些庙宇本身就镶嵌在大片的民居中。随着街区的不断变迁,甚至重建,有些庙宇也改作他用。城市改造的时候,应该让这些庙宇继续发挥其价值。庙宇在现代已经转换了角色,不再体现居住区域的社会功能和民俗信仰,而成为文化的传承对象了。
  现在每个城市都特别重视文化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三产的驱动力,如果这个城市历史上发生过一些重大事件,有一些历史名人,对于这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创新作用是很大的。但是相关事件在当地有一个全态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就是有一些原址的标志和局部的建筑,如一个水井、一堵墙、一块碑,甚至几块建筑遗构,都值得庆幸。这些都是潜在的文化力量和创新本源。
  大同古城大规模拆迁以后,一些几百或上千年的著名建筑和历史遗产,现在看来就是一个土堆,或者一个不完整的建筑局部,已经丧失原貌,并与历史记载相去甚远。这些遗址遗迹如果不根据文献记载,根本不知道原来的样子和功能。如果不在现有基础上恢复历史文化价值,一盖新的建筑,这些遗址几乎就无法寻觅。这些遗迹只有做好保护,纳入规划改造,才有利于城市独特的文化定位,才能彰显城市的历史底蕴。
  古城的建筑遗址和老民居一般处于城市中心,这也是发展服务商贸的黄金地段。如果老民居没有了保存价值,或者已经无法保存,只能占地新盖。但是规划的时候千篇一律,雷同化,十分不利于城市个性的形成。所以,特色地方遗址遗迹要尽可能保留,尽可能还原,一定要避免同质化。不仅商业建筑要与古城内的民居数量和高低形成合理的搭配,还要发掘遗迹或者遗址的历史意义。一些街巷地名、古建筑残存,有利于古城内发展旅游服务产业。
  城市更新是个千年大计,涉及方方面面。除了关注遗迹遗物的新形态,还要创造这些遗迹存在的社会空间,在纳入现代生活设施的同时,也要获得居民的支持。只有以人为中心,以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中心,对社区精细化改造,把城市更新看成一盘棋,才有意义。这通常涉及多个行业,需要政府多个部门的协调。只有讲明政策,调整相关者利益,跨多个部门利用资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很明显,有战略规划的社会干预可以给城市更新带来积极的变革,改善居民的社会福利和经济水平。   人与居住环境是动态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空间环境的舒适感受不可避免与那个时代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处理好物质享受和精神层面的文化遗产,人们需要眼界的拓宽,也需要对原有环境用途重新感知。旧的空间代表着既往的历史,通过时间的淘洗,这种效能反过来又促进环境的进一步变化,其影响会波及整个城市或者更大区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3—0194—01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西方新闻学叫做“新闻嗅觉”,直译是“新闻鼻子”,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敏锐的观察力。作为一个称职的记者,他必须具有迅速而准确的认识、捕捉和挖掘有意义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具体讲,新闻敏感包括这样一些能力:能
30年前,对于硅像艺术,中国的雕塑家见所未见,大众们也都闻所未闻,但人倜先生和他的团队“西安超人”接二连三在各地的博物俳推出他的栩棚如生的仿真硅像。当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后,人倜先生和“西安超人”的声名也大起来,相映生辉,蔚为大观,成为全国首届一指乃至享誉欧美的“造假高手”。  搞雕塑,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语境中,向来被视为“匠人”,如伶人,尽管其作品、其演绎,做得好了往往也能博得一些喝彩,但终不
受访人:凯蒂·罗斯(Katherine L.Ross),1981年开始任教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系该校的终身教授,现任研究生院院长。她的作品在亚洲、欧洲、北美都被广泛介绍,参加过的展览包括芝加哥SoFA大展,科勒艺术中心邀请展,圣安吉罗博物馆展,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国际艺术家典藏展等等。罗斯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还得到过许多奖金,如芝加哥国际游学项目的研究奖金、印第安那州大师奖金、威廉森基金会奖金等等
中國艺术研究院中國雕塑院成立于2007年5月28日,隶属于文化部中國艺术研究院,系集雕塑创作、研究、教学于一体的國家级专业艺术机构,下设肖像雕塑创作与研究部、宗教雕塑创作与研究部、城市环境雕塑与创作研究部、雕塑史论研究部、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部、奖项评审与管理部、國际学术交流与策划部、公共艺术项目与发展部、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中國雕塑院网、《雕塑艺术》编辑部,并建有中國雕塑院南京见山园创作基地,中
内容摘要:曲阳石雕作品无论从题材、风格、技艺等方面,始终没有停下演化和发展的脚步。当代的中国社会环境,科技发展手段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使新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理念被广泛传播。经历了信息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时代审美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应对新的挑战,推进曲阳石雕艺术产业的发展?解决这个艰巨的课题,正是新时代曲阳石雕传承人所要肩负起来的历史使命。关键词:曲阳石雕;传承;行业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同时,实践的浪潮正汹涌地推动着波又波观念的思考。如何解释语言系统与形象系统的互为关系以及历史的“痕”与“迹”的相互映照下产生的神秘主义、存在主义、现实主义、抽象主义、形式主义、极简主义等,以及其中所折射出的艺术所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辨析,对于时间概念与身体体验的重新定义与转换的问题。构造上的转换区别于体系的变革,往往带有折衷主义的某种“陋习”,往往是基于否定再否
宜兴紫砂,世界名陶。  在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宜兴紫砂犹如一位清丽、质朴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女,她永远同山明水秀的江南一样,如一幅引人注目的仕女画,又如一首沁人心脾的抒情诗。  钟灵毓秀的江南宜兴,得于大自然的恩赐,出产世界独一的紫砂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美无匹的紫砂土和江南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锦心巧手的紫砂艺人,他们用自己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千姿的紫砂艺术品。紫砂雕塑就是其中的一个
内容摘要:诚如梁思成先生所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雕塑小品则是景观设计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整体雕塑群落设计之局部,它既可独立存在与被赏析,又可完全融入整体设计并与之遥相呼应。不论从形制还是体量关系,二者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在视觉感受和空间关系上达到平衡。五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并且与各地不同的地域性文化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在此次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小品雕塑设计中,五行文化与地域
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国美术教育界有“四大中专”之说,分别是北京工艺美校、上海工艺美校、苏州工艺美校、厦门工艺美校。这四大工艺美校虽不如八大美院培养了众多声名赫赫的艺术家,但也为当时社会培养了大量实用美术人才,对于社会审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苏州工艺美校历史可上溯至民国颜文在苏州沧浪亭所创的苏州美专,1958年苏州市又在拙政园建立苏州工艺美校专科学校。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后学校移至虎
[摘 要]补缺假说将语境与迁移置于交际的核心地位,研究语用因素对语言交际的动态影响。语境包括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这二者的区别即是“补缺”发生的原因。语言迁移是学习者已经存在的母语知识对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在外语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而这种借用正好符合外语的习惯,即借用的结果是正确的;而负迁移是指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