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情实感自然流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生生活体验少,阅读积累缺乏,更重要的是缺少生活与阅读的感悟与反思。因而,具有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欠缺,甚至在作文中缺失情感。本文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谈起,分析情感缺失的原因,探讨作文中真情实感在字里行间展现与自然流淌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情感表达
  一直以来,作文是语文学科考试的半壁江山。但是,因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其提高是水磨的功夫。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作文中普遍存在没有真情实感的情感缺失问题。
  一、作文教学真情实感不足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写作训练和能力的提高。因为作文写作需要敏捷的观察与个性思考,需要广泛的阅读与体悟吸收,而学生并没有较深刻的经历与体验,不知道如何化平淡为神奇,所以作文中的情感表达不能到位。
  从老师方面来看,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根据教学内容或者考试需要进行一些专题训练,较多地重视学生的审题立意、素材选择、结构布局、语言运用的整体指导。对学生在作文时要有真感受、真感情的指导多半是平面式的,在指导上缺少立体感,学生对于怎么抒写情感只知方法而已。
  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接触外界事物少,眼界较狭窄,阅读积累又不足,客观上造成真情实感表达能力的欠缺。生活体验、阅读体验不足而要感悟情感、抒发情感,写作中往往存在情感缺失、情感虚假的现象。如此“我的老师”为题的作文,有学生写道:李老师的办公室在五楼,她桌上放着的台灯往往夜里11点还亮着,我仿佛看到我敬爱的老师在台灯下忙碌着——她不是在批改作业就是在精心备课,她是多么的敬业啊!
  我们乍看这样的作文,好像写出了真情实感,或许老师也为之感动。但是分析之后会发现,晚上11点学生在学校干吗呢?老师常常晚上加班到11点,那么是不是老师的业务水平太差了呢?
  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与现实态度的体验。要让学生真情实感地写作和写出真情实感,老师就不能只传授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真情实感的积累,获得灵性的真情表达的能力。
  二、学生真实情感表达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指出,学生习作中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教学,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内容作文,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情感,有自然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
  1.重视学生的写作积累
  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学生能够在作文表达真情实感,首先他们要有一定的情感体验,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观察和感悟是使这一源泉能够源远流长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如记叙文写作的景物描写需要我们的观察与思考。如“雨”的观察,什么样的心情感受什么样的雨;九年级语文《烈日与暴雨下》中的“暴雨”描写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本身也蕴含深刻的情感,如我们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一条腿的爷爷送比他高一个头的孙子上学,上夜班的母亲一大早起来为我们做早饭,班主任不动声色地在晨读课上帮学生处理掉卫生死角等。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人和事,学会发散地思考一些生活素材。如一位即将退休的教师给我们上课,我们没有兴趣与激情,而当他胆结石手术后弯着腰给我们上课时,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情感?
  2.推进阅读教学
  情感需要积淀,需要不断的推进与深化。我们要引导学生有主动写真情实感的兴趣与热情。如七年级上册《古代诗词三首》中唐代诗人孟郊的《苦寒吟》赏析,可以抓住其冬天寒冷、苍凉的情景分析,引导学生对孟郊的悲天悯人情感的感悟和理解,写一写情景交融的作文片段。
  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之后的“综合学习与探究”都有对应的作文写作训练。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单元情感的把握,使他们有内容、有兴趣写作,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自然山川”,我在阅读教学中就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写写自己的喜爱和对生态忧虑的思考。
  另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学生视野,不但能够丰富素材,更能够让学生学习、借鉴优秀作品的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
  3.加强指导有效点评
  学生在表达情感的时候,需要教师的疏导与点拨。如写晚上11点老师还是工作的作文,情感是诚挚的,但是需要指导他的严谨写作与抒发情感的方式,懂得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可能有什么样的生活情感。
  加强片段作文训练,让他们有说真话、写真情实感的机会。有一些真情实感如果不迅速把握就可能稍纵即逝。通过片段练习,不但能让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更能让情感的表达自然流畅。
  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要有正确的导向,让学生认识真情实感表达的意义。懂得真情实感离不开细节,需要合适的倾诉对象等。挖掘习作中掩埋在沙砾中的真情实感,突出以情动情的点评方式。
  总之,真实情感是生活的体验、阅历的沉淀,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不能感人、动人、发人深省与遐想。因此,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体悟中形成真实情感,培养他们以手写心、用心抒情的能力,自然就会让真情实感流淌。
  参考文献:
  [1]房媛媛.记叙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J].语文天地,2013(17).
  [2]兰新莲.做有情学生,写感人作文——初中生作文情感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语文月刊,2012(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总结了形旁析义、声旁猜义、结构分析、成分分析、温故知新、语境推断、排除检验等七种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在备考过程中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应对语文考试文言文阅读试题。  关键词: 文言实词 词义 教学方法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考试中文言文分值高,难易度稳定,是语文试卷中的得分点。但是就是浅易的文言文,学生们读起来都感觉很吃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文
摘 要: 数学开放性问题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型试题(条件完备、结论确定),主要体现在试题的形式和内容的开放,它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强调整体性、思考性,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路与策略)而不单单是问题的结果.与此同时,还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开放性试题 学生主体作用  数学开放性问题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不同于传统的
改革创新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发展的核心推动因素,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趋势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紧扣工作要点开展改革创新,在教学理念、手段、空间及评价模式等方面全面优化,将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引导模式,为课堂教学增加信息容量,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从而形成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合力,提升教学成效。  一、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从“教师灌输讲解”变为“教师启发引导”  在传统的
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正在全面深化的改革开放的事业,使学生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个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学历史教材中关于改革的内容,古今中外很多,例如: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近代的戊戌变法,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等,无一不对当时和以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史
摘 要: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发展智力、丰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精神 主体性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并且强调“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
摘 要: 本文根据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阐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做人,因此必须重视德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地渗透德育,开展有益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对老师说:“你不仅仅是活的知识库,把理智、财富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方法,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主体性 观察能力 分层次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