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羊 贺兰山上的攀壁高手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953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了,贺兰山
  飞机舷窗外无尽的沙漠、干涸的河床,都好像在提醒我已远离江南。大漠中的西夏王朝正在召唤我们;大山里的精灵,正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驱车驶过一望无际的平原,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好像要通到天边一样,行道两边高大的白杨树不知疲倦地向后奔去。行驶了近两个小时后,远处的斜阳掩映下,朦朦胧胧有了山的痕迹,快到了!前方树立的牌子上写着“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它位于银川西北50公里的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9300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0%,拥有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800余种,是宁夏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山体巍峨,森林茂密,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近万公顷的范围内,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樱桃、丁香、蒙古扁桃等灌木遍布山谷沟壑。樱桃谷景区全长2000米,因其遍布了樱桃等名贵野生植物而得名。它是由造山运动产生,谷地景色与山脊风光迥然不同。从这儿拾级而上,那色彩斑斓的奇花异草、甘甜爽口的樱桃山杏、曲径通幽的林间小道,都会使你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是那么的亲近、和谐。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著名词句,使贺兰山的名字广为天下人所知。在苍茫林海之中,还能看到奔跑的马鹿、跳跃的岩羊、嬉戏的蓝马鸡等。
  首拍惊魂
  来不及舒缓旅途的劳顿,心急的我便跳下汽车,放眼尽是由层层黄褐色岩石构成的巍峨绵延的山体,气势雄浑地镇守在前方。虽然已近黄昏,但瓦蓝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朵,就像一块洁净无暇的蓝宝石,美极了!这就是梦中的贺兰山!
  摄制组稍作休整,便迫不及待地上山了,路边到处是错落有致的岩石。说话间,转过一个山口,前面道路边的几块“岩石”突然躁动了起来。岩羊!这山中的“精灵”,冷不丁就和我们打了一个照面。一小群岩羊家族!大家手忙脚乱地拿出器材,一拍为快。在长焦镜头里,我们还来不及看清,羊群便跑出了焦点。这群翘着白色屁股、摇着短短的黑色小尾巴的小家伙们,异常轻盈地向山上跑去。光滑的岩石、几近垂直的峭壁,也阻挡不了它们。在岩羊脚下,峭壁好似平川,但见它们蹭蹭蹭,三两下,便窜上了山脊,飞速腾挪跳跃的功夫不输灵猿。在保持了足够的安全距离后,它们才俏皮地回过身,歪着头呆站在那里,看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我们还想追上前去多拍些,无奈不一会,它们便跑得不见了踪影。
  随行专家介绍,过去在贺兰山要见着岩羊并不容易,如今贺兰山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定期投食,岩羊、马鹿、石鸡等野生动物种群大量繁衍,现在拍摄岩羊容易得多了。这对我们的摄制组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无羊可拍的担心终于可以打消了。
  正当我们陶醉在与岩羊邂逅的幸福之中时,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寂静的山谷中,突然发出了几声沉闷的巨响,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说时迟那时快,一块巨石呼的一声从头顶的悬崖上飞出,径直砸来!众人惊呼起来:当心!!!话音未落,但听轰隆一声巨响,巨石砸在了录音师的身边,碎石四溅。一阵青烟散去,大家惊恐万分地发现录音师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众人七手八脚地上前把录音师抬上车,大声呼唤他的名字,满头是血的录音师已神志不清,立刻被送往医院。
  经医院检查为一块碎石砸中了录音师佩戴的耳机,他最宝贝的耳机在关键时刻以粉身碎骨的代价,保护了主人的头部免遭更大的伤害。拍摄第一天,就遇到了如此沉痛的打击,犹如当头一棒。贺兰山虽然无私地让我们饱览了它的美丽,却又给了我们一个严厉的教训。
  之后的几天,摄制组通过苏峪口往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古驿道,来到贺兰山的西坡。这里植被丰富,针叶林和阔叶林混生,错落有致,是羊群幸福的“后花园”。峻峭的山岩上,金雕翱翔在蓝天中,嶙峋的怪石好似南方石林。肾上腺素强烈分泌的我们,在山间拍摄了无数的美景。就在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头顶突然飘来了一片五彩祥云,众人不禁惊呼起来,亲眼目睹了传说中象征着幸福吉祥的万福祥云。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拍摄野生动物不仅艰辛,而且危险。能够拍摄野生动物题材的科普纪录片,并在拍摄中真正体验到大自然惊心动魄的壮美,对一个摄影师来说,是一种奢华的幸福!
  悬崖之巅的精灵
  小时候上地理课时,老师教授中国山脉的走势:在宁夏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仿佛一道天然屏障,隔断东西,那就是贺兰山。它海拔2000~3000米,绵延200多公里,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西侧没入阿拉善高原。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去,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如果没有贺兰山,享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将不复存在,而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了。
  2011年7月中旬,《岩羊》摄制组计划再度赶赴贺兰山。贺兰山石头山也,远远望去好像无数块土黄色的石头不工整地堆砌在一起,雄浑壮阔、巍峨磅礴。待真正进山,时间仿佛瞬时凝结,山脉绵延逶迤,山势如同被锋利的刀锋顺势劈下,陡峭得令人胆战心惊,难怪被称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拍岩羊是个力气活。岩羊居住在陡峭的绝壁之上,是晨昏活动的类型,一般早上5点多就开始列队下山喝水,等太阳上山日照逐渐加强后,回到山顶休息;下午5点,太阳渐渐偏西,才又开始活动。摄制组的人每天起得比岩羊早,睡得比岩羊晚,清晨三四点出门,夜半十一二点才能休息,就为了守候岩羊的一抹身影。专业的摄像器材非常沉重,一架摄像机的重量就达三四十斤,还有三角架、录音器材等等,把这些搬到山上实非易事,山路难行,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巴掌点大的落脚地。
  清晨薄雾未散,连呵出的气都冒着白烟,由于山里的昼夜温差特别大,大家不得不穿上厚厚的外套。蜿蜒的盘山路上不见人踪,车至贺兰山苏峪口森林公园入口处,管理员遂被我们从睡梦中叫醒,打开上山通道。在专家指导下,我们守候于岩羊的必经之路。山中空气冷冽,鸟儿的幽鸣此起彼伏,回响于山谷,大家屏息以待,生怕惊扰了警惕性极高的羊儿们。现正值夏季,应是小羊羔出生的季节,小羊也正是我们此行拍摄的主要目标之一。   “踏,踏”,山谷的幽静反衬出小石子滚落的声音。来了!大家一阵兴奋。“咩…咩…咩…”、“咩~咩~咩~”,虽然都是岩羊的叫唤,但有明显的强弱对比,前者声音轻短而急促,后者声音沉静而悠长。一个羊群!母羊带着小羊徐徐行来,小羊颤颤巍巍,对陡峭的地势流露出胆怯,但在母羊的安慰和带领下,逐渐放大了胆子,与生俱来的飞檐走壁功力展露无疑。初生的岩羊羊犊在15天后就已经能在悬崖上攀登了,令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物竞天择之规律。宁夏是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当时人类祖先已经学会了农耕、狩猎、驯养,骄傲的岩羊拒绝被驯服,毅然迈向悬崖之巅。进化的神力使岩羊具备了绝佳的攀岩和平衡的天赋,可以毫不费力地在令人望而生畏的陡峭山脊上跑跳腾挪,如履平地。
  山中,清晨的阳光慢慢洒落,我们看到有一头小羊羔眯着眼,蜷缩在母亲的身体下吸吮乳汁。母羊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小羊,并不时伸出舌头理顺小羊身上的毛,在柔和的光照下俨然一幅宁静和谐的油画,散发出宛如达芬奇笔下的《圣母育婴图》亦或是《圣安娜与圣母子》画中的神圣光辉。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感人的画面。
  岩羊,又叫做青羊或者石羊。它们身上的皮毛接近山石的颜色,通体青灰,只有腹部和腿部内侧的毛在走动时呈现白色。成年的公羊和母羊都长有角,但有明显的区别:母羊的角一般都很短,公羊的角长,大约是母羊的五六倍,曾有过的最高纪录是84.4厘米。岩羊的角长得比较奇特,起初两只角向上生长,然后朝两侧外分开,渐行渐远,随即又偏向后方长。岩羊的角其实就是它的成长计数器,好比是树的年轮。
  岩羊喜欢群居,一个群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范围,称为家域。在家域中岩羊出没更为频繁的区域则被称为核域。岩羊的群落构成不同于其他一些群居动物。比如非洲狮,狮群一般是由一头公狮、数头母狮集结而成;又如金丝猴,猴群中有明确的等级之分。而在岩羊群落中,有些群落成员清一色都是公羊,有些则都是母羊和小羊,还有些群落是公母羊混杂。这让我感到特别不可思议,“都是公羊,不会打架么?那交配怎么办?”随行的岩羊专家张博士笑呵呵地回答我:“这就是岩羊的特别之处。到了交配的季节,两个甚至更多群落的岩羊会自发集结到一起,形成一个大岩羊群;交配季节结束后,又会分开,回到各自的活动区域。”原来如此,着实有趣!
  岩羊每年仅生一胎,母羊会带着自己的孩子直至成年。如果是一个母子群落,母羊除了照顾自己的孩子,也会照顾其他的小羊,常常能看到一头母羊带领着好几头小羊的场景。岩羊下山喝水要途经公路,母羊会小心翼翼地护送小羊。在岩羊群落行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体弱年幼的母羊和小羊通常被保护在队伍的中间,开道押尾的工作都由强壮的公羊担任。
  在银川世界岩画博物馆内,有贺兰山岩羊岩画的珍贵拓片及真迹。展厅的展板上介绍:“羊为贺兰山岩画中出现最为频繁、最为普遍的一种动物,主要有岩羊、羚羊、绵羊等类型。因先民们经常与之密切接触,故而非常熟悉它们的习性和特征。出于原始人类狩猎、祭祀、图腾崇拜等方面的目的,岩画中留下了千姿百态的羊的形象……”
  在贺兰山山脚的盘山公路旁,下山寻找水源的野生岩羊群随处可见,引得路人不由纷纷停车驻足观赏。据统计,目前贺兰山大约生活有上万只野生岩羊。这些岩羊非常聪明,只要和人类保持一定的距离,它们就不会跑走。运气好的话,你还能近在咫尺地目睹岩羊在山道公路边的岩壁上表演垂直攀岩的绝技。
  为了改善和保护贺兰山的生态环境,多年来,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今的贺兰山明显变绿了,变得有生气、有活力了,不再是荒无人烟、春风不度的边陲苦地。
  站在高高的贺兰山顶,抬头仰望蓝天白云,感觉自己离天是那样近。极目远眺,高山草甸在风中跌宕起伏,泛起层层绿波;蓝色的野花开遍山野,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青草芳香。这样的景色是如此安详、平和,那没有被人为割裂的完整的自然是有灵气的,蕴含着治愈人类各种疾病的良药。
其他文献
记得在锡安(Zion)国家公园第一天和队友聊天:等脚上的所有水泡都变成老茧时,就该结束了。果不其然,坐在车上看高耸的彩色岩石迅速后退,退回到科罗拉多的雪山,退回到大平原,退回到阿帕拉契亚(Appalachian)的丘陵中,水泡消失,酸痛消失,然后坐在这里回忆。  去年冬天以旅游的方式匆匆浏览犹他奇异的地貌后,始终觉得最好的旅行不应该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于是今年5月重回犹他,自驾车加拖车,跨过五个州
扎龙,大雁飞来的地方    从扎龙地区的民族及其先人的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及地理面貌反映,扎龙地区最早的先民,可以追溯至距今4800年前的昂昂溪文化的母系氏族社会。清康熙年问,满族人陆续迁入齐齐哈尔地区,主要是驻防齐齐哈尔城的满洲八旗兵丁及其后裔,分布于城外今铁锋区扎龙、昂昂溪、梅里斯,自成村落。满族人最早使用女真语,后使用萨哈拉满族语。后随着满汉杂居,齐齐哈尔满族人开始学习汉语,至清末,满文、满语
长沙的解放西路上有好几家酒吧,很高端很商务的那种。但如果你想去自在休闲又有点小趣味的酒吧,就要到化龙池,那里的酒吧不仅多,而且转。    化龙池变身酒吧街    化龙池其实只是一条200米长的小街,但却是长沙仅存的4条复古麻石街之一。化龙池名字听起来有点古老,讲起来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简要地说,这条街上有家铁匠铺。铺里有一老店主和一个小学徒。店主自私贪婪恶毒,学徒善良忠诚老实。学徒夫妇决心舍
找入口不容易  平陆县地处山西最南端,境内沟壑纵横,自古就有“平陆不平沟三千”的说法。特殊的地形,加之黏稠的土质,使这里的地窨院非常普遍。我慕名来到平陆县张店镇,探访神奇的“地窨院”。从马路边走入村中,只见一棵大树上订有个小牌子,上写有不大的三个字“地窨院”,走近看到的却是一个大方洞,从里面隐隐传出说话声、犬吠声、鸡鸣声。这个院子十分精巧,站在坑边便可将院内情形一览无余。“大方洞”里有窑洞模样的房
桂林山水天下美,漓江神秀天下先。  踏上桂林的土地有多少次了,已记不清楚。如花似玉、万人爱恋的桂林,就像我的邻居姐妹,熟悉、亲切。  以前去桂林是玩,玩山玩水;这次去桂林也是玩,玩拍影,专程拍摄冬日漓江之晨。  第二天,不到四时,我们就从暖暖的被窝里起来,洗漱梳理,整装待发。这天碰巧遭遇冷空气南下,冷得直发抖,真想重回被窝里。  坐上桂林影友前来接应的车辆,出发,前往漓江。  城市还在沉睡,夜色仍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悠悠龙船调,浓浓清江情。这首名列“世界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将“妹娃要过河”的“河”——清江唱红了世界;将其发源地——湖北省恩施州推向了世界。这条纵横于层峦叠嶂之中的“人间最清澈之江”,古称夷水,宛如一条蓝色飘带,或咆哮奔腾,或飞珠溅玉,或潜伏明流,洋洋洒洒八百里,从恩施州利川市齐岳山龙洞沟逶迤而来,自西向东横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宜都市汇入长江。人称清江有长
赵人患鼠,乞①猫于中山,中山人予②之。猫善捕鼠与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③”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④。吾之患在鼠,不在乎⑤无鸡。夫⑥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⑦,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⑧焉,不病⑨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⑩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在自然界中,猫是鼠的天敌。养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捕鼠。虽然
荣成拥有10个海湾,等于拥有10大片黄金海滩,小港小湾里的中小海滩不计其数。这些海滩大部分被建成了设施完备的标准海水浴场,蘑菇头似的遮阳草伞、哨兵似的救助瞭望台、卡通造型的淋浴房、岸边逗人垂涎的烧烤屋、租售泳衣救生圈的冷饮小卖部、热心助人的旅游咨询站,应有尽有,可供游客洗海澡,玩沙滩,栖息、娱乐。那些尚未开发的大小海滩、山林果园,不加修饰,袒露着大海原始的天然野味,捧献出浸润海味的奇花异果,吸引着
立秋之后,一位朋友盛情款待我,吃了一次鳜鱼。这条鱼足有斤半,据说是野生秋浦鳜鱼。一般食者都知道,鳜鱼以农历三月的春鳜为好,其肉细腻、鲜嫩、肥厚。正如张志和诗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我的家乡,秋天吃鳜鱼的人并不多,因为秋水渐寒,鳜鱼少了肥美之味,其营养价值似乎较之春鳜略为逊色。  其实不然。真正的美食者,是喜欢吃秋鳜的,尤其是野生秋鳜。寒潭生秋色,水清流洌,其肉少肥腻、多清爽,寒香
植物    我与大觉寺的关老师素未谋面,电话那边的他,声音缓慢而温和,“院子里的古玉兰还没有开,如果要看应该再过两周。”句子之间有很安静的间隔,不温不火,很像是那个地方传来的声音,或许是不意识地沾染了那个地方的气息,很容易把人心里一些季节性的火气不知不觉中慢慢往下带,分分钟内化解于无形。好,再等。  对我,大觉寺不陌生,冬天和秋天都来过,这是一处能让人在不同时间,各有心得的地方,所以什么时间来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