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建昌国家级化石集中产地化石分布特征及保护区划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调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7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科学依据.辽宁建昌国家级化石集中产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化石产地,化石种类和化石数量丰富,是受到中外古生物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区域.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建昌中生代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赋存层位和化石属种等进行归纳介绍,并对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保护区划,将建昌化石产地划分出3个保护区,并进一步划分出5个核心区、6个缓冲区和3个试验区,为建昌地区开展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和基础地质资料.
其他文献
随着5G/6G、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本文探讨万物互联时代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五大特点:定位技术从GNSS和地面测量走向无所不在的定位导航定时(PNT)服务体系;遥感技术从孤立的遥感卫星走向空天地传感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从地图数据库为主走向真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3S集成从移动测量发展到智能机器人服务;学科研究范围从对地观测走向物联监测和对人类活动的感知.笔者基于这些特点进一步剖析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新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发展亟待解决的三大科学技术问题:测绘学科如
针对GPS应用于监测双溪-焦溪蝉断裂的运动特征的问题,通过分析文成县和泰顺县交界地区8个测震台和长达12a2个跨断层的GPS观测资料,分别采用CAP方法与大地线和沿该断裂进行投影得到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得到测震和GPS-致的观测结果.研究表明:2014年震群期间,双溪-焦溪垟断裂具有右旋走滑特征,位错约4 mm;GPS观测具有长期稳定的优势,对揭示地球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GPS观测的误差为毫米级,对于运动量很小的断裂通过长期观测和不同方向的分解等方法可以监测到细微变形特征;对于具有震群性质的小地震(震级
山东平阴目前已有的3眼地热井水中均富含丰富的理疗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理疗价值.利用以往工作取得的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分析数据,分析了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补给来源、形成年龄及水-岩作用过程,对热储温度、冷水混入比例与热水循环深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均为Cl·SO4-Na·Ca型;补给来源均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274~277 m;地热水样品14 C表观年龄为15.81~7.01 ka,是以“古水”为主的混合水.地热水虽然赋存于不同的隐伏基底断裂带中,但地热水中溶质组分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
为实现定量判别宏观煤岩类型分布特征,依据煤层气参数井煤岩描述结果,利用不同宏观煤岩类型在测井响应特征的差异性,建立宏观煤岩类型指数(HMLZ).通过该判别方法完成SZB区块30口井宏观煤岩类型定量识别及验证,进一步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实现宏观煤岩类型空间分布特征的三维可视化.结果表明:HMLZ>20.0为光亮煤;10.0
为研究勘测定界复杂区域像控点布设对实景建模精度的影响,以及建模能否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问题,本文根据测区建筑物西密东疏的实际情况,设计了5种像控点布设方案,进行像片采集及三维建模,并从模型的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和边长精度3个方面,对各方案制作的模型进行了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种布设方案制作的测区模型在平面精度、高程精度、边长精度3个方面均可满足精度要求;在边缘布设的基础上,在建筑物等密集区域适当增加像控点的个数能够提高模型精度.本文为勘测定界复杂区域像控点布设提供了指导方案.
针对室内定位时使用基于接收信号强度信号空间的欧氏距离、马氏距离以及其他距离进行加权定位造成的非线性定位模型误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顾及虚拟AP模型的室内几何距离加权定位算法.该文通过电磁波传播特性的定量推算,研究RSS和几何距离之间非线性的指数函数关系,进而使用几何距离代替RSS信号距离进行参考指纹点的加权计算.在3个不同地点进行了重复数据采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几何距离加权定位算法在定位精度上明显优于KNN、WKNN、PDWKNN等算法,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16.88%、10.38%、11.98%.
为了解防城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系统采集了19件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检测了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和As含量均符合政府制定的海洋功能区划要求.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排序为Hg>Cu>Cd>As>Pb>Cr>Zn,除Hg外均属于低生态风险.综合潜在风险评价指数显示除F17和F19站位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高外,其他站位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或低,其中Hg是潜在风险的主要控制元素.地质累积指
为探讨更新世以来河北平原东部植被演化和气候变化特征,研究分析了大厂凹陷S9钻孔的孢粉植物群.根据S9钻孔中孢粉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了6个孢粉组合,组合I和组合II为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组合Ⅲ—Ⅵ为疏林草原植被,整体为稀树草原型植被环境.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特征,还原了研究区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研究区在早更新世气候温暖半干旱;中更新世早期气候变冷,之后气候总体呈变暖变干旱的趋势;晚更新世早期气候持续变暖,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研究区的孢粉演化模式与我国中北部许多地区的植被演化模式相似,同时与东亚、北
以牦牛坪稀土矿为代表的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土资源成矿带,攀西稀土矿包括岩浆热液型、伟晶岩型、第四系砂矿型、火山岩型和离子吸附型等类型.重点针对牦牛坪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及成矿条件等成矿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控矿与成矿要素、成矿规律;完善了岩浆热液型轻稀土矿床成矿模型;厘清了区域上不同类型矿床的产出特点及各类型矿床的内在成因联系,并科学分析区域稀土资源,圈定稀土找矿靶区,进一步缩小找矿范围.
铌酸锂薄膜调制器具有体积小、带宽高、半波电压低的优点,在光纤通讯和光纤传感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了铌酸锂薄膜调制器的波导结构、耦合结构、电极结构的研究进展,总结了LN薄膜波导的制备工艺,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结构调制器的性能.基于SOI和LNOI结构,薄膜调制器实现了VπL<2 V?cm,双锥形耦合方案实现了耦合损耗100 GHz.铌酸锂薄膜调制器的性能在大多数方面优于目前商用铌酸锂调制器,随着波导工艺进一步提升,将成为铌酸锂调制器的热门方案.最后对铌酸锂薄膜调制器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