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江学院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8)
摘 要:当院校中的环境艺术教学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不良现状,不仅会影响到该学科的正常发展,更会间接导致院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社会的需求,只有重视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才能不断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文章中,作者就将“以实践为导向的环境艺术教学设计改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实践指导;环境艺术教學;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1-0110-02
Abstract: The bad situat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ppeared in the environmental art teaching in the institutions,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but also indirectly leads to that colleges cultivate the talents who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nly by paying practice and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can high-quality talents be cultivated for the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d discusses the issue from three aspects.
Keywords: practical i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ar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如今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放眼全国各种家居市场、艺术设计工作室等遍布各大中城市,充分表现出这个正在崛起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处在一个旺盛的状态。但是从目前传统学科教学设计和发展现状来看,其对于实践课程的设计和把握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以实践为导向的环境艺术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行业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市政建设项目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以及工作环境提出了更为高品质的要求。在这样一种客观环境下,社会上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其社会需求以每年一百万以上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年度报告中所提出,仅2009年一年全国装饰行业便实现产值14000亿元,且权威数据分析未来20年至50年内,该行业都将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阳光时段。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5年,我国的GDP年增长速度为9.5%,而建筑装饰行业的总产值却实现了11.5%的增速,由此可见该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在大环境的映照下日益突出。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学现状
首先,从师资的角度来说,由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成立的时间较短,因此大部分院校的师资结构并不合理,理想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不足。以作者所在的闽江学院美术学院为例,虽然目前年轻教师较多,精力充沛,但是其本身所拥有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并不是非常丰富,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和积累。当今中国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倘若教师本身不能拥有足够的力量引领学生审时度势,以变化的思维展开学习,不断激发灵感、生成创作的源泉,那么极有可能难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更不必说教育质量的提升。
其次,从教学条件来说,拘泥于传统课堂形式的授课方法,自然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方面的要求。因此学校方面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对院校内部教学硬件设施的引用和打造。目前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立了校内设计工作室和专用的画室,但是作为与该专业相搭配的专业制图室和专用机房,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尚未能正式建立。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要想真正意义上达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需要大量高质的硬件设施,让学生在完善的教学平台上进行学习,为实践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再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扎实、系统,但是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实际操作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归根到底就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维尚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而这也是导致一部分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面临高不成低不就尴尬局面的根本性原因。
三、以实践为导向的环境艺术教学设计改革策略
(一)实践教学新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本身所具有的教学内容多样化、专业综合性强以及学科多元化的特点,促使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所要学习的内容、掌握的技术很多,因此以实践为导向所展开的教学改革,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理论够用即可”,理论饱和与过剩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最终呈现出的设计作品效果堆积,影响美感,犹如歌手在演唱时一味炫技,影响听众观感一般。
以《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这门课程为例,其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类型、识别方法、施工步骤、验收方法等,如果教师以单纯的口述方式进行教学,极有可能造成一种“纸上谈兵”的效果,学生并不会真正意义上掌握此项鉴别和施工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此课程教学时,应在完成课堂上基本教学内容的教学之后,带领学生到材料市场或者产品样板展区,对材料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亲眼所见、亲手所触,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增加阅历,辅助实践课程的学习。 (二)人才培养新转变
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的缺口主要体现在实用型人才方面,因此学校方面对人才的培养就要注重从理论知识型向高素质综合型进行转变。作者通过对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多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岗位适应性的情况调查得知,目前行业所急需的人才需要具备这样三个特征,即沟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故而学校方面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素质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以及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实践课程当中增加模拟情景的训练,模拟与客户沟通、与设计师沟通等场景,因为未来社会需要一个设计师独立完成的议案相对而言概率较低,合作完成项目的设计,达到企业和客户的要求方是常态。
(三)实践教学新方法
第一,纳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从概念上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由教师从旁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某一项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最终达成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来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教师为学生布置具体的设计任务,以达到某种设计效果为最终指向,学生在磨合和不断熟练技法的过程中,掌握技术、提高应用能力。
第二,因材施教,加强基本技能培训。基础练习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十分重要,犹如万丈高楼的地基,不够稳固自然会对后期的居住质量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课程设置的初期,教师可以尝试减少与专业和基础知识无关的课程内容,将节约下来的时间用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教学进度,不可一概而论。
第三,大胆尝试“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性教学策略。很多教师在进行学科理论教学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就是将教材中所呈现的理论教给学生,但是一部分理论现实生活当中根本应用不到,而另一部分理论,教材当中所涉及的方面又过于浅薄、实用性不强。关于这一点,作者认为可以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性教学,即先通过一定的实践课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行业的工序、工种以及工作内容方面的知识,待找到学习方向后,再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学习之后再度回归实践,如此进行知识的反复教学,既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能做到充分巩固知识。
第四,积极展开“工学结合”。在由专业教师或者专业设计师所引导进行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一定要充分把握现场参观和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材料分析、现场绘制、施工工艺和制作方法等方面,可以尝试着手动操作,以起到增加学生记忆力,提高学生手动能力和参与兴趣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校园社团的建设,鼓励本专业的学生积极加入社团进行交流学习。同时社团内部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创作设计大赛,以多样化的鼓励措施,激励学生发挥想象、积极创作,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让学生在学中锻炼,实现“工学结合”。
总而言之,以实践为导向所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方位、综合性的工作,既需要学校层面从师资、硬件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也需要结合目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以及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刘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08):45-47.
[2]張超,倪蕾,等.与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改革——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01):31-35.
[3]姚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改革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2(09):164-166.
摘 要:当院校中的环境艺术教学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不良现状,不仅会影响到该学科的正常发展,更会间接导致院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社会的需求,只有重视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才能不断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文章中,作者就将“以实践为导向的环境艺术教学设计改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实践指导;环境艺术教學;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1-0110-02
Abstract: The bad situat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ppeared in the environmental art teaching in the institutions,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but also indirectly leads to that colleges cultivate the talents who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nly by paying practice and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can high-quality talents be cultivated for the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d discusses the issue from three aspects.
Keywords: practical i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ar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如今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放眼全国各种家居市场、艺术设计工作室等遍布各大中城市,充分表现出这个正在崛起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处在一个旺盛的状态。但是从目前传统学科教学设计和发展现状来看,其对于实践课程的设计和把握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以实践为导向的环境艺术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行业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市政建设项目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以及工作环境提出了更为高品质的要求。在这样一种客观环境下,社会上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其社会需求以每年一百万以上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年度报告中所提出,仅2009年一年全国装饰行业便实现产值14000亿元,且权威数据分析未来20年至50年内,该行业都将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阳光时段。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5年,我国的GDP年增长速度为9.5%,而建筑装饰行业的总产值却实现了11.5%的增速,由此可见该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在大环境的映照下日益突出。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学现状
首先,从师资的角度来说,由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成立的时间较短,因此大部分院校的师资结构并不合理,理想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不足。以作者所在的闽江学院美术学院为例,虽然目前年轻教师较多,精力充沛,但是其本身所拥有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并不是非常丰富,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和积累。当今中国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倘若教师本身不能拥有足够的力量引领学生审时度势,以变化的思维展开学习,不断激发灵感、生成创作的源泉,那么极有可能难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更不必说教育质量的提升。
其次,从教学条件来说,拘泥于传统课堂形式的授课方法,自然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方面的要求。因此学校方面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对院校内部教学硬件设施的引用和打造。目前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立了校内设计工作室和专用的画室,但是作为与该专业相搭配的专业制图室和专用机房,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尚未能正式建立。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要想真正意义上达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需要大量高质的硬件设施,让学生在完善的教学平台上进行学习,为实践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再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扎实、系统,但是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实际操作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归根到底就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维尚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而这也是导致一部分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面临高不成低不就尴尬局面的根本性原因。
三、以实践为导向的环境艺术教学设计改革策略
(一)实践教学新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本身所具有的教学内容多样化、专业综合性强以及学科多元化的特点,促使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所要学习的内容、掌握的技术很多,因此以实践为导向所展开的教学改革,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理论够用即可”,理论饱和与过剩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最终呈现出的设计作品效果堆积,影响美感,犹如歌手在演唱时一味炫技,影响听众观感一般。
以《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这门课程为例,其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类型、识别方法、施工步骤、验收方法等,如果教师以单纯的口述方式进行教学,极有可能造成一种“纸上谈兵”的效果,学生并不会真正意义上掌握此项鉴别和施工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此课程教学时,应在完成课堂上基本教学内容的教学之后,带领学生到材料市场或者产品样板展区,对材料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亲眼所见、亲手所触,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增加阅历,辅助实践课程的学习。 (二)人才培养新转变
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的缺口主要体现在实用型人才方面,因此学校方面对人才的培养就要注重从理论知识型向高素质综合型进行转变。作者通过对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多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岗位适应性的情况调查得知,目前行业所急需的人才需要具备这样三个特征,即沟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故而学校方面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素质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以及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实践课程当中增加模拟情景的训练,模拟与客户沟通、与设计师沟通等场景,因为未来社会需要一个设计师独立完成的议案相对而言概率较低,合作完成项目的设计,达到企业和客户的要求方是常态。
(三)实践教学新方法
第一,纳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从概念上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由教师从旁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某一项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最终达成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来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教师为学生布置具体的设计任务,以达到某种设计效果为最终指向,学生在磨合和不断熟练技法的过程中,掌握技术、提高应用能力。
第二,因材施教,加强基本技能培训。基础练习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十分重要,犹如万丈高楼的地基,不够稳固自然会对后期的居住质量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课程设置的初期,教师可以尝试减少与专业和基础知识无关的课程内容,将节约下来的时间用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教学进度,不可一概而论。
第三,大胆尝试“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性教学策略。很多教师在进行学科理论教学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就是将教材中所呈现的理论教给学生,但是一部分理论现实生活当中根本应用不到,而另一部分理论,教材当中所涉及的方面又过于浅薄、实用性不强。关于这一点,作者认为可以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性教学,即先通过一定的实践课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行业的工序、工种以及工作内容方面的知识,待找到学习方向后,再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学习之后再度回归实践,如此进行知识的反复教学,既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能做到充分巩固知识。
第四,积极展开“工学结合”。在由专业教师或者专业设计师所引导进行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一定要充分把握现场参观和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材料分析、现场绘制、施工工艺和制作方法等方面,可以尝试着手动操作,以起到增加学生记忆力,提高学生手动能力和参与兴趣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校园社团的建设,鼓励本专业的学生积极加入社团进行交流学习。同时社团内部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创作设计大赛,以多样化的鼓励措施,激励学生发挥想象、积极创作,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让学生在学中锻炼,实现“工学结合”。
总而言之,以实践为导向所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方位、综合性的工作,既需要学校层面从师资、硬件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也需要结合目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以及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刘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08):45-47.
[2]張超,倪蕾,等.与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改革——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01):31-35.
[3]姚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改革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2(09):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