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去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才能完成体育教育事业的使命。文章立足于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建构性学习’与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这一问题。
关键词:建构性学习;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改革,教育部门对中职院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积极构建建构性学习课堂,鼓励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中职体育教学新的方展方向。
一、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建构性学习”与中职体育教学结合
创设情境,是建构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于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建构性学习理念,需要教师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积极去创设教学情境。体育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调动起头脑中的体育知识,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职体育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教学内容去选择情境创设的载体,给学生全新的体育学习体验。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跨栏运动的知识时,刘翔是最容易被想起的知名运动员,他是这一项目前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让学生也感受到体育运动给个人带来的荣誉,给国家带来的荣誉,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推进。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段刘翔2004年创造世界纪录时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课下状态转变到课上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跨栏运动的内在情感。视频的播放,有利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导中职学生一起分析刘翔的跨栏技巧以及跨栏项目运动的规则,有利于教学效率的直线上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跨栏运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提高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快速融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来。
二、通过协作会话,促进“建构性学习”与中职体育教学结合
教学改革的实施,推动了教学创新。但传统教学模式对中职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仍然还在,在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利用灌输法实施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形成与提高。创新教学方法,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必要举措。从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以及技能出发,引导学生相互协作与互动,丰富体育课堂教學手段,积极利用合作学习与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才能让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篮球运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协作与会话,促进学生在轻松与互动的氛围中掌握篮球运动的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人数、水平相对平均的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角色,像前锋、中锋等进行练习。小组完成一次训练之后,要交换角色,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体验不同的角色,在小组协调之下对篮球运动形成立体化的认知。在小组与角色划分完成之后,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篮球运动学习的旁边者,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在小组协作之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讨论学生运动中产生的问题,开发解决方法。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会话,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有助于学生体育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有利于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创新度的提高。
三、通过意义构建,促进“建构性学习”与中职体育教学结合
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几项传统的运动是无法满足其体育学习需求的。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也要求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真实的体育学习能力、特点,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从而加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可度,让体育课堂教学更有弹性。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以及具备的体育能力进行意义构建,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公共平台,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快乐,使体育课堂变得开放与愉快。
在国家重视足球运动的近几年来,中职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认可度也在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足球,并积极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在讲解足球的基本战术时,为了促进学生意义构建,教师要给学生构建更大的足球运动平台,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足球运动的技巧。足球运动有利于学生个人体质的好轉,也能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观念。将学生的兴趣转变成行动,需要教师打破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的老观念,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将理论转变成为实践,转变成胜利。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完成意义构建,会让中职体育教学的创新性大大提升。
四、通过科学评价,促进“建构性学习”与中职体育教学结合
单一的评价,无法满足当代中职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一直以来,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较为单一,无论学生在一学期的体育学习中怎么努力,教师只依据最终的体育测试成绩去评价学生,无疑损伤了部分学生的体育练习积极性。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重新构建个人教育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
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小测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潜能,促进学生进步。除了评价内容的丰富,教师还要关注体育课堂评价主体的丰富。教师不能一人说了算,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诉求、感受体育学习,还能让学生客观审视自己,有益于体育学习信心的建立以及劣势的弥补。
综上所述,新课程对当代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中职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去创新,大胆去应用建构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协作、意义构建与科学评价的推动下成为体育教学的受益者。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自主去构建体育知识体系,了解体育学习方法,才能将体育化为个人运动技能,实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秀丽.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浅析[J]. 职业. 2012(33)
[2]韦勇军.试论中职体育中有效性课堂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20)
[3]李明.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 2011(29)
关键词:建构性学习;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改革,教育部门对中职院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积极构建建构性学习课堂,鼓励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中职体育教学新的方展方向。
一、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建构性学习”与中职体育教学结合
创设情境,是建构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于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建构性学习理念,需要教师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积极去创设教学情境。体育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调动起头脑中的体育知识,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职体育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教学内容去选择情境创设的载体,给学生全新的体育学习体验。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跨栏运动的知识时,刘翔是最容易被想起的知名运动员,他是这一项目前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让学生也感受到体育运动给个人带来的荣誉,给国家带来的荣誉,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推进。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段刘翔2004年创造世界纪录时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课下状态转变到课上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跨栏运动的内在情感。视频的播放,有利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导中职学生一起分析刘翔的跨栏技巧以及跨栏项目运动的规则,有利于教学效率的直线上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跨栏运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提高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快速融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来。
二、通过协作会话,促进“建构性学习”与中职体育教学结合
教学改革的实施,推动了教学创新。但传统教学模式对中职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仍然还在,在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利用灌输法实施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形成与提高。创新教学方法,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必要举措。从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以及技能出发,引导学生相互协作与互动,丰富体育课堂教學手段,积极利用合作学习与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才能让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篮球运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协作与会话,促进学生在轻松与互动的氛围中掌握篮球运动的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人数、水平相对平均的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角色,像前锋、中锋等进行练习。小组完成一次训练之后,要交换角色,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体验不同的角色,在小组协调之下对篮球运动形成立体化的认知。在小组与角色划分完成之后,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篮球运动学习的旁边者,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在小组协作之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讨论学生运动中产生的问题,开发解决方法。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会话,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有助于学生体育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有利于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创新度的提高。
三、通过意义构建,促进“建构性学习”与中职体育教学结合
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几项传统的运动是无法满足其体育学习需求的。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也要求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真实的体育学习能力、特点,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从而加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可度,让体育课堂教学更有弹性。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以及具备的体育能力进行意义构建,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公共平台,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快乐,使体育课堂变得开放与愉快。
在国家重视足球运动的近几年来,中职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认可度也在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足球,并积极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在讲解足球的基本战术时,为了促进学生意义构建,教师要给学生构建更大的足球运动平台,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足球运动的技巧。足球运动有利于学生个人体质的好轉,也能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观念。将学生的兴趣转变成行动,需要教师打破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的老观念,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将理论转变成为实践,转变成胜利。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完成意义构建,会让中职体育教学的创新性大大提升。
四、通过科学评价,促进“建构性学习”与中职体育教学结合
单一的评价,无法满足当代中职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一直以来,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较为单一,无论学生在一学期的体育学习中怎么努力,教师只依据最终的体育测试成绩去评价学生,无疑损伤了部分学生的体育练习积极性。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重新构建个人教育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
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小测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潜能,促进学生进步。除了评价内容的丰富,教师还要关注体育课堂评价主体的丰富。教师不能一人说了算,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诉求、感受体育学习,还能让学生客观审视自己,有益于体育学习信心的建立以及劣势的弥补。
综上所述,新课程对当代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中职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去创新,大胆去应用建构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协作、意义构建与科学评价的推动下成为体育教学的受益者。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自主去构建体育知识体系,了解体育学习方法,才能将体育化为个人运动技能,实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秀丽.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浅析[J]. 职业. 2012(33)
[2]韦勇军.试论中职体育中有效性课堂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20)
[3]李明.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 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