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_s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也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前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新课改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教学方式,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在学习中认真思考、探索,养成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科学严谨的实验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物理综合能力。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分析,在逐步深入的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材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需要让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创设有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凸透镜的相关内容后,我带领学生在晴朗的中午进行了白纸自燃实验。实验分为两个:实验一是用放大镜对着太阳光,使太阳光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光斑对着一张白纸,让学生观察白纸的自燃现象。实验二是运用足够的水,透明塑料薄膜,圆形支架,白纸。让学生分析讨论,如何进行实验可以使白纸自燃。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利用学到的凸透镜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试验操作,他们把透明塑料薄膜装上水,放到圆形支架上,制成一个简易凸透镜,把纸放到简易凸透镜形成的光斑下,进行实验。经过十分钟,白纸自燃了。实验获得成功后,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他们认真分析两个实验的共同点和区别,加深了他们对凸透镜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物理思维的深入发展,让他们物理学习充满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供探究平台
  随着创新教学模式的出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了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引导主动探究,调动思维的活跃性,深入分析物理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需要真正对学生放手,在让他们进行知识探究时,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并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顺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时,教师要为他们积极探究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环节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促进他们物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注重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意识
  课前预习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和促进因素。通过预习,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对于不理解的问题能在课堂学习中进行重点思考和分析。通过预习,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了明确的方向性,使他们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预习环节,不仅仅是阅读物理教材,而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掌握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下,使预习环节效果获得最优化。在预习环节,为了让学生的预习效率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预习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教材内容。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使学生能对问题产生兴趣,在与教材知识点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逐步深入地进行预习,使预习效率大大提高,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四、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创新教学的开展,教师和学生构建了新的师生关系和地位,教师不再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由于学生的物理知识有限,物理思维处于发展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让他们通过整理、归纳、总结,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物理思维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能运用有效的方法学习物理知识,完善物理知识体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下能把握学习方向,在探究教材内容时能直接、迅速地获取有用的物理知识,促进他们物理探究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学生,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础。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可以在实验操作中加深理解,同时理论知识能为他们进行实验操作提供探究依据,使他们在科学、严谨的态度中顺利完成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试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利用观察后掌握的信息促进他们的思维积极思考,深入挖掘实验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能让学生在试验中获得别人不易察觉的物理规律,在试验操作中认真观察,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激活他们的物理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试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探索,把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使他们创造性的完成实验操作,并认真分析实验所得的数据,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和精益求精的实验精神。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在操作中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针对结果讨论等。在学生亲自参与的实验活动中,他们的思维活跃,能针对遇到的问题认真分析和讨论,最终通过实验得到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成功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了高效的物理教学。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标要求的指导下进行大胆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深刻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试验操作中进行探索,加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物理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在数学领域里,计算可以说是进行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技能,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活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审视现行的课堂,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已渐渐浮出水面,“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实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
[摘 要] 英语诗歌是英语文本体裁之一,是英文语言的精华,不仅含有丰富的语言知识,更具有陶冶情操的深厚内涵,是中学生培养学科素养的有效载体。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用好诗歌这一阅读素材,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要依托诗歌文本,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要引领学生赏析诗歌内涵,开发想象空间、提升思维品质;要适当链接中文诗歌,让学生体验诗歌意境、感受文化异同;要辅以课外诗歌,让学生内化课内感悟、
阅读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的一种能力,尤其对于幼儿来说,阅读能力更是他们日后学习的基础,在他们的成长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也是摆在每一个幼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从阅读中体验快乐,让早期阅读成为“悦读”,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阅读环境,奠定 “悦读”基础  要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前提之一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园的阶段
听课,是生物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常态性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听课是生物教学最常规的教学活动之一,它是生物教师之间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开展有效教学研讨的中心环节。  听课是生物教师在互动中获得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或缺的教研活动,是促进生物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研讨,教学艺术展示,教学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作为一名
[摘 要] 初中生思维较为活跃,大部分对动漫艺术有强烈的兴趣,这无疑是宝贵的美术教学资源。初中美术教师要借助动漫艺术,创新教学情境设计和思维引导方式,创新鉴赏训练,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动力,让美术教学实现升华与蜕变。初中美术教师将动漫艺术以适合的形式融入教学,不仅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还能有效发掘学生的美术思维,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更多帮助。  [关键词] 初中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方面构成。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文章针对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园国学园本课程,以多媒体素材为载体,以多媒体情境教学为特色,以"三经典百单元"为内容结构。课程内容以三部国学启蒙经典为主线,设计了100个教学单元;课
对标准κ-ε模型、重整化群κ-ε模型、可实现κ-ε模型和κ-ω模型等4种不同的湍流模型在预测叶栅稳态流动的能力方面进行了研究.采用时间推进的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算法(SIM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可见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可是农村的小学生由于见识小,课外阅读少和知识不丰富,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最主要手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和提问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善于设问,通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