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乐演变与音乐地域调式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又与各地方言的运用关系密切。方言的源头可以汉代扬雄的《方言》为起点,燕乐的源头可以隋代郑译与苏祗婆的乐调对应,形成八声音阶为起点。八声音阶最主要体现在清乐与俗乐微调式的运用上,同时形成双重或三重调式性特征。后来元明南北曲与昆曲的兴盏,也是在八声音阶基础上对应出来的。调式上表现为运用羽、宫、商、角调式而非徵调式。这种北方方言区多用徵一商调式,吴方言及南方地区多用羽、宫、商、角调式,一直影响到今天。如果从这一角度来分析燕乐演变的历史,就能理出一个头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