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音阶相关论文
赵季平是我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他于1981年为管子与民族管弦乐队而作的《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以浓郁的西域风格、深厚的民......
《春之祭》中很多舞蹈音乐是分层化的,采用织体分层或复合节奏的结构,这是指由旋律片段和节奏型在不同循环组合与时间段内的重复而......
隋初郑译与苏祗婆乐调对应,郑译采用上移大二度方法而产生的八声音阶.对我国乐调多调性运用的启动,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现在很多乐种......
论文以Agmon、Joseph Schilling以及DonaldStreet等学者有关八声音阶形成的理论为基础,确认八声音阶存在于19世纪大量的音乐作品中,......
斯克里亚宾在音乐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其晚期的和声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体系主要建立在以“4、......
通过现今流传的广东音乐与西北民歌,来解剖历史上的隋唐燕乐调.其关键在于:一是固定调与首调两种唱名法的不同;二是八声音阶的具体......
《秧歌》是何建军①博士201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任教时期创作完成的小提琴独奏曲。此曲在美国费城由Piotr Szewczyk小提琴家首演,......
<正>在最近对20世纪早期音乐的研究中,涉及到音高结构的分析文献,越来越清楚地呈现出两种思维倾向,正如艾略特·安托科列茨(Elliott......
燕乐演变与音乐地域调式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又与各地方言的运用关系密切。方言的源头可以汉代扬雄的《方言》为起点,燕......
本文从研习和听赏的角度,对欧洲先锋派作曲家利盖蒂的钢琴作品《号角》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研读一些近现代优秀的音乐文献,对音乐从......
本文借助作曲技术理论领域对斯克里亚宾晚期创作音高结构体系的众多研究成果,提出以“神秘和弦”音高关系体系为主体、八声音阶是......
<正>赵玉卿先生在《音乐研究》2009年第3期发表《对"燕乐音阶"的再思考》一文(以下简称"赵文"),指出"现在乐理教程中所云的燕乐音......
《减五度》是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的钢琴曲集《小宇宙》中的第101首钢琴作品,巴托克的钢琴曲集《小宇宙》包含了二十世纪上半......
王建中,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50年代以来,他改编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如:《梅花三弄》、《百鸟朝凤》、......
本文分析了美国当代作曲家詹姆斯·莫伯利(James Mobberley)先生为芭蕾舞剧《Arena》所创作的音乐会版本的交响乐作品。笔者将从作......
以音级标记法辨识音阶构成的方式,确认斯克里亚宾晚期最后一部作品《五首前奏曲》Op.74是以有调性中心、音级间具有等级关系的八声......
《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是席曼诺夫斯基中期创作的多调性作品,针对本曲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对开始四件乐器分别有各自不同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