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疑 见与不见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异第六感》电影海报

  悬疑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认为,骇人的东西不仅潜伏在阴影里,潜伏在只身独处的时候,有时,当光天化日之下,我们和正常、友好的人在一起时,也会感到十分孤独、险象环生和孤立无援。恐怖不仅仅来自人的肉眼所看到的,更源于人内心深处对于未知本能产生的恐惧感。于是,对于那些超出人的认知感情之外的事物,人们便报以恐怖的情绪。希区柯克正是通过制造心理恐惧,再加以灯光、音效的烘托,拍摄出了许多优秀的惊悚电影。将希区柯克视为精神导师的M·奈特·沙马兰在自编自导的惊悚悬疑电影《灵异第六感》中也是通过巧设悬疑来制造心理恐惧,使电影惊悚效果得到最大表现。
  《灵异第六感》曾获得200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女配角、男配角、原创剧本和电影剪辑6项提名。凭借此片,导演M·奈特·沙马兰在好莱坞声名鹊起。电影讲述了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男孩儿科尔和一个试图帮助他的心理医生麦克之间的故事,但是,随着两个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增进,麦克发现原来男孩儿的内心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在这部影片中,每个人都存有心结。麦克内心的心结一个是对患者文森的愧意,另一个是对妻子无法割舍的爱,这两个遗愿使他徘徊在人世间等待着救赎的到来;小男孩科尔能看见鬼魂却无法将这种恐惧诉说,说出来就意味着将会遭到其他人的嘲笑,孤立无援的他只能诉诸压抑和自虐的方式,这是他的心结;麦克的妻子安娜承受着失去丈夫的痛苦,她将思念寄托于结婚录影带上,因为只有在这里她才能寻到丈夫的音容笑貌;科尔的妈妈愿意为儿子付出一切,她信任儿子并给予了无私的爱,但是对于儿子的“病情”却百般无奈,母子之间缺少实质性的交流。
  执念之下,不见已死事实
  “见与不见”是影片最大的矛盾冲突点。在见与不见的冲突之下,体现的是电影情节的巨大张力。“他们彼此看不到对方,只能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影片中的鬼魂游荡在人世间,迟迟不肯离开,是因为内心怀有执念,他们放不下未了的心愿。麦克作为鬼魂只看到他自己想看到的,他内心的心结便是他的执念。他对内心情感的过分执着蒙蔽了自身已经死亡的事实。同样,导演一开始也并未告知我们麦克已死去的事实,这便为影片结尾处揭开的真相设下了一个最大的疑点。
  在一部惊悚片里,导演势必要通过恐怖氛围的营造时刻操控观众的恐怖感和紧张感。当然,这种紧张感也是推动观众看下去的动力。电影的开头导演便营造了三重悬疑。丈夫麦克由于在儿童心理医学方面上的贡献,获得了“费城之子”的殊荣。夫妻两个人打算庆祝一下。红酒,壁炉,低缓的音乐,夫妻间的喃喃低语,一切都是温馨、浪漫的气氛。在两人打算亲热之际,妻子发现窗户玻璃被打碎,满地狼藉。这意味着封闭空间的被闯入,顿时紧张的氛围与之前的轻松愉悦的氛围形成落差。这种情绪间的对比便是导演制造恐怖气氛的重要来源,这是第一重悬疑。接着是人影飘过,伴随妻子的尖叫。低暗的光影与打破平静的喊叫,观众的好奇心达到顶点,这是第二重悬疑。随着镜头的推进,我们看到了浴室的场景,一个裸体男子的出现。这是第三重悬疑。导演并没有交代男子是如何进来的,但是通过之前的铺垫,一切都可以解释清楚。突然出现的男子文森是麦克之前的一位患者。麦克由于失误,只是草率地处理了这位患者的病情。饱受恐惧折磨的文森把过错迁怒于麦克,愤怒驱使下的他对麦克开了枪,自己也随之自杀了。
  画面渐渐黑下去,等再亮起来的时候,时间已是第二年秋天。面对和文森有着相似症状的小男孩科尔,麦克决心帮助他,以减轻内心的愧意。在麦克眼里,科尔是一个孤僻且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麦克通过做游戏、变魔术等方式,让科尔放下包袱,一步步接近科尔真实的内心。作为专业的儿童心理医生,麦克极其准确地把握了科尔的心理,比如,科尔会随地乱丢东西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他在本子上写下无意识的话语正是对内心压抑的发泄等等。种种迹象让麦克认为科尔的怪异行为与父亲的离开有关,是家庭的破碎给科尔带来的阴影和困扰使他内心自我封闭。然而,麦克只是看到表面,却没有发现科尔心理上最根本的症候所在。
  执念是一种坚持,然而过分的执着却演变成了一种痛苦。麦克认为他对工作的投入造成他对家庭的失职。忙于工作的他与妻子的关系开始疏远起来。结婚纪念日时迟到,妻子的冷漠使他倍感焦虑。他偶然看见妻子服用抗抑郁的药物,这让他觉得妻子仿佛在隐瞒着什么。更严重的是,他还发现有陌生人追求妻子,气愤的他在打破妻子店铺的玻璃后落荒而逃。夫妻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这使得麦克痛苦不已,内心原有的爱变成一种折磨。在影片的结尾处,当麦克打算与妻子在梦中交谈时,跌落的戒指让他意识到了蹊跷。原来,早在一年前就已被射杀的事实在麦克头脑中被抹去,停留在了原地的他认为自己依旧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见鬼男孩的成长之路
  科尔能看“见”死去的人,拥有“灵异第六感”。 他深蓝色的眼睛里有着无限的忧伤,幼小的年纪里隐藏着无法抹去的阴影。他不相信任何人,包括前来帮助他的心理医生。因为能看见常人无法看见的事物,所以科尔生活在一个极度自我封闭世界之中。他性格孤僻,以致让旁人认为他是一个怪胎,独来独往的他,在每次受到惊吓之后,他只能从教堂偷拿的雕像之中获取安慰。痛苦是无法复制的,就算与科尔最亲密的妈妈也无法体会他的苦恼。“有时你会有种感觉,好像坠入万丈深渊,但你其实根本没动。”科尔将这种恐惧感描述出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一定是一种噩梦般的体验。
  科尔选择逃避恐惧,通过遮住眼睛以“不见”来摆脱恐惧,却不能阻挡恐惧给他心理上造成的伤害。一次生日会上,缓缓升起的红色气球吸引了科尔的眼光,随着科尔逐渐走进阁楼,一个不知名的声音突然咆哮起来,未知引发了科尔的惊恐。导演用仰拍镜头将红色气球置于镜头中间位置营造一种显眼却压抑的氛围,螺旋式的楼梯扩展了空间立体感。随着气球的爆裂,科尔的尖叫响起,前来搭救的母亲却因为门被锁而无能为力,科尔撕心裂肺的尖叫仿佛在经受痛苦的煎熬。虽然导演并没有给我们展示阁楼里到底有什么,科尔看见了什么,这种有意遮蔽便是导演留给我们的悬念。
《灵异第六感》电影剧照

  影片结尾的反转让人出乎意料,却又因之前铺垫叙述而在情理之中。原来麦克已经在一年前死去,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游魂而已。整部影片都在为结尾的突发式悬念服务,导演通过向观众隐瞒真相达到让人大吃一惊却又回味无穷的效果。可能细心的观众也会察觉到导演之前的多次铺垫,例如:每当麦克靠近妻子时,妻子便会感觉冷,呵出一团白气。这一切都是在为结尾的真相——麦克已经中枪死去的事实提供最鲜明的注脚。导演在电影中一次次地设置悬念,答案直到最后才获得解答。这种叙事效果也可以看出导演的一番用心。
  作为一个恐怖惊悚电影,《灵异第六感》不同于其他经典恐怖电影的是,在这部影片里导演并没有设置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妖魔鬼怪,有的也只是徘徊在人间并未带有恶意的冤魂。在人们的观念里,鬼魂作为未知的存在就一定是恐怖的,可怕的,而导演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定式,又逆其道而行,鬼魂的出现也有可能是需要寻求帮助的。整部影片中,导演通过设置悬疑来冲淡影片给人带来的恐怖感。几个零星的恐怖片段确实刺激了观众的惊悚感,但观众最大的观影快感的获得还是依靠影片中的悬疑。并且,《灵异第六感》对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之路的探讨必定丰富恐怖类型片的主题表现。
  《灵异第六感》这部电影里有着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有着随处飘荡的冤魂,也有着“见与不见”阻隔之下人与人或近或远的情感。作为一部温情悬疑惊悚片,导演在营造恐怖氛围的同时,抛出了耐人寻味的主题,观众在尖叫和惊吓中,也被其中的温情感动。
其他文献
一位母亲曾对儿子说,人生如打牌,既然发牌权不在你手里,那么,你能做的只有用你手里的牌打下去,并努力打好,除此之外,你没有任何选择。   儿子听从了母亲。后来,他成为美国第三十四届总统。    Vicky的眼球儿是灰白色的,和结膜几乎混在一起——没有瞳孔。没有了那个小孔,就封闭了一切形形色色,世界万物对她来说,是能够摸到的那一个物件和听到的那一片嘈杂,所有的存在,只要能归属于物件和嘈杂的,她都在心中
20世纪上半叶,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两场空前规模的战争,尤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甚。“二战”不仅是真实战场上的较量,而且是一场心理战。广播这个在20世纪初才出现的新事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德两国的广播战本身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纳粹德国一向重视宣传。从纳粹头子希特勒到宣传部长戈培尔,都在强调宣传的重要作用。新闻广播业像其他的经济生活一样,被纳入国家控制的范围内。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曾经通
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1942年创作的《小王子》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攒足了人气,然而电影《小王子》(2015)却姗姗来迟。大名鼎鼎的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曾被邀请拍摄《小王子》,但他回绝说:“不,《小王子》是一颗钻石,太纯净、太完美,我不会碰它。”所以这是一个挑战。那么,曾经参与执导《功夫熊猫》的美国动画新秀马克·奥斯本在他的新片《小王子》中对原著做了哪些改编,效果如何呢?  在原著中,
这是1910年作者弗拉季米尔·克拉夫季耶维奇·阿尔谢尼耶夫(1872-1930)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曾以《旅途日记摘抄》为名,在报刊上发表的系列游记性文章。至1921年结集成书出版,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这本名为《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生态文明经典书籍就一直在沙俄、苏俄乃至今天的俄罗斯和世界各地流传。书籍出版不久,其清新自然的文笔,准确生动的描述和发人深思的感悟,就引起高尔基的
提到英国的公学,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年轻的英国绅士穿着笔挺的制服、戴着礼帽行走在古朴的校园中,行为举止间透露出良好的教养。公学在今天已经成为英国绅士教育的象征、英国中等教育的一个制高点。英国历史上有著名的九大公学,分别为温彻斯特公学、伊顿公学、圣保罗公学、舒兹伯利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泰勒公学、拉格比公学、哈罗公学、查特豪斯公学。九大公学中如今最为人所知的当属哈罗公学、伊顿公学,众多贵
提到波希米亚人,人们如果不是自然而然地想到绚烂的大摆长裙、大篷车、占卜用的水晶球、神秘、流浪……那么就一定会想到放荡不羁的流浪艺术家,当然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贫穷的快乐者”,巴黎拉丁区落拓不羁的年轻诗人鲁道夫与如梦一般脆弱而美丽的绣花女咪咪的故事。从19世纪至今,这段故事经由小说、歌剧、音乐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折射出绚烂的光芒。  要对故事和人物追根溯源,还要从一个不那么有名的作家说起——相
寻找Orang Pendek  2011年9月,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部的雨林地区,当地居民连续9天目睹了一个奇异怪兽的出没。这个怪兽时隐时现于古农图加湖附近,其一身黑毛,体态矮小、粗壮,白天游荡在茂密的灌木丛之中。它或在倒伏的树干下搜寻、翻找着什么,或在林中空地上小憩。  这片辽阔的、属于克林希塞博拉特国家公园的未开发区域,据说栖息着多种巨大的蛇类和其它动物,甚至有一种长着金色毛发、可归为新物种
2014年8月,在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警官Darren Wilson射杀黑人Michael Brown事件引发了圣路易斯社区居民上街游行,抗议警察的暴力执法和种族歧视。三年后的8月,白人至上主义者和新纳粹主义者在弗吉尼亚的夏洛茨维尔发起了游行示威活动,抗议移走联邦将军Robert Lee的塑像,而反游行者的出现引发了暴力冲突,导致一人死亡。这两次事件都引起了民众的关注,大量纪实照片充斥在社交媒体上
马尔代夫位于南亚,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由1192个珊瑚岛组成。马尔代夫群岛风光旖旎,被誉为“上帝撒落在印度洋上的一串明珠”,成为旅游度假的天堂。从飞机上俯瞰,确实如此。然而,一旦置身于当地的居民岛,尤其是面积只有1.87平方公里、人口却有15万的首都马累,这种感觉便消失殆尽……  马尔代夫是个伊斯兰教国家,人们的服装也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虽然地处热带,走在街上,却看不到有男性打赤膊,甚至看不到跨
西方音乐在经历了18世纪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之后,到了20世纪步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这·时期,各种新的音乐创作、表演实践理念和艺术流派层出不穷,以往所有音乐基础所遵循的一整套原则在这一时期开始瓦解,音乐实践领域中“古典与现代的碰撞”则愈演愈烈,而轻音乐便是这一碰撞产生的重要成果。  相对于古典音乐而言,轻音乐是用通俗的手法进行改编,将古典音乐厚重的织体、庞大的结构规模,以及凝重的乐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