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思神童”惊动英国大使馆
2009年11月7日,国际英语雅思考试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考。上午8点30分,考生开始入场。一个看上去只有10岁左右的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夹在一群大人中间,一脸新奇地走进了考场。考生们大惑不解:这么严肃的考试,怎么会允许带孩子进场?等小家伙找到座位坐下,掏出准考证放到桌角时,考生们才明白,这个小家伙居然是来参加考试的。
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多小时,小家伙起身交卷。考生们窃笑。
11月18日,考试成绩揭晓。这个名叫赵雨童的年仅11岁的小男孩考了5分,达到了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移民的分数线。众人哗然。“雅思神童”美誉不胫而走。
11月24日,英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官员林女士按照赵雨童的报名资料,拨通了其父王少光的电话,非常高兴地告诉他,赵雨童是雅思考试进入中国以来达标的年龄最小的考生,并且询问孩子是不是在国外长大的。王少光笑着回答说,赵雨童是在河南新乡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出过两次国,但两次时间加起来不超过50天。
林女士又问,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的,是不是接受过什么强化训练?王少光说,孩子开始学习英语至今,只有两年半时间,除了在雅思考试之前参加了一个训练班以外,没有接受过什么强化训练。林女士禁不住连连称奇。
儿子11岁就通过了雅思考试,王少光当然很高兴,但高兴之余,他又有些担心,怕这事传出去之后,会有人找上门来问长问短,不仅影响儿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弄不好还会使小家伙产生自满情绪。所以,在接过林女士的电话之后,他当即拨通了妻子赵茜的电话。夫妻俩相约,要淡化处理此事。正因为如此,赵雨童考雅思之事,迟迟不为外人所知。
平凡的家,不平凡的教育理念
小雨童的家在河南省新乡市华北石油局物探大队家属院里。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间,房间里最显眼的是那两个满满当当的书柜。一个书柜里装的是中国历史和军事类图书,另一个装的都是原版的英文书籍。小雨童就是被这两柜书籍“熏”大的。
小雨童出生时,王少光已近不惑之年。中年得子,他视儿子为掌上明珠。小雨童尚在襁褓中,他跟妻子就已制订了一份非常详细的“早教计划”,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他们给儿子买的第一件礼物,不是玩具也不是食物,而是一本幼儿画册;他们让儿子明白的第一个道理,就是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2002年,小雨童3岁。当时已经四十有二并且已做了十几年职业律师的王少光,正在做着自费留学英国的准备。尽管奔波劳累,王少光仍坚持按照早教计划,每天晚上临睡前给小雨童讲历史和名人故事,直到孩子入梦。
2003年3月,王少光踏上了赴英国留学之路,每晚给小雨童讲故事的任务就落到了赵茜身上。刚开始时,赵茜还能对付,后来,见自己掌握的故事已经讲完,小雨童还直呼“不过瘾”,她就买回一大摞历史和名人书籍,晚上读给儿子听。再后来,看到小雨童还不满意,赵茜索性找来一些带插图的书教儿子自己看……如此坚持下来,小雨童记住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军事知识,求知欲望也日渐强烈。
2004年7月,赵茜带着不满6岁的小雨童去英国探亲。王少光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对孩子进行英语启蒙的绝好机会。于是,他对小雨童的这次英伦之行进行了精心安排。他先带小雨童游览伦敦,领略异国风光,再参观剑桥大学,感受国际名校的文化氛围。然后,王少光引导小雨童接触同龄的英国小孩。看小雨童有些畏难情绪,王少光便蹲下来给儿子当翻译。小雨童用羡慕的口气对爸爸说:“要是我也能像你一样会说英语就好了。那样,我就能自己去找英国小朋友玩了!”王少光不失时机地告诉儿子,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语言,并不难学,只要愿意学,很快就能学会。
小雨童在英国表现得格外爱国,只要谁敢说中国半个“不”字,他马上翻脸。一次,一位留学生叔叔在餐桌上批评国内一些不良现象,小雨童把筷子往桌上一放,红着小脸指责那位叔叔不该“卖国”。晚上,王少光特意跟儿子谈话,肯定他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提醒他跟大人说话要讲究方式。小雨童郑重地点点头,然后说:“我想学英语,将来上剑桥大学,然后当一名外交官。那样,我就可以向老外宣传咱们中国,并且用非武力的方式为国家做事了!”
一个多月的探亲假很快就结束了,小雨童已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对英语兴趣正浓。赵茜说:“回国之后,给儿子报个英语班吧。”王少光却说:“现在还不是时候。我只是在帮他建立起对英语的兴趣,真的要学,得等他上到小学四年级时再说。小学前3年,让他学好汉语。一个中国孩子,要是连母语都没学好,又怎么能够学好外语?”
从英国回来不久,小雨童就上学了。根据学校统一安排,赵茜给儿子报名参加英语兴趣班,却从不计较他到底学得咋样,倒是对语文、数学等基础科目格外重视。
由于从小养成了阅读习惯,小雨童视阅读为乐趣,阅读量非常之大,小学三年级时,他就已读完了《史记》《汉书》《中国通史》《孙子兵法》等古典名著,为以后学英语打下了扎实的母语基础。
怪异的“三不”教学法
2007年6月,小雨童迎来了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当时,王少光也已学成回国,在北京做职业律师。
按照原先制订的早教计划,小学四、五年级,小雨童应该学英语了。王少光决定,就从这个暑假开始,让儿子开始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但是,他不想强迫儿子在暑假补课。说来也巧,王少光正好要到新加坡去谈一个合作项目,便把小雨童带了过去。
在新加坡,王少光借口工作忙,教给小雨童几个问路和问价的英语句式,然后给小雨童一些零花钱,让他自己到商店去买吃的,并且定下了一个规矩:无论是问路还是问价,都必须用英语,而且只能问白种人。刚开始,小雨童很害怕,试过几次之后,胆子便壮了起来。之后,父子俩一起上街,小雨童主动承担起用英语问路的任务。
为期一周的新加坡之行结束了。在回国的路上,王少光跟小雨童聊起在新加坡的感受。
小雨童大发感慨:“学好英语真是太重要了!”
王少光说:“以前爸爸跟你说过,英语并不难学,但是,它毕竟是一种跟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刚入门时,可能要吃点苦,不过,只要坚持一阵就好了。你告诉爸爸,你有信心学好英语吗?你要是有信心,回去之后,就给你请个家庭教师,就从这个暑假开始,爸爸陪你一起学!”
小雨童头一扬,朗声答道:“有信心!”
看到儿子的求知欲如此强烈,王少光非常高兴。到家的当天晚上,他便精心写了一份招聘英语家教的启事,然后抄了几份,连夜贴到了家属院和附近新乡医学院的公告栏里。
第二天,王少光从网上下载了一篇英语读物,准备面试应聘者。
应聘者来了几十位,但都知难而退,因为王少光要求家庭教师必须讲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更奇怪的是授课方式。王少光要求,家庭教师不得强迫孩子死记硬背单词,不得教孩子国际音标,不得教孩子查字典,只要每天按照他提供的资料教孩子朗读就行。有一位应聘者忍不住打听,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学习方法?王少光笑而不答。他相信肯定能等到一位理解他的知音。见了30多个大学生后,王少光终于等到了一位理想的家庭教师。
为了保证教学按自己的方法进行,王少光又在家待了两天,手把手地指导家庭教师。他从网上下载了英语版的《简明美国历史》,编辑成一本教材。他的教学方法堪称奇特:第一步,给小雨童读一遍课文;第二步,讲解课文内容,挑出冷僻的单词和特殊句式,略加讲解,让小雨童明白大意;第三步,示范朗读;第四步,带着小雨童一句一句地朗读;第五步,让小雨童自己大声朗读;第六步,指出错误和应注意的地方,接着朗读。
2009年11月7日,国际英语雅思考试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考。上午8点30分,考生开始入场。一个看上去只有10岁左右的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夹在一群大人中间,一脸新奇地走进了考场。考生们大惑不解:这么严肃的考试,怎么会允许带孩子进场?等小家伙找到座位坐下,掏出准考证放到桌角时,考生们才明白,这个小家伙居然是来参加考试的。
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多小时,小家伙起身交卷。考生们窃笑。
11月18日,考试成绩揭晓。这个名叫赵雨童的年仅11岁的小男孩考了5分,达到了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移民的分数线。众人哗然。“雅思神童”美誉不胫而走。
11月24日,英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官员林女士按照赵雨童的报名资料,拨通了其父王少光的电话,非常高兴地告诉他,赵雨童是雅思考试进入中国以来达标的年龄最小的考生,并且询问孩子是不是在国外长大的。王少光笑着回答说,赵雨童是在河南新乡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出过两次国,但两次时间加起来不超过50天。
林女士又问,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的,是不是接受过什么强化训练?王少光说,孩子开始学习英语至今,只有两年半时间,除了在雅思考试之前参加了一个训练班以外,没有接受过什么强化训练。林女士禁不住连连称奇。
儿子11岁就通过了雅思考试,王少光当然很高兴,但高兴之余,他又有些担心,怕这事传出去之后,会有人找上门来问长问短,不仅影响儿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弄不好还会使小家伙产生自满情绪。所以,在接过林女士的电话之后,他当即拨通了妻子赵茜的电话。夫妻俩相约,要淡化处理此事。正因为如此,赵雨童考雅思之事,迟迟不为外人所知。
平凡的家,不平凡的教育理念
小雨童的家在河南省新乡市华北石油局物探大队家属院里。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间,房间里最显眼的是那两个满满当当的书柜。一个书柜里装的是中国历史和军事类图书,另一个装的都是原版的英文书籍。小雨童就是被这两柜书籍“熏”大的。
小雨童出生时,王少光已近不惑之年。中年得子,他视儿子为掌上明珠。小雨童尚在襁褓中,他跟妻子就已制订了一份非常详细的“早教计划”,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他们给儿子买的第一件礼物,不是玩具也不是食物,而是一本幼儿画册;他们让儿子明白的第一个道理,就是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2002年,小雨童3岁。当时已经四十有二并且已做了十几年职业律师的王少光,正在做着自费留学英国的准备。尽管奔波劳累,王少光仍坚持按照早教计划,每天晚上临睡前给小雨童讲历史和名人故事,直到孩子入梦。
2003年3月,王少光踏上了赴英国留学之路,每晚给小雨童讲故事的任务就落到了赵茜身上。刚开始时,赵茜还能对付,后来,见自己掌握的故事已经讲完,小雨童还直呼“不过瘾”,她就买回一大摞历史和名人书籍,晚上读给儿子听。再后来,看到小雨童还不满意,赵茜索性找来一些带插图的书教儿子自己看……如此坚持下来,小雨童记住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军事知识,求知欲望也日渐强烈。
2004年7月,赵茜带着不满6岁的小雨童去英国探亲。王少光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对孩子进行英语启蒙的绝好机会。于是,他对小雨童的这次英伦之行进行了精心安排。他先带小雨童游览伦敦,领略异国风光,再参观剑桥大学,感受国际名校的文化氛围。然后,王少光引导小雨童接触同龄的英国小孩。看小雨童有些畏难情绪,王少光便蹲下来给儿子当翻译。小雨童用羡慕的口气对爸爸说:“要是我也能像你一样会说英语就好了。那样,我就能自己去找英国小朋友玩了!”王少光不失时机地告诉儿子,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语言,并不难学,只要愿意学,很快就能学会。
小雨童在英国表现得格外爱国,只要谁敢说中国半个“不”字,他马上翻脸。一次,一位留学生叔叔在餐桌上批评国内一些不良现象,小雨童把筷子往桌上一放,红着小脸指责那位叔叔不该“卖国”。晚上,王少光特意跟儿子谈话,肯定他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提醒他跟大人说话要讲究方式。小雨童郑重地点点头,然后说:“我想学英语,将来上剑桥大学,然后当一名外交官。那样,我就可以向老外宣传咱们中国,并且用非武力的方式为国家做事了!”
一个多月的探亲假很快就结束了,小雨童已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对英语兴趣正浓。赵茜说:“回国之后,给儿子报个英语班吧。”王少光却说:“现在还不是时候。我只是在帮他建立起对英语的兴趣,真的要学,得等他上到小学四年级时再说。小学前3年,让他学好汉语。一个中国孩子,要是连母语都没学好,又怎么能够学好外语?”
从英国回来不久,小雨童就上学了。根据学校统一安排,赵茜给儿子报名参加英语兴趣班,却从不计较他到底学得咋样,倒是对语文、数学等基础科目格外重视。
由于从小养成了阅读习惯,小雨童视阅读为乐趣,阅读量非常之大,小学三年级时,他就已读完了《史记》《汉书》《中国通史》《孙子兵法》等古典名著,为以后学英语打下了扎实的母语基础。
怪异的“三不”教学法
2007年6月,小雨童迎来了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当时,王少光也已学成回国,在北京做职业律师。
按照原先制订的早教计划,小学四、五年级,小雨童应该学英语了。王少光决定,就从这个暑假开始,让儿子开始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但是,他不想强迫儿子在暑假补课。说来也巧,王少光正好要到新加坡去谈一个合作项目,便把小雨童带了过去。
在新加坡,王少光借口工作忙,教给小雨童几个问路和问价的英语句式,然后给小雨童一些零花钱,让他自己到商店去买吃的,并且定下了一个规矩:无论是问路还是问价,都必须用英语,而且只能问白种人。刚开始,小雨童很害怕,试过几次之后,胆子便壮了起来。之后,父子俩一起上街,小雨童主动承担起用英语问路的任务。
为期一周的新加坡之行结束了。在回国的路上,王少光跟小雨童聊起在新加坡的感受。
小雨童大发感慨:“学好英语真是太重要了!”
王少光说:“以前爸爸跟你说过,英语并不难学,但是,它毕竟是一种跟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刚入门时,可能要吃点苦,不过,只要坚持一阵就好了。你告诉爸爸,你有信心学好英语吗?你要是有信心,回去之后,就给你请个家庭教师,就从这个暑假开始,爸爸陪你一起学!”
小雨童头一扬,朗声答道:“有信心!”
看到儿子的求知欲如此强烈,王少光非常高兴。到家的当天晚上,他便精心写了一份招聘英语家教的启事,然后抄了几份,连夜贴到了家属院和附近新乡医学院的公告栏里。
第二天,王少光从网上下载了一篇英语读物,准备面试应聘者。
应聘者来了几十位,但都知难而退,因为王少光要求家庭教师必须讲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更奇怪的是授课方式。王少光要求,家庭教师不得强迫孩子死记硬背单词,不得教孩子国际音标,不得教孩子查字典,只要每天按照他提供的资料教孩子朗读就行。有一位应聘者忍不住打听,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学习方法?王少光笑而不答。他相信肯定能等到一位理解他的知音。见了30多个大学生后,王少光终于等到了一位理想的家庭教师。
为了保证教学按自己的方法进行,王少光又在家待了两天,手把手地指导家庭教师。他从网上下载了英语版的《简明美国历史》,编辑成一本教材。他的教学方法堪称奇特:第一步,给小雨童读一遍课文;第二步,讲解课文内容,挑出冷僻的单词和特殊句式,略加讲解,让小雨童明白大意;第三步,示范朗读;第四步,带着小雨童一句一句地朗读;第五步,让小雨童自己大声朗读;第六步,指出错误和应注意的地方,接着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