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市第一轮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中,宝山区创建了户籍制健康管理模式。这种新的健康管理模式以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健康参与为主要内容,依托社区志愿者为骨干的综合团队,开展卫生、体育、文化、法律、心理、绿化、计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形成一对多或多对一的结对形式,并举办多种主题活动,让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深受欢迎。
如今,健康志愿者成为活跃在社区的“健康使者”。2006年底,宝山健康城市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20人发展到750多人,2007年将增至3000人以上,户籍制健康管理模式也将“升级”为健康社区管理模式。
健康指导员和病人成了姐妹
董女士今年五十多岁了,患有高血压好几年,一直控制得还不错。去年,丈夫因车祸不幸去世,悲痛不已的她血压一下子高起来,情绪也极不稳定,每天闭门不出,以泪洗面。健康指导员董玉芬知情后,几乎天天登门探望,除了量血压、进行用药指导外,她还跟董女士拉家常,安慰她,帮助她走出丧夫的阴影。二十多天过去了,董女士的血压一步步稳定下来,情绪也逐渐恢复正常,跟董玉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因为都姓董,两个人结成了姐妹,董玉芬是姐姐,董女士是妹妹。在姐姐的带动下,妹妹也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她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社区志愿者帮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现在我走出来了,我也要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给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董玉芬是一名退休医生。退而不休的她常年如一日,每周日为居民义务量血压,并把高血压居民登记在册,建立健康档案,对重点人群实行重点服务,定时上门探访。因为董玉芬的热情、细心和耐心,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董阿姨”,有什么健康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她咨询。
理解与鼓励助“问题少年”找回自我
从江西到上海借读的小雷在行知中学读高三,原本成绩不错,可到上海后,每次考试成绩都排在后面。老师觉得他拉了班级的后腿,使小雷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几次想离家出走,晚上也很晚才回家。后来,他索性破罐子破摔,疯狂迷上了上网,每天跟妈妈要钱去网吧玩,还时常跟妈妈吵架。最后,他想放弃高考,老师、家长都无计可施。
文化指导员吴永起得知情况后,试图跟小雷沟通一下。可长期以来,小雷养成了对别人不理不睬的习惯,吴永起接连碰壁。吴永起是个高中老师,从江西退休后回到上海,因此,对于江西和上海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他很清楚。他认为,小雷到上海后出现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差异导致的不适应引起的。见小雷一声不吭,吴永起就在一旁开导他。首先,吴永起分析了江西和上海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对小雷的不适应表示了充分理解。其次,吴永起告诉小雷,父母贷款辞职陪他到上海借读是出于望子成龙的良好初衷,至于经济条件,跟别的同学不能比,也不必因此而自卑……凭着几十年教师工作的经验,吴永起从理解做起,和小雷沟通,逐渐赢得了他的信任。第三次登门拜访时,小雷终于说话了:“吴老师,我不是不明白您说的这些道理。其实我是被逼着到上海来的,父母借钱陪我读书,让我心理压力很大,同学们又看不起我,我很难过,所以才常到网吧寻找寄托。”
找到了心病,吴永起开始“对症下药”,加以开导、鼓励,还让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研究生的女儿帮小雷辅导功课。最终,小雷考上了上海机电学院,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毛病也彻底改掉了。
寒暑假是吴永起最忙的时候。每次一放假,他就通过各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征文比赛、书画展览等,并举办专题讲座、家庭教育咨询等活动。
文体活动让社区老人摆脱孤独
王妈妈七十多岁了,儿女相继成家,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在家烦闷无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好每天到小区的广场上晒晒太阳,跟一些同样无聊的老头老太聊聊天。
望着这些孤独的老人,志愿者们坐不住了。文娱指导员傅剑萍、邱风琴和体育指导员王小娥商量后,组织起了社区木兰拳、秧歌队、腰鼓队等,邀请那些苦闷、孤独的退休老人参加,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愉悦身心,促进健康。现在,每天的清晨、傍晚和阳光明媚的上午,都能看到老人们兴高采烈蹦蹦跳跳的身影,这些集体活动已经成了老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连很多年轻人也加入了进来。
如今,健康志愿者成为活跃在社区的“健康使者”。2006年底,宝山健康城市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20人发展到750多人,2007年将增至3000人以上,户籍制健康管理模式也将“升级”为健康社区管理模式。
健康指导员和病人成了姐妹
董女士今年五十多岁了,患有高血压好几年,一直控制得还不错。去年,丈夫因车祸不幸去世,悲痛不已的她血压一下子高起来,情绪也极不稳定,每天闭门不出,以泪洗面。健康指导员董玉芬知情后,几乎天天登门探望,除了量血压、进行用药指导外,她还跟董女士拉家常,安慰她,帮助她走出丧夫的阴影。二十多天过去了,董女士的血压一步步稳定下来,情绪也逐渐恢复正常,跟董玉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因为都姓董,两个人结成了姐妹,董玉芬是姐姐,董女士是妹妹。在姐姐的带动下,妹妹也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她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社区志愿者帮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现在我走出来了,我也要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给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董玉芬是一名退休医生。退而不休的她常年如一日,每周日为居民义务量血压,并把高血压居民登记在册,建立健康档案,对重点人群实行重点服务,定时上门探访。因为董玉芬的热情、细心和耐心,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董阿姨”,有什么健康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她咨询。
理解与鼓励助“问题少年”找回自我
从江西到上海借读的小雷在行知中学读高三,原本成绩不错,可到上海后,每次考试成绩都排在后面。老师觉得他拉了班级的后腿,使小雷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几次想离家出走,晚上也很晚才回家。后来,他索性破罐子破摔,疯狂迷上了上网,每天跟妈妈要钱去网吧玩,还时常跟妈妈吵架。最后,他想放弃高考,老师、家长都无计可施。
文化指导员吴永起得知情况后,试图跟小雷沟通一下。可长期以来,小雷养成了对别人不理不睬的习惯,吴永起接连碰壁。吴永起是个高中老师,从江西退休后回到上海,因此,对于江西和上海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他很清楚。他认为,小雷到上海后出现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差异导致的不适应引起的。见小雷一声不吭,吴永起就在一旁开导他。首先,吴永起分析了江西和上海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对小雷的不适应表示了充分理解。其次,吴永起告诉小雷,父母贷款辞职陪他到上海借读是出于望子成龙的良好初衷,至于经济条件,跟别的同学不能比,也不必因此而自卑……凭着几十年教师工作的经验,吴永起从理解做起,和小雷沟通,逐渐赢得了他的信任。第三次登门拜访时,小雷终于说话了:“吴老师,我不是不明白您说的这些道理。其实我是被逼着到上海来的,父母借钱陪我读书,让我心理压力很大,同学们又看不起我,我很难过,所以才常到网吧寻找寄托。”
找到了心病,吴永起开始“对症下药”,加以开导、鼓励,还让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研究生的女儿帮小雷辅导功课。最终,小雷考上了上海机电学院,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毛病也彻底改掉了。
寒暑假是吴永起最忙的时候。每次一放假,他就通过各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征文比赛、书画展览等,并举办专题讲座、家庭教育咨询等活动。
文体活动让社区老人摆脱孤独
王妈妈七十多岁了,儿女相继成家,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在家烦闷无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好每天到小区的广场上晒晒太阳,跟一些同样无聊的老头老太聊聊天。
望着这些孤独的老人,志愿者们坐不住了。文娱指导员傅剑萍、邱风琴和体育指导员王小娥商量后,组织起了社区木兰拳、秧歌队、腰鼓队等,邀请那些苦闷、孤独的退休老人参加,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愉悦身心,促进健康。现在,每天的清晨、傍晚和阳光明媚的上午,都能看到老人们兴高采烈蹦蹦跳跳的身影,这些集体活动已经成了老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连很多年轻人也加入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