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特殊环境

来源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0ok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经在20世纪60年代登上了月球,20世纪末中国发展探月工程以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月球探测热。将来人类在月球上建立科学实验基地,甚至常驻人类的月球村,也是前景可观的。那么,人类在月球上工作与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月球环境跟地球上有何不同,这些都是人们需要提前研究和考虑的。
  月球上的重力
  大冢都知道,月球体积比地球小,其重力也只相当于地球的1/6。航天员登陆月球后,由于所受重力影响小,按照地球上走路的力度,很容易飞起来,所以航天员更多的是选择蹦蹦跳的前行方式。在月球上,轻轻一跳就是5米多的高度,稍用点力的话,也许就到10米了。航天员走在月球上会是一种轻飘飘的感觉。
  在过去的50年中,人类已经研究并知道了微重力会导致骨质流失、肌肉萎缩,引起心肺问题,以及对嗅觉、味觉、视力、大脑甚至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空间站等需要长期停留的环境里都设置了人造重力等环境。
  目前人类对低重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尚知之甚少。欧空局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于201了年开始了,“低重力运动研究”。它采用垂直跑步机,把受试者身体水平悬挂在一张网上,支撑人体重量的5/6。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研究航天员在月球重力环境下的双足、单足蹦跳等活动对跟腱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在月球重力环境下为抵消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损伤而采取的措施。
  月球上的空气
  由于月球质量小,产生不了足够的引力,不能将气体分子大量吸附在月球的表面,所以月球上并没有大气层。与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相比,月球的大气极其稀薄,比地球上一般的真空还要稀薄,远低于地球海平面大气层密度的百兆分之一(10的负14次方)。月球上也沒有氧气,人类无法在月球上呼吸,所以航天员要在月球上漫步也需要穿宇航服。
  月球上没有大气,也就不存在风。所以月球上虽然有尘土但不会被吹起来,环境很干净。
  有人质疑美国人登月时竖起的旗帜有飘动的感觉,那是因为旗帜的面料是特殊的材料制作的,不会像绸布那样自然下垂,也正因为不是绸布的,所以旗面看上去皱巴巴的。
  月球上的水
  近期报道指出,月球上被探测证实存在水不过是以气态水和固态水的形式存在,没有地球上的液态水形式。1998年初,“月球探索者号”飞船在对月球作进二步探测时发现,在月球的南北极,终年照不到阳光的环形坑内的’土壤中,保存有大量的水冰。月球水的探测、开发、利用等是建立月球基地非常重要的课题,需要后续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月球上的温差
  我们都知道月球上白天温度可达100℃以上,夜间降至-170℃,这个温度的变化过程是在一个月球昼夜期间完成的。
  我们在地球上也有昼夜温差,每日最高温度在正午过后,夜里最低温度是在午夜以后,这是因为地面有大气、水、植被、土壤等吸热和散热,使得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比太阳照射角度的最大(小)值时间滞后。但月球表面基本上没有吸热材料,升温和降温都十分迅速,所以其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一般就出现在白昼的中间和夜晚的中间,而在其昼夜交替的时间段里则温度适中。
  月球昼夜周期为29.5天(同月相周期),因此,月球上正对着地球那一面的正午(即白昼最高温)出现在农历十五左右,夜晚最低温一般在农历初一前后,温度适中的时段为昼夜交替间的农历初七八。同地球上各地有时差类似,月球上某地的东西两边,达到正午或午夜的时间会有先后。
  这样分析后,我们就看出“阿波罗”登月的时间、地点都是精心挑选的,如果只看公历,登月时间没有规律,但是心细的人定会注意到:“阿波罗”登月的时间,大多数在农历初六至初十之间,最晚离开月面的时间大约是农历十二(在月面停留最长时间为了5小时)。这并不是偶然,因为农历是按照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6次载人登月都是在月球正面且是着陆点白昼(但不是正午)着陆。农历初六到初十之间,正好可以选择月球正面昼夜交替区域里(图5黄色区域)的白昼且温度不是最高的最佳地点和时间段,在此区域还可以停留一段时间进行探测和研究。
  月球上如此巨大的温差对人类生活和工作都是困难和挑战,但有人也提出奇思妙想,可以利用温差发电,解决夜晚的供电和供暖问题。人类未来在月球如何生活?关于这个问题,你是不是也有很多奇特的想象和妙招呢?那就快来参加“寻找少年航天员——我的月球家园”征文活动吧!
  最后,给同学们留下两个思考的问题:
  1.“嫦娥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降落时,为什么不使用降落伞?
  2.从地球带到月球上的天平能用吗?温度计能用吗?指南针能用吗?
其他文献
学生倾力展现的考场作文比日常作文更具典型性,对它们进行归类剖析,更能暴露出作文教学中的症结。经过对2009年泰州市中考语文作文卷的阅读整理,结合中考命题思路和初中生写作现状,笔者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个简要的思考分析,以期引起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教学现状作出更多思考,更好地改善作文教学。  中考作文题颇受各个地区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首场中考语文学科考试结束后,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往往就是刚刚揭
据说这世界上只有两种闹钟,一种能把人闹醒,一种却只能让人更加沉睡——毫无疑问这款弹射闹钟床绝对不是后者!  这货的床架上安装了两个液压装置。当预定的时间到了,这床就会“三管齐下”——先是把音响打开,来上一段吵死人的音乐,同时警灯开始闪烁,床下的喇叭长鸣,然后使出那霸气无比的超必杀——液压装置会将床整个掀翻,把床上的“懒虫”像垃圾一样倾泻而下。这画面太美,我不敢想啊。而且据说液压装置启动的力度是可调
地球低轨道上的太空垃圾堆积严重,约2亿片垃圾碎片正以数万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环绕地球飞行。这不仅污染太空环境,还会威胁卫星和飞行器的安全。清理太空垃圾迫在眉睫!  机械臂“清洁工”  应战国:中国  “遨龙一号”是中国成功研发并发射到太空的空间碎片清理飞行器。它独特的机械臂可以抓取废弃卫星和太空垃圾碎片,将它们带到大气层烧毁。  “遨龙一号”的机械臂系统可以定点停留和跟踪绕行目标,碰到垃圾后,传感器会
【两个案例】   这里呈现的两个案例,都围绕学习内容关键属性的探讨展开。其涉及到的学习内容,都属于“隐性学习内容”。一个学习内容关键属性把握较准,学习起点分析比较到位,形成的教学设计可操作性较强;一个则学习内容关键属性把握出现波折,学习起点把握不到位,几次调整教学内容,最后终于得到确认。这两个案例为我们进一步认识“隐性学习内容”关键属性的辨识过程提供了参考。     基于上述对典型问题的归类与
同学们,今天的科技实践探究活动将带大家一起宅家“做探究”。疫情期间,原本只有在医院才能看到的防护装备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被我们所使用。本次活动我们将关注疫情期间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科学地认识装备,并尝试改进装备,让它们使用起来更便捷,更有效!  国家卫健委曾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包括:1认识防护用品2口罩的静电吸附实验吸附实验  教你一招秒辨口罩质量,在不破坏口罩结
Digitsole是一款可自发热、让脚底时刻保持干爽舒适的智能鞋垫。它内置有蓝牙系统,你可以通过手机程序来调节温度。在寒冷的冬季,它还会进行实时监测,让你的脚部随时处在温暖中。当然,为了避免低温烫伤,它的最高温度限定为40摄氏度。  Digitsole鞋垫采用超轻共振材质制成,基垫上配有减震功能极佳的Poron TX3材质,最上层则是导热性超好的超细纤维PU Softouch,所以它在减少冲击强度
2020年5月19日至5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以下简称“中关村二小”)星云社社团举行了为期2周的演讲比赛。这是星云社的第五届“我是天文演说家”比赛,为克服疫情影响,朱戈雅老师要求参赛队员各自在家录制视频,演说文稿体裁不限,可以是散文、诗歌或随想等,演说形式灵活,鼓励大家脱稿演讲。  社员们本来还意犹未尽地沉浸在“90天日积月累学天文”的热情之中,面对朱老师发出的新号令,便立刻投入到了新
目前的各种版本教材还没有一个现成的可依据的作文教学序列,广大语文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凭借感觉来“耕耘”自己的作文教学。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的无序低效成为一线教师共有的无奈,而改变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建构新的高中作文教学序列,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期待。  建构高中作文教学序列的依据是什么?应该建构怎样的作文教学序列?  从写作目的来说,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是志趣品质的体现,是见解主张的表达
为普及我国探月工程的重大成就和最新进展,弘扬航天精神,激发青少年参与航天事业的热情,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将组织开展2019年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系列活动之“寻找少年航天员——我的月球家园”征文活动。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承办单位: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  支持单位:中国航天基金会  二、活動对象  征文活动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展开,分小学、初中、高
在少儿图书馆的这个角落里,有一个储藏物品的小房间,里面堆满了拖把、扫帚和破靴子。小房间的一角,有一个洞,里面住着一只日子过得舒舒服服,胖乎乎的小老鼠,它叫西里尔。   平时,谁也不会发现西里尔,一星期它只到洞口两次,偷偷地听外面的儿童故事。有时肚子实在饿了,它就壮起胆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溜出洞,找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丢下的面包屑、奶酪和饼干。带回洞,一边看书一边吃,然后就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看安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