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酸菌的筛选及发酵特性研究

来源 :酿酒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8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己酸菌是窖泥中的重要功能菌,影响着白酒的品质.本研究通过对老窖泥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出1株高产己酸的己酸菌,经16S rDNA鉴定为速生梭菌(Clostridium celerecrescens),命名为E-6.并研究培养时间、培养温度、乙醇添加量对菌株的生长和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6产己酸的最佳培养温度为34℃,乙醇添加量为2 mL/100 mL,此条件下培养10 d左右己酸产量可达到9.4 g/L.
其他文献
以浓香型酿酒车间的酒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其水分、酸度、残淀和残糖等指标在发酵周期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窖内发酵过程中,窖池不同层次,不同位置的酒醅水分含量和酸度随着发酵过程逐渐升高,而残淀和残糖含量则逐渐降低,不同层次、不同位置各指标变化幅度不同.了解发酵过程中酒醅各项理化指标变化规律对进一步优化白酒发酵过程控制、指导工艺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汾酒中挥发性组分的解析对于明晰清香型汾酒的风味特征和健康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联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及正相色谱分离技术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对清香型汾酒中挥发性组分种类特征进行了系统解析.基于多级鉴定策略和白酒挥发性数据库比对分析,在典型清香型汾酒样品中鉴定出挥发性组分1224种,表明了清香型汾酒中挥发性组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一步通过多种检索比对方式在清香型汾酒中确认出具有潜在香气活性的香气化合物358种和潜在生物活性的功能性化合物241种.
入池酒醅的回复性是衡量酒醅在受到外界压力后恢复变形的能力,也是酒醅骨力和手感揉实性的表现,对整个发酵过程影响很大.传统方法是靠经验以手试醅,主观性较强,后采用质构仪检测,为了能实现大批量定量检测,我公司创新采用步琦公司NIRmaster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并结合近红外分析软件NIRCal5.2,建立了入池酒醅性状中回复性的定量模型.该模型的建模集的相关系数r为0.8549,验证集的相关系数r为0.8328;建模集标准差(SEC)与验证集标准差(SEP)的比值为1.026.随机选取40组样品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本研究选育了一株优良酿酒酵母用于俄色露酒的生产,该酵母具有耐糖、高产乙醇、低产甲醇和杂醇油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接种量、料液比、初始糖浓度、发酵温度和发酵周期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所得俄色发酵酒的理化指标和感官结果,为生产健康、高质的俄色露酒提供了宝贵菌种资源和工艺条件.
以残次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对红枣酒感官评分的影响,确定最适的红枣酒发酵工艺.以初始糖度、初始pH值、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4个因素,建立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得到回归方程为:Y=91.46+0.36A-0.18B+1.03C-1.54D+0.45AB-0.25AC-0.73AD+0.28BC-0.20BD+0.95CD-2.92A2-1.92B2-2.54C2-3.04D2,最适红枣酒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2.1%、初始pH值4.0、发酵温度20.3℃、
以成熟的龙眼和红肉火龙果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龙眼红肉火龙果酒酿造工艺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成品酒中7种有机酸.结果显示,发酵温度为22℃,初始糖度为24%、龙眼与火龙果果汁配比为1:1、酵母接种量为0.2 g/L的条件下,得到的复合果酒品质最优.复合果酒中7种有机酸浓度为:乳酸2.718 g/L、酒石酸1.687 g/L、丁二酸1.220 g/L、柠檬酸0.846 g/L、草酸0.726 g/L、抗坏血酸0.691 g/L、α-酮戊二酸0.016 g/L.
壳聚糖是天然的阳离子多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航天、农业、化工、医药等多个行业领域.壳聚糖独特的理化特性使得其在食品应用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简要整理,综述了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以期对壳聚糖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理论依据.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凤酒圆窖期酒醅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凤酒圆窖期酒醅中共检测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酸类、酯类、酮类、醛类和酚类共6大类化合物,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酸类和醇类物质;酯类物质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的含量较高,占酯类物质总量的95.9%,乙酸乙酯在发酵结束时达到了25.18 mg/kg,增加了1.6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0 d、4 d、7 d、15 d、18 d、30 d酒醅样品整
以一次蒸馏后黄酒糟为原料,添加安琪多粮酒曲和增香酒曲进行二次固态发酵.实验结果表明,辅以安琪多粮酒曲进行固态发酵,能很好地对酒糟中淀粉进行利用,二次固态发酵所得糟烧白酒湿基出酒率达12.1%,干基出酒率达21.5%.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大米为原料,8种纯种麸皮根霉小曲(Q3031、XGGM、M101、YG5-G、SZGM、F1、F2、甘肃2)及安琪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分别进行小曲酒半固态发酵研究,以期提高小曲酒的出酒率及酒体品质.本试验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小曲F2的酒精度比安琪小曲高0.4%vol,出酒量比安琪小曲高52 g,乙酸乙酯比安琪小曲高16.94 mg/L.该研究可推动小曲白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有效提高小曲白酒出酒率和酒的品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