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导入设计,这个内容很多文章都深入探讨过,其中关于地理学科的新课导入也不乏分析透彻的文章。本文基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特点差异和初高中的学生心理差异对初高中地理课堂的新课导入进行差异性设计。
关键词: 新课导入 心理差异 地理课程 设计
新课导入,顾名思义就是一节课的开端,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简短的语言引导听课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分钟,但恰如其分的导入却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境。特别是地理课堂,虽然地理学科在恢复高考后,纵向比较显示其学科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由于社会固有的传统思想影响,地理学科在中学教学中还是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而且,学生每天要上8节课,地理基本安排在下午,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上学生都会产生倦怠感。那么地理老师如何扭转这一现状呢?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在于高效的课堂教学,而一节高效教学又在于一节课的开端,所以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新课导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理论上如此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的状况又是如何呢?让我们先深入到地理课堂了解新课导入的现状。目前,新课导入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甚至由于地理教学课时有限,往往被教师忽略。在课堂教学开始,最常用的开场白一般是:“这节地理课,我们要学习(探究、研究)的是……”千篇一律的“虎头”式导语,充斥着每堂地理课的开始,完全激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即使有新课导入,也是毫无相关性的,为了导入而导入。很多教师会讲一些无关教学内容的趣事,目的只是将课间涣散的注意力集中。可结果只是暂时性引起学生的关注而已,对于改善整节的课堂教学效果并没有起到作用。千课一面的新课导入方式,不仅没有新意,更加凸显不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
一、不同的性格特征差异引起的差异性设计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气质类型是何种表现并不稳定,而且可塑性较大。初中生(十三、四五岁阶段)处于青春初期,其情绪情感變化很大,而激情往往占一定的地位。自高中之后,学生的性格逐渐稳定化与社会化。到了高中阶段,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和随着情感的稳定,性格的意志力日趋提高,基本上代表他成熟后的特征。这种明显的性格特征差异,在导入设计时必须关注。比如,关于南方北方差异这个教学内容的新课引入上,在初高中课堂中就该有差异性的设计。有一位初中女教师在上这节内容时,自己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唱了一首《脸谱》的歌曲作为新课导入,从而引出南腔北调,再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记得在那节课上,就因为采用了歌曲导入法,吸引了班上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部分同学即兴加入了歌曲的演唱。课堂氛围活跃了,也缓解了公开课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气氛。但是,在高二地理必修三的地理环境差异这部分内容,如果依葫芦画瓢地直接引用歌曲导入法,对于性格成熟的高二学生可能就会收效甚微,甚至出现冷场。在高中上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当下热播的一些反映南北方人生活差异的影视剧,如马伊琍主演的《双城生活》,让学生就影片情节进行一些区域差异的讨论,再引出区域差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样引入,绝对迎合高中学生的心理需要,也能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
二、不同的思维特征引起的差异性设计
初中生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而且智力因素中的观察、记忆、想象、各种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已经能超越直接感知的事物表象而提出假设并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性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感性经验的支持。而高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具有更高的抽象性、概括性。抽象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已能进行更深程度的逻辑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本能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逐步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力求全方位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些思维差异就引起了初高中地理课堂新课导入的差异性设计。所以,直观形象的导入法,比如图片导入法和故事导入法在某种程度上更适合初中生。如:初中生对感官刺激反映较为强烈,所以课堂上可以多展示一些丰富多彩的地理图片或者以一些生动形象的趣味性故事作为课堂导入。这样,一下子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高中生则更多运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法。课堂一开始可以提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材料、教学道具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身心成熟和思维发展的高中生的学习要求。另外,高中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比初中生丰富得多,教师呈现的很多图片和故事很有可能高中生都见过,这很影响新课导入的效果。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我们看出直观的导入法更适合初中生。
三、对学习的选择性差异引起的差异性设计
初中生对学习的选择往往与某一门学科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质量和学生该门学科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比如喜欢某学科老师,则同时喜欢这门学科;讨厌某科老师,则同时讨厌该门学科。他们对学习的选择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干扰和兴趣的影响。而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而言,总体上学习动机强度增强,毕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与选择。他们已经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当前的学习与升学或就业有着直接的联系。要上大学继续深造的学生,他们学习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更强,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凡是与高考密切相关的课程,就认真地学,凡是与高考无直接关系的课程,就比较放松。这种现象到了高三年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只要是高考要求的科目,哪怕对这门课程毫无兴趣,也能够调整好自己去攻克这门学科。他们对学习的选择很少受情绪的干扰和兴趣的制约。因此,在新课导入方法中,习题导入法可能更适合高中地理课,特别是高三复习阶段。比如,在上高三的一些课,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适合教学内容的高考题,然后强调这是哪些年份的高考题,相应知识点出现在高考卷中的频率,这种真题导入法很容易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有动力学好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相对较功利,但是对于有升学压力的高中生来说,这种导入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对于没有地理升学压力的初中学生来说,这种真习题导入法绝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采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和娱乐性,教师可以将习题设计成“开心辞典”小游戏,新课就在快乐气氛中展开了。
四、对学习方法的不同要求引起的差异性设计
高中地理教育是初中地理教育的延续和深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学段,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教学能力要求、学习对象的特征还是在教材等诸多方面都与初中地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地理教学要求学生识记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而高中地理则是对现象的原理和规律进行学习,然后能用原理和规律对已学过的地理现象进行解释。可见,高中学习任务比初中繁重,所以高中生就会有意识地强调学习的性价比。他们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越来越紧迫地认识到应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初中学生也有学习任务,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掌握大部分是不自觉的,更多是出于教师教育的结果。他们暂时还不具备急于掌握那种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的紧迫感。所以,游戏导入法,更多地呈现于初中的地理课堂中。
总的来说,对于初高中地理课堂的新课导入,导无定法。总体原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要求与时俱进地创新设计。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初高中的新课导入进行精心的差异性设计,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进友.地理新授课导入的方法[J].东方青年·教师,2011,6.
[2]胥龙军.物理教学环节中引入新课的创新设计[J].现代物理知,2005,2.
[3]范荣庆.浅谈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C,2009,12.
[4]任惠青.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
关键词: 新课导入 心理差异 地理课程 设计
新课导入,顾名思义就是一节课的开端,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简短的语言引导听课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分钟,但恰如其分的导入却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境。特别是地理课堂,虽然地理学科在恢复高考后,纵向比较显示其学科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由于社会固有的传统思想影响,地理学科在中学教学中还是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而且,学生每天要上8节课,地理基本安排在下午,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上学生都会产生倦怠感。那么地理老师如何扭转这一现状呢?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在于高效的课堂教学,而一节高效教学又在于一节课的开端,所以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新课导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理论上如此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的状况又是如何呢?让我们先深入到地理课堂了解新课导入的现状。目前,新课导入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甚至由于地理教学课时有限,往往被教师忽略。在课堂教学开始,最常用的开场白一般是:“这节地理课,我们要学习(探究、研究)的是……”千篇一律的“虎头”式导语,充斥着每堂地理课的开始,完全激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即使有新课导入,也是毫无相关性的,为了导入而导入。很多教师会讲一些无关教学内容的趣事,目的只是将课间涣散的注意力集中。可结果只是暂时性引起学生的关注而已,对于改善整节的课堂教学效果并没有起到作用。千课一面的新课导入方式,不仅没有新意,更加凸显不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
一、不同的性格特征差异引起的差异性设计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气质类型是何种表现并不稳定,而且可塑性较大。初中生(十三、四五岁阶段)处于青春初期,其情绪情感變化很大,而激情往往占一定的地位。自高中之后,学生的性格逐渐稳定化与社会化。到了高中阶段,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和随着情感的稳定,性格的意志力日趋提高,基本上代表他成熟后的特征。这种明显的性格特征差异,在导入设计时必须关注。比如,关于南方北方差异这个教学内容的新课引入上,在初高中课堂中就该有差异性的设计。有一位初中女教师在上这节内容时,自己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唱了一首《脸谱》的歌曲作为新课导入,从而引出南腔北调,再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记得在那节课上,就因为采用了歌曲导入法,吸引了班上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部分同学即兴加入了歌曲的演唱。课堂氛围活跃了,也缓解了公开课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气氛。但是,在高二地理必修三的地理环境差异这部分内容,如果依葫芦画瓢地直接引用歌曲导入法,对于性格成熟的高二学生可能就会收效甚微,甚至出现冷场。在高中上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当下热播的一些反映南北方人生活差异的影视剧,如马伊琍主演的《双城生活》,让学生就影片情节进行一些区域差异的讨论,再引出区域差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样引入,绝对迎合高中学生的心理需要,也能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
二、不同的思维特征引起的差异性设计
初中生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而且智力因素中的观察、记忆、想象、各种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已经能超越直接感知的事物表象而提出假设并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性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感性经验的支持。而高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具有更高的抽象性、概括性。抽象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已能进行更深程度的逻辑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本能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逐步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力求全方位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些思维差异就引起了初高中地理课堂新课导入的差异性设计。所以,直观形象的导入法,比如图片导入法和故事导入法在某种程度上更适合初中生。如:初中生对感官刺激反映较为强烈,所以课堂上可以多展示一些丰富多彩的地理图片或者以一些生动形象的趣味性故事作为课堂导入。这样,一下子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高中生则更多运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法。课堂一开始可以提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材料、教学道具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身心成熟和思维发展的高中生的学习要求。另外,高中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比初中生丰富得多,教师呈现的很多图片和故事很有可能高中生都见过,这很影响新课导入的效果。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我们看出直观的导入法更适合初中生。
三、对学习的选择性差异引起的差异性设计
初中生对学习的选择往往与某一门学科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质量和学生该门学科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比如喜欢某学科老师,则同时喜欢这门学科;讨厌某科老师,则同时讨厌该门学科。他们对学习的选择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干扰和兴趣的影响。而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而言,总体上学习动机强度增强,毕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与选择。他们已经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当前的学习与升学或就业有着直接的联系。要上大学继续深造的学生,他们学习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更强,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凡是与高考密切相关的课程,就认真地学,凡是与高考无直接关系的课程,就比较放松。这种现象到了高三年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只要是高考要求的科目,哪怕对这门课程毫无兴趣,也能够调整好自己去攻克这门学科。他们对学习的选择很少受情绪的干扰和兴趣的制约。因此,在新课导入方法中,习题导入法可能更适合高中地理课,特别是高三复习阶段。比如,在上高三的一些课,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适合教学内容的高考题,然后强调这是哪些年份的高考题,相应知识点出现在高考卷中的频率,这种真题导入法很容易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有动力学好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相对较功利,但是对于有升学压力的高中生来说,这种导入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对于没有地理升学压力的初中学生来说,这种真习题导入法绝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采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和娱乐性,教师可以将习题设计成“开心辞典”小游戏,新课就在快乐气氛中展开了。
四、对学习方法的不同要求引起的差异性设计
高中地理教育是初中地理教育的延续和深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学段,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教学能力要求、学习对象的特征还是在教材等诸多方面都与初中地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地理教学要求学生识记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而高中地理则是对现象的原理和规律进行学习,然后能用原理和规律对已学过的地理现象进行解释。可见,高中学习任务比初中繁重,所以高中生就会有意识地强调学习的性价比。他们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越来越紧迫地认识到应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初中学生也有学习任务,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掌握大部分是不自觉的,更多是出于教师教育的结果。他们暂时还不具备急于掌握那种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的紧迫感。所以,游戏导入法,更多地呈现于初中的地理课堂中。
总的来说,对于初高中地理课堂的新课导入,导无定法。总体原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要求与时俱进地创新设计。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初高中的新课导入进行精心的差异性设计,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进友.地理新授课导入的方法[J].东方青年·教师,2011,6.
[2]胥龙军.物理教学环节中引入新课的创新设计[J].现代物理知,2005,2.
[3]范荣庆.浅谈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C,2009,12.
[4]任惠青.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