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情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商是一个人健康发展并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校大学生情商现状调查发现,在异性交往、网络游戏方面存在“过”的问题,而在关爱家人、关怀别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方面存在“不及”现象。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其根源在于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学校解决的途径可以从以理“养”情、触景“生”情、以事“迁”情和以法“矫”情等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大学生;情商;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7)07-0095-03
  
  情商——情感智商概念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新罕布尔什大学梅耶尔教授最先提出的,用来描述人们的情绪评价、表达和情绪调节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此后,情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和智商同样重要,甚至比智商更重要。美国一家很有名的调查机构词查了188个公司,测试了这些公司的高级主管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每位主管的测试结果和该主管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起来做了分析,结果发现,情商的影响是智商的9倍。对大学生来说,情商同样十分重要。因为他们能不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能不能在工作中稳健发展并有所成就,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在学历,不在智商,而在于其情商的高低。
  
  一、大学生情商“过”与“不及”的现象
  
  1、大学生情商中“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异性交往和网络游戏的过度钟情。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已经开始谈恋爱,有四成学生因陷入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之中而影响了学习,有一成学生因此不及格、甚至留级或被开除;只有7%的学生谈恋爱的目的是“结婚,找生活伴侣”,为了“摆脱压力”、“证明自己魅力”、“满足好奇心”和“赶潮流”的各占10%。可见大学生中热衷异性交往的现象极为普遍,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尚未建立起来。有的学生只是为了追求感官刺激和自我满足,从而“纵欲”、“乱爱”、“泣爱”。而过度钟情于网络游戏成为大学生情商的另一个严重问题。问卷词查发现90%的学生上网,其中有10%的学生通宵上网;只有20%的学生在网上“学习、查资料”;而“聊天、玩游戏”的竟占90%。
  2、大学生情商“不及”主要表现在关爱家人,关怀别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方面。第一,是对家人、他人关爱不够。在545人中,不知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姓名的有210人,占38.5%;不知道母亲的生日的有295人,占54.1%;不知道父亲的生日的有250人,占45.9%;不知道父母的收入是多少的有255人,占46.8%。逢年过节问候过父母的290人,占53.2%;“没有问候的”105人,占19.3%;“想问候,但太忙,没有时间的”150人,占27.5%。青海省乐都县马厂乡村民陈邦顺,为供儿子上大学,卖血八年,将四五万血钱全部寄给儿子。而儿子竟然不让自带干粮、千里迢迢来校探望自己的父亲同住一室。
  第二,部分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和行为欠缺。经常做家务的只占27.6%;而“不想做”和“想做但不知如何做”的占72.4%。能替家人分忧的只有239人,占43.9%;而“不能”和“不仅不能还常常伤他们的心”的306人,占56.1%。面对家庭纠纷“能成功解决”的155人,占28.4%;“无能为力干着急”的189人,占34.7%。
  第三,部分大学生对老师、学校的了解缺乏。在545人中有超过一半人不知道代课老师的姓名。“不知道班主任的姓名、联系电话、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336人,占61.7%。“不知道我院学生的总数”的366人,占67.2%。“不知道我院教职工总数”的391人,占71.7%。
  第四,过半学生对同学的关心不够。“同班同学有病住院,看望过”的212人,占39.1%;而选择“没有看望”和“与已无关”的333人,占60.9%。“同班同学闹了矛盾。调解过”的240人,占44%;而“认为与已无关”?没有调解过的305人,占55.9%。
  第五,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大事关心不够。不知道我国国家领导人是谁的有86人,占14.3%;不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口的有210人,占38.5%;不知道我国有多少贫困人口的有370人,占67.9%;不知道我国的GDP总量是多少的有410人,占75.2%;不知道我国人均GDP是多少的有417人,占76.5%。
  第六,部分大学生对世界大事关心不够。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的有185人,占33.9%;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口的有130人,占23.9%;不知道全世界排在前五名的经济大国是那些国家的有180名同学,占33%;不知道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有284同学占52%。
  
  二、大学生情商“过”和“不及”的危害
  
  大学生情商存在的“过”和“不及”问题,对其健康成长危害很大。
  1、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过早过度施情,既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又对心理造成很大伤害,甚至引起严重后果。高校发生的自杀案件中。多数是因情而起。
  2、大学生无节制地钟情网络游戏,虚度宝贵的学习时间,造成大量课程的不及格、留级、甚至被开除。陈邦顺的儿子陈小旺,在花费了父亲卖血钱和举债一万多元,共计六万元后,父亲收到了学校寄来的“勒令退学”的通知。父亲赶到学校,才知道原因是儿子经常上网逃课。同时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糟粕,如黄赌毒、凶杀冒险等有害信息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影响。近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与网络有害文化不无关系。
  3、大学生情商中的“不及”问题,既危害学生现在的健康成长,又造成将来职业生涯中与他人的协作精神,从而难以取得成就,还会给家庭的和谐与稳定造成隐患。
  总之,大学生情商中的问题直接危害学生的成人、成才和成功。
  
  三、大学生情商问题的根源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人的意识来源和被决定于他所处的社会存在。大学生在情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外乎教育、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
  1、学校教育的缺陷。我国的学校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受高考“指挥棒”的引导,高考考什么。学校就侧重。教什么,要求学生必须“学”什么,而对学生情商所要求的最起码的“应知应会”却摒弃在学校教育之外:比如大学生在承担家庭责任、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和其他人方面均显得“无情”,对自己的家人的姓名、生日不知道,对老师、对同学、对国家、对世界的一些基本问题不关注。我国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是高等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存在着严重的重“教书”轻“育人”,重“专业”培训轻“品德”培养,重“教学”轻“管理”,重“继承”轻“创新”,重“智商”轻“情商”现象。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虽然到了成人阶段,但做人方面尚不成熟,认识社会、 关心他人、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的能力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框架和模式没有完全形成。表现出在情商上的不稳定不成熟。
  2、少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只占大学生的25%,2-3个子女占70%以上。而多子女(四个以上)的大学生是极个别的。这样的家庭,我们称其为少子女家庭。少子女家庭环境和20世纪七十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以前)的多子女家庭环境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由于改革开放使家庭收入提高,加之由于子女的减少,家庭负担相对降低,家庭给子女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相对提高。充裕的生活条件使子女不像多子女家庭那样,从小受到生活磨难,而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使其无法体会父母之艰辛。其次,由于家庭子女的减少,父母将家庭的发展希望、父母的理想,都给予子女身上,为了使其考上理想的大学。父母不但给其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同时也尽量不让子女参与和分担家务,使其身处一个与世相对隔绝的环境中,一心只读“升学”书。子女情商培养渠道和途经被阻塞,使子女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助长了他(她)们的依赖性,强化了子女的自我意识。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子女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对家人、他人的关爱不及,对己放任过度。
  3、社会不良因素的冲击。复杂的社会使大学生既受到正面因素的影响和教育。必然也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冲击,使其情商状态发生扭曲。
  第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如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经济效益优先、一夜暴富、一夕破产等现象,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压抑心理、崇富媚强和投机心理,似及金钱至上、人际关系中的等价交换心理等不健康的意识,而感恩意识和正常感情不易形成。
  第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改革开放后,随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而来的,也有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潮,例如性解放、个性自由等,使大学生在恋爱婚姻问题上产生随意性、早熟性,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强调自我第一,自私自利,生活上追求个人高消费的享乐主义。而对他人、对家庭、对父母,则关注关心不够,表现出极度的冷漠。
  
  四、大学生情商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大学生情商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受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支配的。同时,大学生的情商正处在生成期和养成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的内容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等五个方面。据此,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情商。
  1、以理“养”情法。情商培养的前提是认识自己的情商。个体情绪有其特殊性。教师要引导每个大学生对自己的情商进行检视和反思,了解和掌握自己情绪方面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和完善。教师也要给学生情商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大学生情商的教育,有别于政治理论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它的重点是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和适度调节。就高校来讲,对学生情商培养的途径之一,就是渗透在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用真理和规律来培养大学生的情商。
  “两课”承担学生情商教育责无旁贷。“两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这也是学生情商发生和发展的认知根源。内容上要以“四观”教育为主。从感恩教育、亲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革命传统教育人手,激发大学生的情商。
  专业课教学也要向学生渗透情商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社会上的每一个职业,都需要爱岗敬业者去从事。所以,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热爱专业的教育。凡是热爱专业的学生比较受用人单位欢迎,而且都干出了很大成绩;相反那些不安心本职工作的学生,最终一事无成。专业课的情商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触景“生”情法。触景生情说的是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适应大学生特点的活动,营造相应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情感。围绕学生礼貌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小品、相声等文娱形式弘扬文明礼貌之风;还可通过黑板报、橱窗等舆论阵地宣传名人礼貌处世的轶事来教育学生;广大教师要重视自己的礼德修养,以自己彬彬有礼的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针对大学生关爱他人不足的问题,可以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史,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从关心他人的情绪、感受、需要发展到关心他人的利益。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每个人都会遇到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重大课题:对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问题,也可以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在集体的大熔炉中锻炼自己。如组织学生为班级、为学校做义务劳动等。针对大学生争强好胜、脾气易暴易怒、自控能力低的问题,可以模拟再现学校发生的、因小纠纷引起的真实案件,然后让同学讨论案件当事人的做法错在什么地方。通过情景再现方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情商的良好途径。
  3、因事“迁”情法。情随事迁是指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情商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妥善管理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大学生的情绪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评判、提高和完善。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课外调研活动小组,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事中评判、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情商。在尊重学生意愿、广泛调查、深刻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把学习成绩优秀与学习成绩比较差,男女性别,班团干部与普通学生,不同地域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使学生感受感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便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校内的调研活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学生为调研对象,另一部分是以教职工为调研对象。以学生为调研对象,可以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开展书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心理素质、家庭状况,人际交往、面对挫折、评价他人、道德素质、行为规范等等。目的是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教育时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求学生在这些调查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提高。例如,对家庭承担责任的问题。学生回忆父母抚养自己的不易,把从有记忆开始到现在,与家庭的关系,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反思自己在一些问题上。在一些细节有无不当之处。对教职工的调研活动,可以拜访离退休老教师,通过老教师的一生工作经历、人生经验和感悟,启发学生的情商发展。
  校外的调研,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小组拜访老红军、劳动模范,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让学生去边远山区,和当地农民生活一段时间。亲身体会尚未脱贫农户生活的艰辛。
  4、以法“矫”情法。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的感情发展,必须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调整。大学生情商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认识问题,又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开展行为养成实践活动,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高校学生工作处、团委和“两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拟定短期或长期的修身计划,开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好人好事活动,成立学雷锋小组,开展“说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关爱弱者活动、公益劳动等等,增强学生的爱心。同时,要用身边事例教育学生,例如。新生入学时,可以告诉他们,曾经有多少个学兄、学妹因过度钟情于网络游戏和异性交往,而被留级和开除。用发生在身边的因情违纪事例来教育学生,也会收到良好效果。
  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的袁宝君说,青少年消极情绪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且发生的年龄在提前,50年前,发生持续一段时间消极情绪的平均年龄为29.5岁,现在平均年龄则为14.5岁。可见大学生的情商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协同解决。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证我国教育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崔 颖
其他文献
摘 要:先秦时期的儒家政治思想清新活泼,观点尖锐,远非后世儒家所能比拟。在此视角下,具体分析权力合法性来源及权力与知识、道德、制度的关系,可以看到,先秦儒家政治权力观具有“人治”倾向和对社会环境的路径依赖。基于此,对于当下的道德失范问题,伦理道德、法治制度和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协同治理是有效治理路径。  关键词:先秦儒家;权力观;政治思想;人治;道德伦理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要:小学一年级作为小学生第一次接触较为规范、正式的学习年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该学习阶段小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需要教师做好阅读方式的引导,营造良好安静的阅读环境,同时也需要亲子阅读的参与。“和大人一起读”的活动,能够帮助家长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学习,通过家长引导孩子,孩子释放童心,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终身的阅读基础,从而发展孩子的语文素养,为孩子综合学科
那天晚上,我拿出一张记事卡片,写下了自己明天要做的事情。  如果没有看到写在上面的那几个红色的大字,我不会捡起过道上那张被人踩过的卡片。那几个字是:不要忘记。   我有点好奇:不要忘记什么?   我捡起一看,在“不要忘记”的下方,用铅笔写着三项内容:1.雪豆;2.莎士比亚;3.桑德拉·科曼尼。   我盯着第三项,感觉背部冷嗖嗖的。我的姓名怎么会出现在别人的记事卡片上?这个人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钱红林最近撰文指出,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与身心状况比较了解的家长,会在社会竞争需要这个现实需求与孩子承受能力、发展需求这个现实需要之间作出比较平衡的把握,至少不会把孩子置于压力过度的处境当中而不知。这应当是一个负责任家长的及格线。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就必须知行合一,这离不开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家长在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亲子体育、亲子手工等互动时,就能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使得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使得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专业化的人才,还需要各个方面都有一定涉足的人才,不光光是各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德、体、美等方面,因此实物版画教学也渐渐引入了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本文将从实物版画的分类和制作方法、实物版画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实物版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作研究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实物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写进了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释放出强烈信号: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掐尖”择优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政策制定者期望择校降温能把孩子的学习负担减下来,缓解日益疯狂的校外培训现象。有专家认为,这是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当中出现的乱象给出的一些明确回应和規定,“民
摘要:家校共育即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建立良好的家校共育形式,有利于形成学校和家庭两者之间的教育合力。班主任作为学校的核心力量,在工作中更要重视家校共育,以此更好地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家校共育;有效方法  一、小学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家校教育信息交流  家校共育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指导意见,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推迟上学。今年每个设区市至少1个县(市、区)先行试点,到2019年,各县(市、区)均应在区域内部分小学或整体实施推迟上学改革。各个小学可根据年段、季节等调整上学时间,其中一二年级最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冬季还可适当延迟。推迟上学后,在不突破6小时在校时间的规定下,放学时间可相应延迟。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有充足的早餐时间,也能让
【关键词】高中生;班主任;新课改;班级管理  《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提出: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维度。这不同维度是对高中生日常表现的评价标准,也是对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要求。下面笔者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知己知彼:全面把握高中生身心成长特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一名優秀班主任,就要
家长会变身‘花样家长’颁奖礼  近日,浙江景成实验学校1—9年级举行家长会。这次家长会打破了常规,让原本严肃的家长会会风大变,变身为大型“花样家长”颁奖典礼。原来在家长会前夕,各班老师就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神秘任务”——根据开学以来自己爸妈的“表现”,给他们私人订制一张个性化奖状,并在家长会上颁发给家长们。比如,“爸爸,由于您什么都喜欢吃,而且食量又大,现授予您‘食物粉碎机’的称号,特发此状,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