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到底应该是什么?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65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而题目又是一个难以直白解答的问题。我想有必要先从“教师发展观”说起,接下来谈谈在职培训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位置,然后再转入“正题”,即对培训内容的探究,最后再谈谈新世纪以来的英语教师培训,其成果和遗憾。这些都是个人的看法,发表出来,是为了求教于读者,并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发展观”指的是人们持有的关于教师是如何得以在职业上不断发展的观念。简言之,有一种简单的看法,认为教师的职业发展主要是由外在因素促成的,这些因素可以是提供讲座、培训,也可以是提供导师、读物等等。与之相对应的看法是,教师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取向,这种取向表现为教师本能地具有发展意识和动力,能够本能地承担自我发展的主要责任(叶澜、白益民等, 2001)。这种观念并不忽略教师成长的社会建构性,即教师赖以生存的职业环境对教师能否顺利成长常常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教师发展观十分强调教师的生命自觉,也十分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成就的。相对而言,我们更加认同这后一种观念。
  现在,我们应该能够给教师培训定位了。教师培训是为促进教师学习(teacher learning,亦即教师发展)而提供的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发展的历程中,它应该能够起到为教师“充电”的作用。该环境由四个要素构成:培训者、参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环境,四个要素互动构成教师培训的过程。像常规教学一样,这里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影响着培训的质量甚至成败:培训者如何看待参训教师和教师发展?如何看待自己和参训教师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自己的培训目标,内容和角色?参训教师如何定位自己在培训中的角色?如何发现、确认和表达自己的职业需求?如何通过互动参与培训过程,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由谁来决定培训内容?怎么决定?至于培训环境,首先它是由培训机构、培训者、参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的情感环境、物理环境和更加广义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而构成;第二,优化的培训环境往往取决于环境参与者之间的合理互动和协调,如对目标、内容的协调,对角色之间关系的协调等,其中培训机构、培训者和参训教师的主动协调和建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不难看出,这种教师培训的定位和思路,是基于上述“自我更新”取向和社会建构性的教师发展观的。
  现在再来着重看看本文的“正题”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确定是任何培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如何确定培训内容却需要培训设计者和培训者在几个层面上进行思考。首先需知的是教师素质的基本构架,因为基本构架不仅可以用来描述教师培训所涉及的全部内容,还有助于培训内容的确定和其范畴的梳理。一种较为流行的认识是,教师素质可用一个三维构架来描述:教师认知(知识、信念、理念、观点、假想等)、教师实践或行为(课堂教学实践等)、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和动力、职业态度、价值观等)。好的培训一定具有清晰、可行的目标和内容范畴,同时一定会对教师发展的其他维度具有辐射和启示作用,这是因为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那种言与行不吻合的培训,效果上一定会打折扣。第二,确认培训目标和内容的最重要依据是参训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如何了解参训教师的需求?较为直接的方法是培训前在参训教师中做需求调查,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施。能否较为准确地通过调研发现教师需求,往往取决于调查者的诚意和专业水平,包括调查工具的设计水准,研究者对研究结果解析的精准深度等。同样重要的另一途径是间接的,即培训设计者和培训者熟悉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了解教师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职业特征和需求。事实上,好的培训都非常重视教师需求,都是在培训前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在教师需求的确认上下足了功夫;不仅如此,好的培训者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往往采取半开放的实施模式,不断优化培训结构,以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第三,教育变革和随之而产生的新课程和新的学科教师标准应该成为培训目标和内容的重要依据。新课程确认的学科教育目标和完成目标的途径是一种理性认识,把这种理性认识转化成课堂实践谈何容易!培训有责任为教师搭建实现转化的桥梁;学科教师标准提供了各个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是培训指向的重要参照。综上所述,教师培训具体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个复杂的、基于教育学、学科教学专业知识和科研知识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容不得马虎和小视。
  纵观新世纪以来的基础阶段英语学科在职教师培训,喜忧参半。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培训不仅启动了,而且已构成一道抢眼的风景线:这里不仅有国家级“国培计划”的实施,省/区市地教育部门主导的各个层次的教师培训,还有更具针对性、业已进入许多教师职业日程的学区培训和校本培训;培训内容多围绕《新课标》的解读与实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参训者在教师认知、教师实践、教师自我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令人担忧的是,在当代学校不分国界地开始了整体转型的今天,我们是否真正明白a.基础教育应该培育什么样的青少年,才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和未来世界?b.新课程所提倡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有联系吗?如有,是怎样的关系?c.新课程导向的课堂教学应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实现新的价值观?
  现在可以回到本文命题中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上了。我个人的看法是,有两个核心内容是当下任何培训都需重点顾及的:一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上我们还远未真正达成共识,二是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有利于实现当代教育培育新时代新人的愿景。而要能使培训达到其目的,对于还没完全搞明白的问题,大家需要学习、思考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对于课堂教学问题,案例式研修也许会更有效果。总之,基于受过良好教育的教师的自我更新取向和生命自觉,一定要改变灌输式培训,提倡参与式教学。
其他文献
纳米化学复合镀层是纳米材料技术与化学复合镀技术结合的结果,是化学复合镀技术发展中又一次质的飞跃。本文对镍基合金纳米化学复合镀工艺及镀层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研究了主盐、还原剂、络合剂、pH值、温度对镀液的镀速的影响。论文还对不同配方镀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分散方法对粒子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内高频率的超声波使粒子分散的更均匀,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种频率(40kHz/59
中国的个人护肤品增长很迅速,随着人们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在个人护肤品方面,内资、合资和外资品牌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外资和合资品牌主要占据高端市场;而内
《师说》是韩愈的名篇,也是各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文中,针对中唐时期社会众人“耻学于师”而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陋习和一旦“从师学道”就会招致世人“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的弊端,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倡导人们要“尊师学道”。  何为“道”?文章注解为“儒家之道”。韩愈在《重答张籍书》一文中,自云:“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