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究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uwosh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一种常用的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布置任务可驱动学生经过了解信息技术知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这是建构主义的意义所在。本文以任务设计为重心,阐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一种以结构主义为前提的教学方法,其建构意义是以学生为重心,引导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沟通、交流,并结合已有知识,掌握新的知识。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院长郭绍青教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包含了两条线索,一条以任务作为明线,另一条以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为暗线。两条线索详细如下:①明线:假设情景,布置任务→研究任务,找出问题→明确问题,制定对策→自己动手,完成任务→评价沟通,进行总结;②暗线:唤起原有知识基础→结合原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结合形成→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融合新旧知识,并巩固。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将教学目标暗藏在任务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自己的任务,寻找任务问题的解决渠道及对策,鼓励学生亲自进行操作,提倡其主动探讨问题,与他人合作沟通。最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与自学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并以图表表示简易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1.确定任务。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与之生活、学习有关联的信息技术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法的核心在于“任务”,要根据“学习主题”提出任务,以学生的具体接受能力为前提,保证学习任务适用、合理、可操作。同时为学生设定合理情景,使学习与教学内容的情景一致。
  2.分析任务。确定任务中的学习主题后,老师以教学内容与完成任务的难度为依据,对学生采取针对性指导。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结合自身实践的能力,有目的、有层次地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经过小组同学的互相交流讨论后,共同制订学习任务的完成操作计划。教师不能在教学实践中直接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指导学生探索学习任务的解决思路、对策以及必须经过的计算机实践过程,结合原有知识,理解新知识。
  3.完成任务。对学习任务进行分组讨论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各小组同学确定了各自任务的学习主题,完成了任务所需的操作步骤。然后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完成学习任务,此时须全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机会给每位同学,使其参与活动,引导他们勇敢、自由地完成任务。教师身为指导者,必要时应给予适当帮助,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尤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不能为其代劳。
  4.总结任务。在各小组同学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要提醒学生:本次完成的学习任务仅是教学目标中的一小节,并非所有教学内容。任务没有全面罗列出相关软件性能,完整的知识体系常难以兼顾。经过任务解决步骤的反思,对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协助学生从“特殊”过渡到“一般”,了解完整的任务解决流程。
  三、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误区
  经研究者调查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部分误区,并对其进行了概括与浅析。本文归纳了研究分析的调查结果,分为认识误区以及操作误区两类。
  1.认识误区方面。(1)教学主题片面,任务驱动法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未能实现其价值;(2)教学过程简单化,重视结果,忽略过程,未能对新知识全面巩固;(3)任务驱动加大化,滥用、泛化方法,驱动学生力度不到位;(4)驱动主体改变,任务驱动法的主体物化,性质发生改变。
  2.操作误区方面。(1)任务表面化,把学习任务的意义改变成单纯的完成练习;(2)任务分层模糊,表层任务占主导,暗藏任务难以明确;(3)任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不相干,对学生无代入感;(4)任务粗略,未具体明确提出任务,无操作性;(5)任务难度不分层次,与学生实际能力不相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且切合实际。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智力发展,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只有经过全面的教学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信息文化的认识,达成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目的。当前,我国基础教学改革提倡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以及乐于探究,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新知识获取能力、与人合作沟通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等。任务驱动教学法正符合了我国当前提倡的教育改革理念,值得各大中学推广使用。(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刘启明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教学理念,是构成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石,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活化物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必经之路。“细节决定成败”“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的理念,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倡导的。  一、关注语言细节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作用于学生感官的刺激条件,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法是基于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脱俗创新的教学方式和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是指在具体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创设一定的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辅助于学习活动、游戏的展开,或者以比较直观、感性的生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以快乐、愉悦的心情开始学习,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它是一门语言学科,最主要的特
王钰然  1964出生于天津。1990畢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专业。1994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后留在新加坡从事雕塑创作和环境设计。2004年非典时期应邀为天津市创作雕塑《走出风暴》,2010年在北京宋庄成立钰然雕塑工作室,2015年回天津开始油画创作至今。主要作品《童年篇》《青春篇》《桃花,生活篇》,作品在构图上减弱了三度空间的表现,造型上不拘于现实的描摹,似人化的夸张与变
期刊
本文选择了一道运动学物理竞赛题,就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做一些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求与大家共同提高。  例题:如图1,在舞台上,甲、乙、丙三位舞蹈演员分别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顶点A、B、C出发,随舞曲节拍以平均速率v运动。其舞蹈行进的规则为:以舞曲的若干节拍为时间单位,在第一个时间单位内,她们始终保持甲朝乙,乙朝丙,丙朝甲运动;在第二个时间单位内,则始终保持甲朝丙,丙朝乙,乙朝甲运动;若三位舞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占据了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学生学习被动,效果也很不明显。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是给予新课改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强调得更多的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我主动学习和探究。下面笔者针对留白艺术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进行了探讨。  一、采用留白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