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制”模式下大学生德育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的德育与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紧密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部分高校已对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书院制”为代表的新兴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尽管优势明显,却尚不能广泛普及,而“学区制”则颠覆了传统模式下“重学院,轻公寓”的德育格局,与书院制相比又具有一定的特色。本文试从德育教育角度对学区制和书院制作比较,对学区制德育进行初探。
  关键词 学区制 大学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36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under
  the Mode of "School District System"
  ——Take "College System" as a Reference
  WENG Hao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Abstrac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on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of student education reform, the academy system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emerging model of student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despite the obvious advantages, but is not yet widely available, and the school district of subversion of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college, light apartment "moral education pattern, compared with the Academy of also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chool district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school district system;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1 “学区制”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1.1 学区的由来和定位
  高校学区是指以学业归属区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区为地理划分,包括公寓宿舍区、学生食堂、文化活动场所、商业服务网点等在内的课堂学习外的生活、休息、交往、娱乐、个体及群体活动的特定区域。它不仅是学生休息娱乐的场所,而且是课堂的延伸、社会的缩影、成才的基地,是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窗口,更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就业辅导、党建工作、进行文化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实施学区制改革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探索。学区不仅具有地理属性,教育属性,还具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属性以及学术研究属性。温州大学于2010年开启学区制改革,同时成立覆盖全部在校本科生住宿,并以溫籍教育家名字命名的三大学区:步青学区、溯初学区、超豪学区。
  1.2 学区制运作特点
  《中国教育报》曾把温州大学的学区制形象地比喻为“爹、妈分工育人”。指出在包括德育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区制有很多独到之处。
  其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全覆盖。学区制改革打破了学生生活区与学院之间的界限,实现思政工作的全覆盖,把学生的教育空间从课堂延伸到以往被忽视的公寓。70%的辅导员进入学区工作。每个学院只保留一到两名辅导员继续留在学院工作。按照学区制改革的设计,学区行政级别与院系相同,学校党委下设学区党工委,由分管校领导、学工、团委、保卫、后勤等相关部门及各学区负责人组成;各学区下设综合办、党团建办、心理与资助发展中心、学生宿舍管理与服务中心等4个科室;各学区分别设立党总支,负责本学区的学生党建、党校、党员发展及日常思政工作;学区党总支之下,设党支部。
  其三,主张学区治理与学生自治结合。在学区制下,学区的思政力量得到加强,但学区并不搞“大包大办”,而是积极倡导和引导大学生学区自治,积极发挥大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成立包括学生会在内的学区自治组织,各楼栋自治组织,由学生承担学区文明、楼栋卫生、生活维权、学区文化建设等工作,自治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学生参与管理,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锻炼了多方位能力,同时提高了学区的大学生特色和文化格调。相比传统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之下的“学生自治”,学区制下的“学区自治”有了统一的所属地指导单位和文化归属;此外,学区下设对口科室直接指导学生自治工作,提高了学生自治水平。
  其四,倒逼辅导员核心职能回归。其做法是将主要辅导员集中部署在学区,作为与学院同级单位,学区里的工作人员都是辅导员,学区的中心工作就是以学区为重要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科室为分类,党团、宿舍管理、心理健康与资助,每位辅导员承担单独一块工作,其余的主要精力都用于师生谈话。辅导员的谈话量将作为工作考核。以此基本实现了思政工作者中心工作的回归。   2学区制、书院制在德育方式上的比较
  2.1 相同之处
  其一,在“大德育”理念上的趋同。不管是学区制还是书院制,二者都坚持“大德育理念”,即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区和书院都具有地理属性,就名词意义而言,实际代指的都是学生住宿区,之所以突出大学生的住宿区就是蕴含着这样一个共同的思想,即强调覆盖这片区域,并在这片区域内做工作,而且是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工作。其二,对“导师制”的推崇。二者都承认导师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导师是大学生的专业老师或非专业老师(思政工作者),导师与学生联系紧密,实施书院制的部分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学甚至启动了导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学区制下的温州大学将全校老师(专业老师和行政人员)对接学生寝室,上至校长,党委书记,下至普通教师,行政工作者,实现全员育人,并把导师对接学生情况的量化数据作为年度考核硬指标,实现“一票否决制”,推动导师制度落地。其三,均倡导公寓区学生自治。不论学区制还是书院制,在学生住宿区的日常管理和文明塑造方面,都积极主张学生自治。实行书院制下的高校在学生自治方面最为突出的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居委会制”。学区制下的温州大学,不仅设立具有学区特色的学区学生自治委员会,而且原先由学院负责的学生党、团工作也整体平移至学区,设立学区团工委,学生会,学区大学生党员服务中心,特别是在楼栋设立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这些学生组织配合楼管会(由每栋楼的楼长、层长组成的楼栋自治组织),形成充足的学生自治力量。
  2.2 不同之处
  尽管实行书院制和学区制都加强了德育教育的覆盖面和平台建设,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显著的。首先,最大的不同存在于体制改革所依赖的学生基础,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刻苦向上的奋斗精神。其二,学生住宿安排上不同。不同基础的学生适应着不同方式的管理。学区制下,为提高管理便捷,按专业和年级整齐划一管理则占据主流,学生按照专业被安置在某一学期某一楼栋,一个寝室也往往居住相同或类似专业的学生。其三,学工力量分配上不同。实行书院制的高校近乎完全实现学院和书院的相对并立,学院专攻授课及学术研究,书院专攻思想引领和生活育人,学院基本不保留学工人员,而学区制下的温州大学则实行三七开,学校将70%的辅导员派驻学区从事思政引领和主要的学生工作。而30%的辅导员仍留驻学院从事就业、专业竞赛、学风建设等工作。其四,工作着力点不同。书院制下的高校在书院的工作着力点,大多置于第二课堂的建设,通识教育的组织,书院各类文化营造;而学区制下的学区建设则重在建章设典,规范大学生的集体生活,营造文明、整洁、和谐、向上的宿舍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德育上更注重管理和细节上的建设,如施行学区文明品行实践分制度,在学区通过各类平台抓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通过细微的管理和督导,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
  3 学区制下德育体系的构建
  3.1 创新学区德育制度
  学区制为学生德育提供一套完整的制度设计,这其中对于德育将另辟蹊径。其一,整体而言的全员育人制度。不管是班主任、辅导员、导师都是学区制下的育人力量,都肩负着对每一名在校大学生德育的责任,谈话成为全员育人的最主要的方式,与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不同,生活育人方法多样,形式多样,学区制下最为倡导的是老师和学生的家庭式沟通,定期的亲切谈话。其二,学区指导下的各类学生自治制度。在学区辅导员的指导下,由党员服务中心、自治委员会、团工委学生会共同组成的学区自治力量按照性质和分工在学区服务、楼栋管理、学区文化构建等领域各司其职,定期召开学区学生代表大会,民主产生学生干部,献言献策直接参与学区管理。其三,改革德育评价制度。针对学区制改革,为客观衡量和改善学生的德育状况,温州大学引入“学生品行实践分”,该必修学分贯穿四年学生生涯,涉及学生的守纪情况、宿舍文明、停车文明等,四年均合格授予该学分,对于不达标者,以学区义务服务和劳动作为补偿方式。
  3.2 学区育人的文化導向
  相比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学区是新事物,让学区概念深入人心,让学区的管理、制度、服务丰富起来,铸成深入人心的学区文化是坚持学区制,取得良好德育成效的前提。为此,在学区制实行初期,启动学区硬件建设、学区活动场馆建设、体育设施配备,努力实现其宜学宜居。其后,增强学区的存在感尤为重要,区旗、区徽、宣传标识语让大学生耳濡目染,将与大学生休戚相关的工作如评奖评优、助学解困、心理咨询、党团建设等在学区发挥进一步完善学区的功能。最后,以党团学为重要抓手,发挥大学生创造力,探索搭建大学生德育学区工作品牌如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
  3.3 扁平式育人模式
  首先,在校党委指导下,以学区党委为德育中枢,积极发挥所辖党团建科室、心理健康科室、宿舍管理科室、综合事务管理科室等各科室的职能,分门别类地在学生始业规划、挫折管理、入党入团、社团活动、宿舍文明规范等领域施加积极引导,实现集中德育。其次,积极借助导师和班主任的力量,实现全员育人,积极为导师和班主任搭建师生交流特别是小范围、常态化的师生交流平台,如温州大学步青学区学生会创立的“导师有约”系列活动就实现了定期邀请1~2名导师和10名学生在楼栋活动室里轻松交流。最后,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成立学区自治组织、党员服务中心、团工委学生会、学生楼栋自我管理委员会、心理健康联盟、让学生在自己的组织中锻炼成长,既达到了育人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学区制在德育上可以概括为将学校的思政力量主体投入到学区,实现扁平化管理和全方位育人。将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治紧密结合,在学区的整体文化氛围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大学生德育。
  该文系温州大学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Y001)
  参考文献
  [1] 王爱祥,胡兵.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德育创新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2011.
  [2] 沈加君.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德育机制创新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提升学生的写作参与度和写作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作文评价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探索一套有效的作文评价模式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来说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奉节县中学为分析对象,开展了高一英语写作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阅研究,以期探索出多元综合的高中英语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一英语写作 自评 互评 教师评阅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工作过程化的特点比较突出,因此探究以工作过程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管理类专业学生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为我国培养出综合性的应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主要对于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革新的意义、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过程系统
期刊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和宣传中,需要我们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农村地区,因为农村的特殊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大的难度,本文采取因地制宜的研究和解决的方法,探究在农村地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目的是让农村地区的普通老百姓能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进一步,将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探究,能够系统的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路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分析黔东南州苗侗民族文化阅读推广的意义出发,以位于黔东南州的凯里学院图书馆对苗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为例,阐述高校图书馆在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这本厚重的“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可实施的具体举措,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黔东南 图书馆 民族文化 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
期刊
摘 要 科研机构的年报序言是一篇高度浓缩的年度科研进展和成果报告,其语言既有专用科技文体的严谨客观,又有普通科技文体的简单平实,在英译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语域的类别与层次运用不同技巧。本文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为例,从词汇、语句、篇章三个层面探究了科研机构《年报》序言的英译问题,讨论了术语、专有名词、渲染词的翻译技巧,时态和语态的选择,加注的方法,以及构成文章整体性的格调、布局、衔接等翻译问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专业培养目标设立、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划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角度探讨了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  关键词 地方性高校 应用型本科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0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期刊
摘 要 青砖绿瓦,百年河大。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伴随着河南大学百余年来弦歌不辍,它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是河南大学恢弘发展史的一角。历经百余年的酝酿与沉淀,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化为河南大学的风骨所依,“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校训成为河南大学的精神所托。  关键词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 概述 建筑人文 精神之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
期刊
摘 要 作为情态系统的核心,责任情态的使用影响着人际意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Bob Cringely采访乔布斯和杨澜采访马云的访谈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来揭示英汉访谈类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表达的使用及其人际意义体现的异同,并得出结论:在英汉访谈节目中,采访者都较少地使用责任情态表达以期达到协调关系、控制话题以及调节节目气氛的人际意义。但英文访谈中,被采访者多用高值责任情态助副词,而中文访谈中被采访者多用低
期刊
摘 要 基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从当前时代特点、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和主体两个角度出发,去探讨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提出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目标管理机制和操作路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党员 发展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33  Constructi
期刊
摘 要 文章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弟子规》中的德育意蕴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在以学生德育教育中融入《弟子規》相关内容的必要性与价值。然后对医学专业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最后就《弟子规》在学生德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值得重视。  关键词 医学生 道德教育 古代文学 《弟子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