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学词语 玩转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z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最初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词是儿童进一步获得知识的重要的因素。”因此,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但是,词语教学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教学来说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容易被忽视。如何让词语教学精彩起来,让学生更愿意学呢?词语教学离不开“趣味”,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游戏激趣法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学习知识,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在词语教学中选择能够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到学习中的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扎扎实实地学词、用词。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四册开放课文《体育世界》时,我以游戏贯穿于整个词语教学过程中,设置了“闯关学词”环节:让学生分类学习球类运动、与跳有关的运动、与水有关的运动;“看图选词”环节:让学生根据出示的图片,选择相应的词语卡片并当“小老师”带着全班同学认读;“我比你猜”环节:全班学生根据出示的词语比动作,让背对屏幕的学生猜体育项目,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还认识哪些体育项目,将学生的思路拓宽到实际生活中。
  这是一堂纯词语教学的课,却避免了沉闷的课堂氛围,从看图识字、看图选词、看词比动作的一项项认读活动中,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字词复现的过程中记住了生字词,并乐于从生活中学习词语,这就是游戏课堂的作用。
  二、情境丰富法
  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与生活相关的语言情境,将词语教学与文本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
  如在教学北师大第三册课文《比本领》时,在教授重点词语“得意洋洋、垂头丧气”时,我创设了一个分发期末考试卷的情境,由两位学生上台领取两份不同成绩的试卷,分别表演“得意洋洋”和“垂头丧气”两种状态,让其他学生判断谁的成绩好。这样,学生很快就可以从表演中看出,成绩好的学生 “得意洋洋”,成绩不好的 “垂头丧气”,两个词的意思也就显而易见了。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其他情境用这两个词造句,将词语有效地运用到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表演体会法
  在教学中,借助儿童表演的天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在形象的动作神态中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二册课文《雨铃铛》时,我让学生扮演春雨,用动作来表现“沙沙响”,体会绵绵春雨落在房檐上的轻柔,将语言符号转换成学生所能理解的动作,用动作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文本。在理解“招呼”这个词的时候,我让学生联系实际,用动作说一说自己平常是怎么招呼别人的,体会春雨在招呼小燕子时的快乐心情。
  再如,在教北师大版第八册课文《太阳的话》时,我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太阳将美好的事物“撒满人间”的过程,用动作升华情感,使学生在一次次将美好“撒”向大地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太阳对大地、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通过表演,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人,能将情感融入文本中,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理念。
  四、形象演示法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词属于第二信号,只有当它与第一信号——即与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时,才能还抽象为形象。”所以在词语教学中,直观地演示词语所表达的内容是最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手段,学生学习词语的效率也自然会提高。如在《雨铃铛》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板画房屋,让学生先在板画上指一指房檐的位置,再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房檐,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房檐上挂水珠”的动态图片,体会什么是“串”,为什么会像“串串小铃铛”。这样的演示,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学生易于理解,学得开心,教师也教得轻松。
  在教北师大第五册课文《海底世界》时,我同样运用了演示的方法进行词语教学。课文中的“窃窃私语”一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词语,因此我在教学中直接走到一位学生旁边,靠近他的耳朵说话,学生很快就通过我的演示明白了“窃窃私语”就是指背地里小声说话。
  所以,在词语教学中,演示是最直接的表达,学生能够清楚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理解词语,并将其内化。
  综上所述,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奠基石。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不要让词语教学流于形式,而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方法、总结经验,让词语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其他文献
美文当道社交功能渐失——专家把脉国内母语教育弱点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博导朱希祥教授就语文课程改革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语文课选材要加强应用性,建议在写作课中强化应用文章训练。  学生抵触因语文教材缺乏实用性 “学生对语文课有抵触情绪,不仅是因为对语文缺少‘感悟式’的理解,还因为语文课文选材脱离应用性。”朱希祥教授认为现在高中生不会写自荐材料,大学生不会写毕业论文和实验报告等问题,与
随着新课改进程,“成语积累”这一语文训练形式也呈现出崭新面貌,它非诗非画,却有诗的韵味,画的色彩。和传统教材相比,内容更具完整性,主题更具形象性,形式更具可读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多媒体这一催化剂,透过词组去挖掘其包容的丰富内涵,建构开放的教学体系来取代枯燥单一的记忆强化,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熏陶中增强成语积累。  一、巧借媒体,开启课文直通车  1.再现课文情境  诗歌注重的是诗魂,课文内容则是
童话教学是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有效的童话教学呢?  一、中代段童话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中低段的童话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童话文体特征的忽视  虽然有不少的教师意识到童话与其他课文教法的差别,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按一般的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对儿童想象力培养的缺失  儿童比起成年人来,更喜欢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比成人更富于创造性。教学
《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由盛到衰的过程以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我反复阅读了课文,确立了教学目标,并将课文的第三、第五自然段确定为教学的重点。我抛开泛泛而谈的大道理和枯燥无味的讲解,牢牢地抓住一个“情”字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四个主要环节的设计,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在情感的释放中自由自在的品味与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有这样一座山,在一年四季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薛卫民爷爷来到他的家乡欣赏这座——五花山。  二、初读感知  1.小朋友,你想了解五花山吗?为什么叫“五花山”呢?秘密就藏在课文中,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了吧,快快翻开书本去找找答案吧!读书之前先做好读书的准备,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⑴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大声朗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进行探索有着现实的意义。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我们在实施具体教学行为时,不仅要准确把握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还要为学生建立阅读导航系统,让学生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确定文体内容,建立阅读导航系统框架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索高效阅读教学的快捷方式,是教师最迫切的心理诉求。那从什么角度
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情感互动的一个过程。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依照教学原则,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做到师生互动,就要增强彼此交流、学习和相互沟通。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相互合作、相互推动。在互动学习中,既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就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探讨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进行互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阅读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对阅读文段进行深入解析,从学生的认知与阅读文段的契合关系中找到阅读问题设计的经纬线,对阅读问题进行准确定位。而阅读问题的定位设计,首先要确定学生的认知范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区域找到平衡点;其次要看问题深度,在问题深度方面要呈现出明显梯度,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思考;最后要在阅读要求上恰当把握,体现灵活性原则。  一、广度定
《父亲的压岁钱》主要讲了父亲三次赠“我”压岁钱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却令人回味无穷。同样的文本,因为不同的解读和设计,呈现了别样的精彩。  一、统观全局领悟“匠心”  教例一:教者首先从“匠心”这个词语入手,巧妙地过渡到一个没文化、字不识几个的农民父亲,引导学生想他有着怎样的匠心呢?这一提问将学生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并很快地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到父亲的匠心。接着再次引领学生潜入文本,细读品
由感知到内化,是一个不断积淀叠加的过程,积淀叠加到一定的量就会形成一个质的飞越,这一由量到质的蜕变,便是由感知到内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这种蜕变升华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新方法,让学生产生积淀的意识,领悟由感知到内化的趣味和意义。本文以《秋姑娘的信》这篇文章为阐述依据,重点来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由对内容的感知到内化。  一、引导学生阐述先验,提高其参与热情  一切知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