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广州管圆线虫脑膜炎3例临床特点及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诊断价值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55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儿童广州管圆线虫(AC)脑膜炎临床特点,探讨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儿童AC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01-01-2019-12-30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3例AC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外送脑脊液mNGS检测结果以及结合现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病例1、2、3分别是1岁1月龄女性、11月龄女性、1岁8月龄男性患儿,病初均被误诊误治.病例1未询问到明确接触史,其余2例均追问到有未熟的虾蟹螺等淡水产品接触史.3例病情均较危重,有颅高压症、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重症表现.3例血常规和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占比均显著升高,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均示脑膜呈线状、结节状强化.病例1和3的血寄生虫IgG抗体均阴性,病例2的血寄生虫IgG抗体:AC、肝吸虫、旋毛虫、裂头蚴均阳性.病例1、2、3的脑脊液mNGS均检测到AC核酸,序列数分别为5109、4059、718条.3例患儿确诊后口服阿苯达唑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后病情均迅速好转、恢复良好.结论 儿童AC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流行病学史隐匿,易被误诊误治,病情常较危重,但阿苯达唑联合小剂量激素疗效良好.血和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增高是其突出的实验室检查特点.若临床遇到血或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脑膜炎患儿,尤其是询问到有未熟的淡水产品接触史,需高度怀疑AC脑膜炎,抗体检测不能明确时,脑脊液mNGS有助于快速确诊儿童AC脑膜炎,从而早期及时精准治疗,避免患儿出现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并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探讨临床常用可评估肺炎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协助临床制定诊疗决策十分重要.了解常用生物标志物在儿童重症肺炎诊治中的作用及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可帮助临床医师了解微生物学以外的儿童重症肺炎的评价指标.已知生物标记物中CRP、IL-6、和PCT对预测儿童C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但单个指标的变化不足以准确预测CAP的严重程度,临床需联合应用,且应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价.
IgA血管炎肾损伤是IgA血管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与IgA血管炎病程和远期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对于IgA血管炎肾损伤的治疗尚缺乏统一结论,随着国内外指南更新,对于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应用较前更为积极.文章对目前IgA血管炎肾损伤的治疗做一综述,也期望未来在儿童IgA血管炎肾损伤方面有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循证学依据.
近年来,无创通气在儿童呼吸支持领域有了较快发展.无创通气无需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对部分呼吸道疾病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是,无创通气不能完全替代有创机械通气.在有些疾病无创通气不仅有着较高的失败率,而且会因气管插管的延误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患儿的病死率.在行无创通气之前需评估患儿是否适宜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于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患儿需严密监护,动态观察生理指标和监测数据的变化,掌握好气管插管的时机,以免造成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延误.
J IgA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小血管炎,约40%~ 50%患儿可累及肾脏,其中部分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目前肾活检病理检查仍是判断IgAV肾损伤程度的金标准,然而因其创伤性大、不易动态监测等,迫切需要探究无创、更易获得的检测指标.近年来,随着蛋白组学及分子基因学进步,探究尿液及血清标本中儿童IgAV肾损害的生物标志物日益受到关注.故现将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IgA血管炎是儿童最常见血管炎,长期预后决定于肾损伤程度,IgA血管炎肾损伤多见于10岁以上男性,血管炎反复(皮疹、腹痛、关节症状)的患儿,97%肾损伤在皮疹后6个月内出现.临床表现多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肾脏病理是IgA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为主要病变的肾小球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早期存在急性肾损伤患儿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ESRD)风险更高,即使表现为轻微血尿和蛋白尿也可能进展至CKD.病理Ⅳ和Ⅴ级更易进展至ESRD,早期逆转肾病状态对长期预后有益.
重症肺炎依然是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关注并管理好重症肺炎有助于降低儿童肺炎的病死率,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和达到WHO提出的“到2025年疫苗可预防的肺炎零死亡”的目标.为此,儿童重症肺炎领域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如过度诊断问题、肺炎病情严重度评估系统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加强利用评价肺部氧合功能的相关指标和掌握不同的呼吸支持技术等.目前,国内外成人呼吸科多有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行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的交融式发展模式.儿科呼吸与重症是否应该融合发展,呼吸科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模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PI3K/Akt/PPARα/CPT-1)信号通路探讨桑叶水提物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T2DM模型,按血糖、体质量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0.2 g·kg-1)组和桑叶水提物(含生药4.0 g·kg-1)组,连续给药8周,每周相同时间测定空腹血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和
目的 探讨儿童期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征及预后与起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初诊为SLE患儿159例临床资料及预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其与起病年龄相关性.结果 159例SLE患儿平均起病年龄(11.05±2.73)岁,首发表现中,发热与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164,P<0.05),白细胞下降(r=0.158,P<0.05)及神经系统受累(r=0.169,P<0.05)与起病年龄呈正相关,肾活检Ⅳ
重症肺炎的治疗是需要整合医学理念和辩证思维分析的综合治疗.首先需要对呼吸、循环、脑功能、内环境进行综合评估,明确患者的危重程度,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需要利用临床、实验室指标等综合判断病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治疗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通气和缺氧的改善、水电平衡的维持、治疗后的再评估和中医药的合理应用.
重症肺炎在临床上有增多趋势,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常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近年来可弯曲支气管镜(FB)技术在儿科发展迅速,FB可以观察支气管的形态学特点,获取肺深部分泌物或组织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在重症肺炎的病原、病因诊断中起重要作用.FB还可通过灌洗、钳夹术、冷冻、局部给药等手段畅通气道,对控制感染、缩短病程、预防复发等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