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97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进行备课,促使课堂教学能够有序地展开,促使学生的情感、思想能够沿着主线慢慢延伸开来,建构成体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应用教师的教学体验和应变能力,促使初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不断积极地思考探究。那么,在备课环节、上课环节,我们最关注的“立足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导入环节。通过优化导入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开始。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00-01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笔者认为,我们要将导入环节作为立足点。在备课的过程中整合多种资源,争取为学生设计一个好的开始,促使学生能够按照我们提供的主线,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在上课的过程中,借助导入环节,将学生积累下的知识、方法嫁接到新课学习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将知识的重难点在导入环节加以展示,让初中学生能够明了本节课需要做什么,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积极地规划,围着目标进行积极地构建。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关注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对于实现高效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极大的帮助。本文中笔者就对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优化课堂导入环节进行了分析。
  一、以旧换新
  在开展初中教学时我们虽然需要面对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并非全无优势可以凭借。笔者认为,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体验、学习体验就是我们落实教学目标的最佳优势。因此,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活动时,要关注“以旧换新”,要注意应用温故知新法。温故知新法是着眼于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设计实施的导入方法。教师运用此法时应准确找出新旧知识联结的交点并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引导学生顺利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平时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复习导入、练习导入、类比旧知识导入等方法其实都属于温故知新导入法。温故知新法在教学中也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以情导思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我们要构建本色化课堂。这里的本色化课堂不仅仅指代思维性,还包含着“情感性”“人文性”。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我们要注意应用情境创设,用“情”引“思”。例如,教师在“垂直”这一内容的讲授中可以引入以下一例:将跳水运动员比赛的小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提问:大家可曾观察到各选手入水瞬间的水花是不同的?大家认为什么原因会造成水花不同呢?如果我们将水面用水平直线a来表示,选手入水用直线b来表示,你能画出各选手入水的示意图吗?伴随提问,教师可以将具备代表性的例子进行投影并指出:大家请看此图,各图中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正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讨论的内容,其中的重点与核心是“垂直”。
  三、简单直接
  其实简单直接并非不是一种优化有效的好方法。在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受到“震撼”,一下子就抓住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突然产生的灵感成为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力。基于此,在进行导入时,我们不妨简单直接、开门见山进行引领活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法往往能令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并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以及知识间的关系直接给出,以使学生将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的核心内容上来。
  四、应用人文元素
  初中数学为什么会令学生产生无趣感?笔者认为,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人文元素的融入,我们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兴趣需求。基于此,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我们要注意应用人文元素实施导入活动。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游戏、谜语等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在新课中的导入往往能将平铺直叙的平淡与枯燥抹去,学生能在引人入胜的情境中迅速进入有意注意的学习状态中。例如,笔者曾在“合并同类项”的第一节新授课中引入了以下趣味故事:猫妈妈带着小猫买菜,回家时遇上了小猴,小猴问:“小猫,今天都买了些什么菜啊?”小猫开心地说:“三只鱼鸡!”小猴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大家知道小猴为什么笑吗?学生很快在鸡和鱼不是同类上做出了反应,都认为鸡和鱼是不能合在一起用同一数量单位表达的。笔者见此适时进行了導入:很好,今天我们要学的“合并同类项”就是与此相似的内容。
  五、采用直观教具
  这里笔者所说的采用直观教具实施导入的方法,目标指向是让学生多看、多想,进而多做。借助直观教具进行实验演示、学生亲身实践、借助电教手段进行新课导入的方法即为平时教学中常用的实验导入法。很多抽象、空洞的内容在实验演示、亲身实践以及投影等方式中变得更为具体化和形象化,符合学生好奇心理且具有实践经历特征的导入不仅能令学生印象深刻,还能使学生在形象思维中进行抽象、归纳并因此锻炼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我们要注意做好导入环节的设计。我们要注意从学情出发,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初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效能,调动综合化的教育元素,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燕.数学领域知识学习中工作记忆与学业水平对问题解决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2.
  [2]彭勇.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广州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效果的差异中开展研究,针对如何提升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效果提出3种策略:精讲多读,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与机会;创设情境,强化体验,形式多样,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感悟,倡导个性化朗读。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36-01  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占据着
摘 要 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的难度,随着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提升,而明显有所加强。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学习即是重点的内容,会在高考中直接的有所体现,同时也是难点内容,所包含的文体种类多样,需要进行区别化的引导,尤其是文言文的阅读内容,属于教学中的难点部分。基于此,本文对于目前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
摘 要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方式,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应用能力的科学建模是教学中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科学建模意识,重视开发利用好这种教学手段,发挥教学机制,设置与科学建模相关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本文从建模教学的优
摘 要在当前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要想做到与国际接轨也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注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无限积极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探究欲望,并以此为基础改善教学模式,逐渐提升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实现人才的信息化发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言,教学活动除了要具有灵活性、创新性的特点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相较于死板的教学活动,更热
摘 要 小学数学问题情景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起重要的作用。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体现当今数学联系生活实际的理念,并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及使用技巧。  关键词 问题情境;特征及意义;策略与使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学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小学到中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听讲、读书、练习、作业、考试。学习中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反复的习题练习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推进。  关键词 小升初;数学;学与教  中图分类号:C93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更高效地消化、吸收和运用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构建互动性、启发性和高效性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56-01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多重因素限制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影响下,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在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期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改变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故事教学法就是这个时期比较典型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与教师的一致好评。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比较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基于此,本文主要叙述了故事教学法的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在幼儿园音乐活动对童谣的传承、开发、利用和创新,分析童谣传承的意义,童谣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选择、实施原则及创新策略,为童谣融入到幼儿园音乐课程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童谣;幼儿园;音乐课程;传承  中图分类号:I286.2,A,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044-01  童谣是民俗学的一种研究内容,也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
摘 要 由于青海农牧区教育在其教学资源及教学能力的应用上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提升学习效率。这是因为在青海农牧区小学数学教育的开展中,教学资源及教学能力的水平存在着差异性,这种状况下要想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应该注重对教学中的方法应用加以分析。鉴于此,针对青海农牧区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升策略进行了专门的分析。  关键词 青海农牧区;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