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朗读教学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朗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给学生提供了体会、学习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使学生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朗读教学;范读引导;寻机点染
  【中图分类号】G6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一、范读引导,读中“激”情
  朗读与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读时对于写在纸上死板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的富有灵气。好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大有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的功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兴趣作用很大。教师指导要切实中肯,在学生朗读前,根据课文特点,具体给予指导,使学生把握朗读要领。在学生朗读中,发现问题及时指正。除了教师的范读外,也可适当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倾听录音和模仿进行朗读。范读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奇效。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的“情”因教师的“引”而被激发,又因教师的“引”而掌握了朗读的方法,深化了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而才能获取切身的情感体验。
  二、紧扣“情眼”,读中会意
  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认为,大凡优秀的文章,都有个“情眼”。这“情眼”集中表现在一两个词或句子上。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情眼”,深入地理解课文,就能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顺利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课文《灰雀》第一自然段时,首先范读一遍。然后出示课件灰雀的图片。
  师:“这三只灰雀漂亮吗?”
  生:“漂亮。”
  师:“哪表现了灰雀漂亮,谁能给读一读?”
  生读灰雀的外形。
  师:“棒极了,这么漂亮你喜欢吗?”
  生:“喜欢。”
  那就用你喜欢的语气给同学们读一读吧。”
  师:“你们看见的只是图片,就这么喜欢这三只灰雀。列宁看见的是真的活生生的灰雀,他们还会在林间跳来跳去,婉转的啼叫。那么列宁喜欢他们吗?”
  生大声回答说:“当然喜欢了。”
  师:“那我们就再读一遍第一自然段,感受一下列宁对灰雀的爱吧。”
  师:“还有三个词语也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再找一找。”
  生:“每次、都要、经常.”
  师:“非常棒!就因为喜欢他们,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我们再找一个同学带着我们一起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认真揣度,悉心征询,明了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朗读接受到各种情感陶冶。
  三、寻机点染,读中品“韵”
  曾有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就是强调了点染的作用。在朗读中,学生有时会因缺乏生活或知识的积累,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必须寻机点染,迅速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点染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的引导,既需要教师巧妙设置心灵的沟通点,使学生、老师、文本中的人物或作者产生心灵共鸣,愉快对话,使沉寂的资源“活”起来;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获得深度的美感。
  比如,在教学《灰雀》3——10自然段时,让同学们体会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焦急的心情时,读一读列宁的语言描写。
  生读:“孩子,你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学读:“孩子,你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你们听出列宁担心,焦急的语气吗?
  生:“没有。”
  师:“那可是最漂亮的一只,列宁非常喜欢。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可见列宁对它们的爱,现在灰雀居然少了一只,你说列宁着急吗?”
  师(做焦急状)读一遍。:“哪位同学读一遍,让我们感受列宁对灰雀的担忧?”
  生读。
  师:“很棒!列宁还说了什么,哪几句还表现列宁对灰雀的挂牵呢?”
  生:“那一定是飞走了或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刚才这句是列宁自言自语的说的,谁说一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老师:“是大声说还是小声说?”
  生:“小声音说。”
  师:“老师示范读,听老师的语气,看老师的表情,一会我让同学读。
  读完生读。
  老师(微笑):“你那是自言自语吗?小声点好不好?列宁这是一步一步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再用自己对灰雀的爱来感染小男孩,声音低沉还得读出对灰雀的挂牵。应该这么读。”
  老师声情并茂读。
  “谁再读一遍?”
  生读。
  “好极了,很棒。”
  寻机要在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寻,积极捕捉学生的难点、疑点;点染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旧知,要少而精,要让学生读、体验、表达立体化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读出享受,品出韵味,使教学显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四、丰富想象,读中体悟
  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以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想象情境是体悟人物情感的前提,而体悟情感则可以深化对情境的感知。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艺术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所以,对能揭示情境的词句,如描写神态、动作的词句,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再现,辅助自己进入情感状态。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在小语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作为小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运用朗读的形式,使其在小语教学中真正展现艺术魅力!让学生陶醉于语文教学的朗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吧!
其他文献
本文由引言,第一章和结论组成.引言中首先介绍顾客成批到达的M[X]/M/1排队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然后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第一章分两节.第一节中首先介绍服务失效状态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新课改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呢?  一、新课程改革新旧冲突  1.新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难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他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
本文试图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同特点这一“体质”差异切入,从挑战、现状、试水三大方面探讨如何成功完成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以期供读者一点参考,以待抛砖引玉。
【摘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交流互动、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开启学生思维与情感闸门的金钥匙,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导火线,是强化学生问题意识、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方法。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化学提问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 提问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
中考体育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验证的手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本文对宁波市中考体育背景下江北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笔者的教学经历为基础,总结微课教学的经验,介绍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微课教学 高中英语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2015年,将"明星"和"美食"两大元素融为一体的明星美食综艺节目兴起。此类节目是明星真人秀节目挖掘的新题材,也是中国美食节目走向娱乐化的表现,它以"美食"为形,"明星娱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