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翻”促学,“转”化高中地理课堂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學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地理失去兴致,进而学习效率下降。翻转课堂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制作教学视频
  教师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时,首先要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另外,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同时,制定的教学方案也要符合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需求,进而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音频的制作,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时,其中的“流域的综合开发”是重点内容,教师在讲解时不要单纯依赖课本上的图片和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与该流域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流域的综合开发的理解。
  二、制定教学方案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面临高考这一项重要的考试。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查漏补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知识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地理问题,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师通过将学生分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讨论时出现思维卡壳时,教师在旁边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制订教学计划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创新式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能够自觉自发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能够从心底对地理学习产生愉快的情绪,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要优化课堂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地理能力,让地理课堂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地理知识而存在,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堂课的学习之中,理解课本中关于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信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翻转课堂的作用。
  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在地理方面的能力。
其他文献
史料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特别是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已经成为很多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然而在史料选择、史料解读与史料应用几个层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在本文以《国共的十年对峙》的教学为例,从史料研读的角度,分别从上述几个层面进行解读。一、史料选择需要科学预构历史是发生于过去的事,主导者是过去的人,这与现实生活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史料选择进行科学预构,保证史料和课堂及学生的契合度。例如,在教学《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补充与拓展史料。教师
传统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将历史事件分解成一个个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答题框架,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了教师的教学体系之中,这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高效课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最前沿,其重要性不断被增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虽然学生要面临多次大考,要充分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所以,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地理学科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渗透人地观念,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更是让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建立尊重与保护自然、敬畏生命的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問题、系统和动态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牢固树立地理科学思想,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系统论思想、区域
所谓主题式教学,是指在现代教学方法论核心——有机整合思维方式主导下,以教学新概念为基础,以主题为枢纽,牵引教学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整体协调运行的过程中,在师生彼此适应与互惠发展的过程中,最终实现整体性教学。新课改以来,课堂由过去的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逐步转变为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教学过程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过渡到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而历史作为一门充满智慧和
立德树人理念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解读。教师方面,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让教师言行一致地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榜样。学生方面,立德树人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提出的新要求,使学生能展现新时代年轻人的特点。因此,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是现阶段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须投入进行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
在高中阶段,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一般只会对地理理论知识进行讲述,而对于学生的空间思维及其他能力关注较少。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针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单一是其中的重要问题。有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更多的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对于地理方面的相应能力培养涉及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生活事件真实地模拟出来,使抽象化的知识以具象化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具象化的案例中,能让理论学习回归生活,找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契合点。  一、应用典型案例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象化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例如,课本中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等相关的理论。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这一理论。学生在学习政治以前,有过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这
在课程视域下,单元是课程的基本单位。单元作业是教师围绕单元内容主旨及史学思想方法而组织学习内容(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必备品格等),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任务或学习活动的总称。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和梳理,从而逐渐形成了编制学科单元作业的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  一、组建编制团队,编制单元作业流程  早在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就组建了单元作业改革组。为避免历史教师在作业编制的过
在高中阶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对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积极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综合素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教学。  一、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涵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