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与作用,文章着重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特征,建立数字图书馆应坚持的原则以及意义。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建设;意义
一、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化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共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提供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2)数字化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相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网上查资料,需要逐个站点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同意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3)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区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方式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发布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二、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要素
(1)数字化资源。大量的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是否能发挥其资源优势关键在于数字化工作,而数字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做什么和怎么做。“做什么”是一个领导决策的问题,需考虑馆藏特色,社会要求以至于市场需求等等。“怎么做”是一个技术问题,需要在一套较完整的数字图书馆规划方案指导下,建立类似于目前图书馆运走的“采编流”机制,依照规范标准执行数字化,使数字图书馆这一馆中馆的运作正常化,形成一套人马、两个馆的格局。(2)网络化存取。高速的数字通信网络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存在基础,数字图书馆依附于网络而存在,其对内的业务组织和对外的服务都是以网络为载体,得益于网络页受制于网络,只有利用网络至极限,才能发挥数字图书馆作用至极限。(3)分布式管理。分布式管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意味着全球数字图书馆遵循统一的访问协议之后,数字图书馆也可以实现“联邦检索”,全球数字图书馆将像现在的INTERNET联结网站一样,把全球的数字化资源联为一体,联结成为一个巨大的图书馆。
三、建立数字图书馆应坚持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数字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形态,理应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但由于数字图书馆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就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实用性体现在独创性上。每个数字图书馆应保证自己所建立的数据库具有独创性,是其它馆所不具有的或遗漏残缺的。这就要求每个数字图书馆在建库时要注意其完整性和全面性,尽量的收集有关本库的一切信息资源,并在以后随时查漏补缺。(2)经济性原则。如何用尽量少的开支获取尽量多的信息资源,这一向是图书馆界讨论的话题。对数字图书馆来说,如何节约经费和增加效益是关系到自身发展和向读者提供何种程度服务的前提。在投入不足,运行不畅和效益低下的情况下,数字图书馆是很难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的。在现行条件下,采购网络型数据库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费用低廉,不需要另购专门读取设备和考虑复本问题。(3)针对性原则。各种数字图书馆所面对的读者群是不同的,读者不同的职业,文化,爱好等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各种数字图书馆在建立之初,就要认识到自己所服务的主要群体是谁,群体特征如何等问题。只有有的放矢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任何的求全责备职能导致捉襟见肘。
四、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1)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元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2)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与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過电脑登陆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参 考 文 献
[1]周晓英.关于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情报资料工作.2002(3)
[2]卲小欧.加强自身建设向数字化图书馆迈进.情报资料工作.2001(4)
[3]刘广伟.新世纪图书馆走势的战略思考.河北科技图苑.2002(1)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建设;意义
一、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化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共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提供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2)数字化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相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网上查资料,需要逐个站点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同意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3)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区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方式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发布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二、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要素
(1)数字化资源。大量的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是否能发挥其资源优势关键在于数字化工作,而数字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做什么和怎么做。“做什么”是一个领导决策的问题,需考虑馆藏特色,社会要求以至于市场需求等等。“怎么做”是一个技术问题,需要在一套较完整的数字图书馆规划方案指导下,建立类似于目前图书馆运走的“采编流”机制,依照规范标准执行数字化,使数字图书馆这一馆中馆的运作正常化,形成一套人马、两个馆的格局。(2)网络化存取。高速的数字通信网络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存在基础,数字图书馆依附于网络而存在,其对内的业务组织和对外的服务都是以网络为载体,得益于网络页受制于网络,只有利用网络至极限,才能发挥数字图书馆作用至极限。(3)分布式管理。分布式管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意味着全球数字图书馆遵循统一的访问协议之后,数字图书馆也可以实现“联邦检索”,全球数字图书馆将像现在的INTERNET联结网站一样,把全球的数字化资源联为一体,联结成为一个巨大的图书馆。
三、建立数字图书馆应坚持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数字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形态,理应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但由于数字图书馆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就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实用性体现在独创性上。每个数字图书馆应保证自己所建立的数据库具有独创性,是其它馆所不具有的或遗漏残缺的。这就要求每个数字图书馆在建库时要注意其完整性和全面性,尽量的收集有关本库的一切信息资源,并在以后随时查漏补缺。(2)经济性原则。如何用尽量少的开支获取尽量多的信息资源,这一向是图书馆界讨论的话题。对数字图书馆来说,如何节约经费和增加效益是关系到自身发展和向读者提供何种程度服务的前提。在投入不足,运行不畅和效益低下的情况下,数字图书馆是很难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的。在现行条件下,采购网络型数据库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费用低廉,不需要另购专门读取设备和考虑复本问题。(3)针对性原则。各种数字图书馆所面对的读者群是不同的,读者不同的职业,文化,爱好等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各种数字图书馆在建立之初,就要认识到自己所服务的主要群体是谁,群体特征如何等问题。只有有的放矢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任何的求全责备职能导致捉襟见肘。
四、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1)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元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2)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与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過电脑登陆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参 考 文 献
[1]周晓英.关于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情报资料工作.2002(3)
[2]卲小欧.加强自身建设向数字化图书馆迈进.情报资料工作.2001(4)
[3]刘广伟.新世纪图书馆走势的战略思考.河北科技图苑.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