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曾对教师的体态语这样论述过:“体态语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良好的体态使学生感到亲切,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体态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体态语言优化课堂教学:
一、准确运用距离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有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改变。而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很远,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可见,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运用眼神
爱默生曾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师双目炯炯有神,可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目光与学生目光接触,会使学生产生你在注意他的感觉。一个赞许的眼神,可以使那些在英语课上积极回答、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鼓励,他们会更加集中注意力,积极踊跃地表现自己;一个期待和鼓励的眼神,可以使那些学习成绩一般、胆小、不敢开口的学生得到鼓励,变得轻松、大胆,并能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一个责备的眼神,可以使那些听课不认真,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交头接耳的学生得到暗示——老师正注意自己呢,他们会马上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学生回答错误时,也不要用责备的目光来看学生,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如果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会不同。
三、准确运用身体接触体态语
正像语言和姿势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信息一样,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交际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婴儿在母亲怀里被摇着拍着,得到爱抚后不仅能保持心理平静,还能刺激协调运动器官——小脑,促使其发育,国外学者称之为接触教育。由于孩子是在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习得与母语完全不同的第二种语言——英语,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尤其是在发音方面,常常会把frog(青蛙)说成flo-ger,把tree(树) 说成tee,这时候我们不应该批评或责骂,这样做只会抑制孩子的学习兴趣,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轻轻地抚摸他(她)的头,告诉他(她)“Have a try again”(再试一次)。用各种体态语言把我们心中宽容的态度表达出来,接纳孩子的错误,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错误中获得经验,从而为下一步的成功做准备。
四、适度运用手势
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想要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三年级下学期Unit 9 中I’m hungry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一边用手按住肚子,脸上作出饥饿找吃的的表情,一边说I’m hungry。学生的领悟力和模仿力很强,他们马上就体会到我是饿了,并觉得有意思而后跟着模仿,还有活跃的学生拿出带来的食品说:“A cake,please.”我立刻伸出大拇指:“Good ,Thank you.”学生齐拍手鼓励,一下子同学们都兴趣高昂起来,一起跟着练。如此一下,学习的效果就很好了。
五、自然运用表情
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为高兴,笑若桃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许;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其更加努力。相反,如果脸部表情僵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微笑的运用确实重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英语是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艺术性地运用体态语,可以使课堂更丰富,更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一定的辅助、调控和反馈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应适时、适度、自然协调地运用好体态语。
一、准确运用距离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有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改变。而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很远,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可见,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运用眼神
爱默生曾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师双目炯炯有神,可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目光与学生目光接触,会使学生产生你在注意他的感觉。一个赞许的眼神,可以使那些在英语课上积极回答、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鼓励,他们会更加集中注意力,积极踊跃地表现自己;一个期待和鼓励的眼神,可以使那些学习成绩一般、胆小、不敢开口的学生得到鼓励,变得轻松、大胆,并能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一个责备的眼神,可以使那些听课不认真,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交头接耳的学生得到暗示——老师正注意自己呢,他们会马上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学生回答错误时,也不要用责备的目光来看学生,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如果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会不同。
三、准确运用身体接触体态语
正像语言和姿势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信息一样,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交际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婴儿在母亲怀里被摇着拍着,得到爱抚后不仅能保持心理平静,还能刺激协调运动器官——小脑,促使其发育,国外学者称之为接触教育。由于孩子是在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习得与母语完全不同的第二种语言——英语,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尤其是在发音方面,常常会把frog(青蛙)说成flo-ger,把tree(树) 说成tee,这时候我们不应该批评或责骂,这样做只会抑制孩子的学习兴趣,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轻轻地抚摸他(她)的头,告诉他(她)“Have a try again”(再试一次)。用各种体态语言把我们心中宽容的态度表达出来,接纳孩子的错误,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错误中获得经验,从而为下一步的成功做准备。
四、适度运用手势
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想要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三年级下学期Unit 9 中I’m hungry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一边用手按住肚子,脸上作出饥饿找吃的的表情,一边说I’m hungry。学生的领悟力和模仿力很强,他们马上就体会到我是饿了,并觉得有意思而后跟着模仿,还有活跃的学生拿出带来的食品说:“A cake,please.”我立刻伸出大拇指:“Good ,Thank you.”学生齐拍手鼓励,一下子同学们都兴趣高昂起来,一起跟着练。如此一下,学习的效果就很好了。
五、自然运用表情
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为高兴,笑若桃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许;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其更加努力。相反,如果脸部表情僵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微笑的运用确实重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英语是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艺术性地运用体态语,可以使课堂更丰富,更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一定的辅助、调控和反馈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应适时、适度、自然协调地运用好体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