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水,两样心境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asea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维 孟浩然乃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冠冕,二者将山水与田园、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来,诗风淡雅,意境清新,思想纯清,是他们诗歌的共同特征。然细品二者山水诗亦有别,其仕、隐、游、禅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诗歌创作,使其在同中亦有别,在志趣,格调、空境、意兴上各有特色。
  [关键词]山水田园;志;格;境;兴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1 — 0124 — 03
  
  自陶谢起田园山水诗逐兴,后又有小谢、王绩等人继之,至盛唐发展鼎盛,山水田园成为盛唐诗歌创作中非常普及流行的题材,甚至可谓无人无山水诗、无人无田园诗。然每个诗人毕竟有其主要精力之所在,故从诗派的角度看,王维、孟浩然无疑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王孟皆处唐盛之时,盛唐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使山水田园诗具备了外在的物质条件,王孟二人也毫无例外,对田园山水诗情有独钟,此时田园诗与山水诗趋向融合,故二者山水之中有田园,田园之中有山水。与前朝相比,二者诗的视野更为开阔,意境更为高远,已远远超过了南朝山水诗的狭小境界,二者诗风相近,然细品亦各有所偏。
  从“仕”看王孟“山水之志”
  “仕”与“隐”是古代士人面临的普遍矛盾,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处境、思想、背景不同,具体的表现也不一样。
  孟浩然出生于耕读传家的中小地主家庭,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有强烈的功名欲望,热切希望出仕,以施展自己颇为不凡的抱负。他曾多次赴长安,寻觅进仕之路。然他既没有考上进士,也未能因人举荐捞得一官半职,这对他实在是很大的打击。“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南阳北阻雪》)“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出仕的强烈要求以及在现实中的屡遭碰壁,在诗人心中翻滚着巨大的波澜,诗人承受着这巨大的痛苦与磨难。他终生都在经受着仕进无门的苦闷,愈到后来,他对岁月飘忽却无所作为的焦虑更加凝重。
  王维则更多的面临官场倾轧,政治黑暗与个人自由、纯洁思想的尖锐冲突,加上他正直又软弱的性格,对官场更加厌烦。前期王维有理想、有热情,政治上追随张九龄,这时的诗歌豪放、积极。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真是“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开元二十六年张九龄被贬出朝,奸相李林甫执政,王维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力抗争,于是政治上渐趋消沉,遂寄情于山水,亦官亦隐,吃斋奉佛,思想和创作进入后期。这时他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抒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
  可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妙喻来看二人的苦恼,孟浩然还在“城外”,不知“城内”究竟,为不能顺利进入“城内”而牢骚满腹;而王维早已在“城内”,已经历过“城内”的风波曲折,虽不一定想完全“出城”,但他向往、怀恋“城外”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
  二者对“仕”的感受的不同,自然会导致二者心境也有差别,影响其山水诗的创作,于是孟浩然在第一次上京落第后,于《留别王维》中写道:
  寂寂竟何诗?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漠,还抢故园扉。
  可见其归隐山水田园之不甘,无人荐只得郁郁而返。他一生虽然基本上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他内心却相当矛盾:既希望朋友引见,进入仕途;又对世事极为不满,心情激愤难平。而王维却对浩然的回归故庐予以肯定,他在《送孟六归襄阳》中写道: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日庐。
  醉歌田含酒,笑读古人书。
  好事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王维已深觉官场之浊欲归隐田园山林,因此对孟浩然表示归劝,透露了他的人生志趣。正如他自己所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他对仕途等现实生活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到了晚年,他甚至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叹白发》)。
  王孟二人不同的人生志趣,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诗歌表现的归隐之情。王维是看到社会上诸多矛盾之后,对仕途无望而自甘退隐的。因此,他的内心趋于平静,是充实的,反映在诗中便呈现出一种真正恬淡美好的风格,“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毫不费力地创造出一种优美而富有生命活力的境界。而孟浩然的退隐则是无法入仕的解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此,他在描写山水的心境里,很明显地流露出一份抑郁和对社会冷淡的情调,将欲望压制在冲淡的诗境中,因而“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吟谱》)。譬如同样听到蝉鸣,他们感受不同,在王维是一种陶醉和享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在孟浩然却是“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了,由此也不难看到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同。
  从“隐”看王孟“山水之格”
  孟浩然“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南阳北阻雪》),“昼夜常自强,词翰頗亦工”,可知孟浩然一直在磨剑苦攻而隐于乡间。而王维则“独在异乡为异客”,十五岁便游走京师,及至仕途受挫先隐于淇上后购得宋之问蓝天别墅,开始半官半隐的生活。可以这么认为孟浩然是“隐于山”,王维则“隐于朝”。孟既隐于山,因此对于田园生活有亲身的体验,王维的隐是制造出一个境而隐于其中,与真正的隐居还是有区别,对田园农家生活自然有隔阂。所以写到田园农家,孟诗曰:“白首垂钓翁,新妆晚纱女。相看似相修,脉脉不得语。”(《耶溪泛舟》)而王诗只能说:“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王维只能远远地观,而孟浩然已融入其中,故可对农家说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这样率真朴素的话。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且读孟浩然反映其隐居于山间田园的诗歌《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
  先人留秦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平经剪蓬麻。
  这首明白如话,没有刻意的雕琢和华丽的字句,它的诗意在那里呢?就在这生活之中,不需要灯红酒绿,不需要高官厚禄,自在农作,无所干扰,生活简单雅便蕴其中。《过故人庄》也是如此,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一种皈依的感觉。诗人终于将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连那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彻底丢开了。思绪终于舒展了,甚至诗人的举措也都灵活自在了,自然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诗句明白如话,平淡简朴,风格平实,入俗致雅,谓之“半遵雅调”。
  孟诗“雅”在以田园农事入诗,既在山水外,复在山水中。王诗“雅”在观山水田园如画,将画意融入诗,诗便具有画意,但因此人也被隔离出来,“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南宅》),便只能“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斤竹岭》),心中泛起一种被边缘化而引起的落寞。
  看看王维的山居生活是怎样的呢?且读其《山居即事》:
  寂寂掩柴扉,苍茫对落睥。
  鹤巢松树遍,人访筚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柴扉独掩,鹤巢松树,人迹罕至,这是王维生活的环境。
  再看他的《渭川田家》 :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里描写了渭河流域农村傍晚的景象,表现了农民父子之间、邻里之间深厚而淳真的感情。但是诗人并没有直接加入到这个欢乐的人群中去,而是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故不可能了解并写出他们思想深层的欢乐与痛苦,仅仅只看到表面的闲逸,有一点幻想,有一点美化。王维安享官禄,无需农事,其住地并非真正的田园,并未和田园农人融为一体,因此他在寂寂的环境中感受的是另一种雅,心境平和,思想超脱,写出的诗清秀工巧,脱俗入雅,谓之“词秀调雅”。
  从“游”看王孟“山水之境”
  仕而不顺则隐,但相对而言王维多山游,孟浩然多水行。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过程中写了不少山水诗。遇景入咏时,常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孟浩然怀才不遇便四处游玩广交好友,在山水之中忘却得失然终不免悲凉落寞,有一种面对旷野的孤独,因此他善于在山水诗中营造出广阔的空间感和深远的韵味,他的《宿建德江》可以说是一首典型的清旷之作: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夜泊烟渚,原野空旷,江面平静,唯有那皎洁的月亮与诗人相依为伴。月亮是孤独的,但诗人比月亮更孤独,月近人,人依月,使孤独的气氛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清人刘宏煦云:“‘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烟际宿泊,故见天低于树;江唯清,故觉月近于人。清旷极矣。烟际宿泊,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弥觉家乡之远,故云‘客愁新’也。下二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刘宏煦《唐诗真趣编》)。再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多么悲凉,读之使人发愁,顿生渺茫之感,旷野无处可泊,不是诗人一生无托的自照吗?因此孟诗中追求的空境是一种“清”,以清来抵御不得志的烦忧。他以“清“为其艺术人格的景语构图,由于失意的惆怅、哀怨情绪的介入,使其诗显得格调下沉,风仪瘦峻,情韵寒淡。如“坐听闲猿鸣,弦清尘外心(《武陵泛舟》)。
  再看王维的山水诗,他一生多隐居少出游,故其诗多山行于枯淡。王维喜欢用“静”字表达对山林的感受。孟浩然诗歌也有时有“静”,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孟诗只是静其表,而王诗内外俱静,静成为他的一种生命风采,成为一种宇宙情怀,一种诗性精神。王维既能从感性的自然山水里看到静谧的本质,又能超越山水景象而达到精神的心无挂碍的境界,物我融为一体,天人合一。
  如其后期最为人们所称道的《辋川集》绝句,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如果把“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等句联系起来,就不能不惊讶于诗人感情的幽冷与孤独了。诗中出现的“寂”“空”“无”等佛家用语,都很好的表现了他追求一种空无的“静”,因静而从容而闲适。无怪胡应麟要说《辛夷坞》是“入禅”之作,“读之生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菽》)了。
  诗人在与山水同静的交流中获得了身心的极大放松和自由,从感性时空里感受生命之永恒。“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诗人超意识的灵觉与幽深清远的宇宙意志形成的契应,摇曳出一种无为无碍的生命情态。因此王诗追求的空境是一种“静”,以静来隔开世俗的尘嚣。
  从“禅”看王孟“山水之兴”
  隋唐两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在当时社会崇佛风气的影响下,“盛唐诗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盈彻玲珑,不可凑泊,故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由此可见禅对当时诗歌的影响,王孟二人的诗就很具有代表性,禅成了他们兴发的一个重要来由。但二者的兴也有所不同。
  从孟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孟浩然与禅僧往来颇为密切。与他经常唱酬的禅僧就有“湛法师”、“空上人”、“皎上人”等。诗人还常栖宿于禅寺僧房,与禅师们讲论禅理。题写于禅寺的诗作有《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游明禅师西山兰若》、《题大禹寺义公禅房》、《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登龙兴寺阁》、《登总持寺浮图》等二十余首。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到孟浩然是深受禅风熏染的。孟浩然借助禅来忘掉仕途的不快,企图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所以他始终未真正超脱,他的禅倾向于“妙悟”,严羽说“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虽带有一定偏见但突出其“妙悟”特征。以他的《球登万山寄张五》为例: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登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隐居北山,心斋静处,心中便起诗兴,眼中之境悉如画境,感物动情,兴由境起便入诗,看似语言平淡,结构简单,仔细一品,却可见平淡之中透露出清纯,高雅的品格,只有进入到只有思想进入一定的境界,万物才会如此朴素又宁静,无一物有“我”,有无一物不是“我”的自照。忘了我,就能暂时的放开功名利禄,“共醉重阳节”。
  而王维之笃于佛,染于禅,已是治文学史的学者们的常识,勿庸赘述。清人徐增曾将王维与李、杜相比较,指出其诗与佛禅的关系:“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指释迦牟尼)之学,字字皆合圣教。”(《而庵说唐诗》)王维早年就信佛,在对仕途看淡后,便遁入禅,勤事修炼,在禅中获得真正的超脱。在“空”中悟人生,兴便由此发,“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写出了诗人恬静淡漠的心境,他是用心去看,去听,去体验万物,因此万物带上了“空寂”的意味。如他的《辛夷坞》一首: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坞,四处悄然,万籁无声,辛夷花傲然怒放,自开自落,洒脱空灵,在生生灭灭的轮回中,传达着生命的独特意象,在这一独特的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出空寂的佛理对诗人艺术构思的深刻影响。
  在王维的诗文中,可以看到王维常年食素,但这种生活并没有使他感到丝毫的清苦,相反却使诗人的情思更加的欣悦润泽。如他的《游感化寺》诗:“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一碗青菰米,一钵绿芋羹,在他眼里竟是那样的色香味美。而诗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积雨辋川庄作》)描写简朴自然的素食生活,竟也有了几分超然出尘的余韵。而孟浩然并不如此克制自己,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记载道王昌龄游襄阳去探望晚年的孟浩然,孟浩然与之“相得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终。可见孟浩然并不想当个虔心的佛徒,他喜欢禅道,尤其喜欢借禅道而“妙悟”,在禅道中得解脱,诗因“妙悟”“透彻玲珑”“淡到看不到诗”。而王维晚年则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以禅忘掉一切,其诗也便达到了“以物观物”的境界,人诗俱超尘。
  王孟借山水诗以抒怀,逃开生活的不如意。王维如一个儒雅隐忍的仕者,但是仕途不顺,于是隐山奉禅诗秀雅清丽如画;孟浩然是一个任意适然的隐者,但终觉壮志未酬,故隐乡间其诗淡雅清旷。二者将盛唐山水诗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陶文鹏.王维孟浩然诗选评〔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2〕田望生.空山诗魂〔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4.
  〔3〕吴怀东.唐诗流派通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王凯.自然的神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李姝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着眼于以上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使用教学案例的经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学生最难懂、老师最难教的一门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三个经典案例为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在教学实践中的引入与使用模式进行介绍和探讨,提出了三种最常用的案例引入与使用大致模式,即直述式、插入式、倒述式。希望能对年轻教师、首次使用案例、未曾编过案例的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案例教学
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暖期”——食精脍细、衣鞋满柜,驱宝马、带手机,时不时还来一场想飞就飞到地球背面的旅行……就算还缺套京沪学区房,但已经拥有太多,应该每天沉浸于幸福快乐中,对吧?  恰恰相反。物质虽在“暖期”,心情却在冰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格芬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马克·舍恩(Marc Schoen)把这种情形称为“舒适悖论”——当生活舒适度提升10分,我们对不适的忍耐力却至少下降
[摘 要]应用科技大学建设是我国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举措,在教育结构转型的新背景下,作为担负“立德树人”使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顺应趋势重新调整布局,探索与应用科技大学相匹配的改革新模式,做到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基于学生发展要求的课程设计,基于区域特色发展的协同合作,基于教师队伍的特殊诉求,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
摘 要:马克思的休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马克思所倡导的生态、文明的休闲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以马克思生态休闲思想为出发点,立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艾美酒店建设绿色休闲饭店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休闲思想;绿色休闲饭店   中图分类号:A811;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
[摘 要]社会治安防控的构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公共场所的治安防控是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公共场所的治安防控,是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简要阐述公共场所治安防控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公共场所治安防控存在的不足,并重点探讨如何做好公共场所治安防控工作。  [关键词]公共场所;治安防控 ;
[摘 要]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打造旅游鹤文化是发展西部地区旅游业的重要方式。依据国内学者对旅游鹤文化的研究现状和西部地区城市的基本情况,再次提出打造旅游鹤文化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打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旅游鹤文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旅游鹤文化;竞争力;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053
摘 要:小说《夏伯阳与虚空》自1996年在俄罗斯文坛推出便掀起一阵阅读狂潮,小说通过主人公彼得在两个时空中不断穿梭反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民思想上空虚与迷茫的状态。作者佩列文对叙事时间和空间的灵活运用,使小说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关键词:夏伯阳;彼得;时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125 — 03  时间和空间虽然概念不同,
酒店房间是惯常的乏味,暗红色地毯,几张木椅,长长的酒色绒质窗帘,一旁立着两只易拉宝。但桂纶镁的在场打破了这一切沉闷。她穿着一条淡蓝色衬衫裙,仿佛是从夏日清晨天空扯下来的一块,很是洁净。摄影师在布置机器,她双手插在两边口袋里,来回踱着步,有股飒爽劲。可能是因为独具安静和清新的气质,她怎么都不像红了14年的女明星。采访中说到些许往事,她会突然低下头,两只掌心轻轻覆盖住脸颊,有时是因为有点害羞,有时是因
摘 要: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增长,慕课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并迅速成为互联网教育的关注焦点。本文针对目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的"房地产开发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了慕课在现代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优势及发展趋势,对该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慕课;现代教学;房地产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9 — 0126 —
[摘 要]我们在全校15个学院随机抽样调查了300份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语言使用情况,从中总结出学生论文实际存在的从词语—句子—篇章的表达失误和修辞方面的表达不当等系列语言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内外因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以引起对大学生母语素质教育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母语素质;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