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审美价值在现代的流逝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社会,艺术正不断扩大其范围和内容,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也渐渐得到社会认同,呈现泛化趋势。但在艺术形式增加的前提下,其艺术审美价值却在流逝,艺术作品注重短暂娱乐不再追求审美愉悦。本文以娱乐节目为切入点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艺术 审美价值 娱乐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251-01
  
  一、娱乐节目
  凡能够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的电视节目就是电视艺术。①而娱乐节目作为电视艺术的一部分,以文艺演出为基本构成形态。其总体构成、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段,均具有电视艺术的独特审美形态,是具有电视艺术形式美的艺术作品。②
  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众多娱乐节目,内地有《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台湾有《康熙来了》;还有韩国的《X-man》。大家在大笑过后有什么留下值得回味?其真正的艺术审美价值又在哪里?
  先来看娱乐节目的内容——搞笑。在一档突出男人魅力的选秀节目中,体态单薄有些女气的小男生,在台上表演各种怪异的动作,以此来博得台下女性观众的尖叫和欢乐。在另一娱乐节目中,设置了一些不经过专门训练很难通过的关卡,由此使参与者丑态百出、衣冠不整。让观众欣赏他们的丑态,捧腹大笑。
  再说娱乐节目的猎奇。在一个节目的环节中,嘉宾要将手伸到一个黑布遮掩的箱子中,猜出箱子中藏了什么动物,有些动物甚至是危险的蟒蛇、乌贼。还有的节目以金钱为诱饵,鼓励参与者躺进爬满蛆虫的浴缸里并吃掉它们。
  二、艺术审美价值的发展趋势
  近年的娱乐节目里充斥着肤浅、平庸和低俗。逐渐抛弃艺术审美价值成为大众的娱乐快餐,且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
  不仅电视艺术是这种发展趋势,其它艺术中也出现这种状况:现代艺术展览中,有的装置艺术强调与观者的互动,只是为了让他们体验游戏的感觉;在人体画中,画家不考虑美感和高雅,一味的强调肉体和欲望;舞台上,优美的舞姿不见了,剩下的是挑逗性的动作和闹心的节奏……现代艺术使甜美的抒情变得粗糙怪异;使曾经高雅的艺术世界开始表现身体的欲望和感性的要求;使曾经是诸神的殿堂,开始转变成为一个凡夫俗子的世界。③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否会被娱乐取代?
  这个时代是一个娱乐替代一切的时代。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④艺术也没有逃脱感染的厄运。受商业市场的支配,其消费性的娱乐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娱乐性越来越成为艺术创作的强大推动力。艺术价值和伦理道德都可弃置一旁。
  艺术,最重要的是它的审美价值。指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给受众带来心理审美愉悦,获得某种程度的身心自由。而审美愉悦不是简单的心情愉快,也不是单纯的欲望发泄。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克制与压抑的心理内容,因此它是一种伴随着痛感而生成的审美快感。⑤反观现代的一些艺术作品,在欣赏时着重刺激受众的生理感官,以达到愉悦、恐怖、激动等情绪,却只能使其停留在生理宣泄的层次,不能或很少引发受众的心理审美愉悦。而悲剧精神沦丧,人们不愿费心体会艺术中痛苦压抑的审美快感,喜欢不用思考就能获得愉悦的娱乐作品。传统艺术讲究内容决定形式。而现代艺术具有强化形式表现。人们欣赏艺术,由对内容的注意逐渐转到对形式的兴趣上来。所以说,尽管艺术的形式种类不断扩大,但是艺术的审美价值却在渐渐流失,被肤浅的娱乐取代。
  三、原因分析
  那么,形成艺术审美价值流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三点:社会原因、受众原因、创造者原因。
  (一)社会原因
  西方文化的影响。近现代的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电视艺术、大地艺术等哪个不是由西方艺术家创造然后传入中国风靡起来的?中国一味的模仿、照搬,只得其皮毛,未获其精髓。以至于这些艺术在中国迷失方向走向极端,成为艺术领域的病枝。
  (二)受众原因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飞快的。原本缓慢的农业生活转眼被快节奏的商业生活代替,致使生活压力过大造成人们心理不适应,人们为了逃避压抑的现实生活而寻求感官刺激,奉行游戏心态,从而在艺术中找到了情感宣泄的渠道。在艺术享受中,把平日积淀的郁抑、紧张、怨恨等情绪统统渲泄出来。不再需要劳神体会传统艺术追求的“审美愉悦”。
  (三)创造者原因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艺术创造者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道德水准整体下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处心积虑的希望一夜成名,追求经济利益。所以花样百出,千方百计地推陈出新以满足受众的口味。作品却缺乏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充斥着粗制滥造和急功近利。
  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不断流逝,艺术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在以后不断探索。
  
  注释:
  ①②高鑫.电视艺术美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③杨小彦.艺术中国.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④[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⑤刘士林.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泰山学院学报.2009(31).
  
  参考文献:
  [1]言人.娱乐节目热播的冷思考.传媒观察.2005(10).
  [2]张闳.“娱乐至死”的文化狂潮——2007年文化现象批判.探索与争鸣.2007(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危害结果认识不明确的概括故意是概括故意中的一种,对此种概括故意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钟某涉嫌故意伤害一案为例,阐述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对危害结果认识不明确的概括故意。  关键词 概括故意 危害结果 认识不明确 司法实践  作者简介:刘烨,广东培正学院;刘少夫,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1-0
摘 要 2011年,番禺区公安机关移送我院审查起诉案件1934宗2633人,经审查提起公诉1836宗2515人,决定不起诉13宗24人(其中因犯罪嫌疑人死亡而作出绝对不起诉案件1宗1人、因犯罪情节轻微而作出相对不起诉案件8宗13人、因证据不足而作出存疑不起诉案件4宗10人),公安机关撤回案件36宗64人,没有无罪判决,撤回起诉1宗2人。在审查过程中,一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316宗569人,二次退
摘要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上的两个不同的思路,在对两者进行比较和选择之前,寻找一个切实的入手点似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结合社会生产对人才需求的各方面特点、趋势和现状,以及科研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显著特征,从实践性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两个方向入手,各从三个角度对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进行比较,从而使两者的优劣方面呈现的更加清晰,以求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
摘 要 近三十年,人类所面对的世界较之过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任何形式的守旧因循都可能与现实世界显得格格不入,更何况承载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当代大学生们?在如此纷繁的现实世界中,综合知识储备和法律基础知识可能会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何建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与法律思维的尝试已然显得十分重要了。  关键词 多元化 法律思维 构建  作者简介:陆曦,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教师。  毫无疑问,即使是最好
摘 要 目前社会处于矛盾和纠纷多发期,处于与矛盾接触最前沿的基层法庭,需要探索一条以有限的司法资源化解大量的社会矛盾的道路,那就是以诉前调解为基础的联合调解。以人民法庭为主导力量,联合乡镇、村等基层调解组织力量,通过调解的方式把各种矛盾解决在基层。  关键词 基层纠纷 联合调解 人民法院  作者简介:俞韶蓉,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法院。  化解社会矛盾是人民法院的工作重点,实现矛盾化解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
摘要 目前法院涉诉信访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涉诉信访案件依然居高不下,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缠访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如何化解社会矛盾,正确处理涉诉信访案件,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顺利健康发展,是人民法院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项重要职责。为此,本文结合法院工作实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商榷。  关键词 涉诉信访 司法公信力 司法权 司法体制  作者简介:应
摘要所谓专利权用尽规则,就是指专利权人自己或者许可他人制造的专利产品(包括依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场后,任何人无需专利权人的许可或者授权,就可对该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不构成侵权。本文以古贝春侵权案为切入视角,对专利权用尽原则做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外观设计 权利用尽 许可  作者简介:姬美姬,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法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 共同过失行为在实践中是屡见不鲜的,由于立法的不完善,解决此种行为是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以一起过失致人重伤案为视角,对共同行为之“共同”的定性上主要有犯罪构成说和行为共同说,比较两种学说后得出这里的“共同”更多的是行为的共同。但是,光有行为的共同还不足以说就成立共同犯罪,还需要满足行为人主体资格和共同的注意义务这两个要件,这种共同行为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  关键词 共同过失 共同犯罪 竞合过失
摘 要 不以通知到达第三人为成立要件的现行指示交付制度下,受让人在取得所有权之时不能实现所有权的全部权能,同时在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责任过大,便捷交易的目的也不能实现。指示交付须以通知到达第三人为成立要件。  关键词 指示交付 成立 通知  作者简介:方一青,硕士,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7-056-02  指示交付作为一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农村青少年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农村的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对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依法治国方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湖北省石首市农村为例,对该热点问题进行相关政策及现状分析,并结合农村实际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最后试寻找相关对策,探索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青少年 普法 法制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李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