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9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历史教学易陷入教条化、枯燥化的境地。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教学的新颖性、生动性和启发性
  
  1.新课导入应巧妙新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无一个好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就像优美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叩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影视导入法、角色导入法、成语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诗词歌曲导入法等。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新颖性。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学生就会感觉历史教学叙述的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会产生厌烦情绪。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历史教师应广泛阅读,关心时政,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思维,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我在讲1929—1933年爆发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就联系到今天同样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讲反法西斯的时候,就联系了当今世界关注的反恐问题。又如,在讲“古代科举制度”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今天考试制度的利与弊,让他们谈谈自己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这个问题既是热点问题,又是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拓宽了思路,激发了兴趣。
  3.教学语言应生动有趣。历史的内容本来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但是目前有些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和学段的不同,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调、节奏、表情的变化来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本课。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堂上,不仅教师辛苦,信息量少,而且由于展示平台单一,学生也容易疲倦,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就应适量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PPT等软件来制作自己的课件,增加历史课堂的生动性、直观性和信息量,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仰慕感、亲切感和信任感
  
  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效果如何直接与教师人格魅力与影响力有关,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力越大,他的意图就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和教学效率的可能性也越大。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要树立学者形象。具备渊博学识的教师容易使学生产生仰慕感,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学者型的教师不仅需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通晓教育教学业务,还应有自己的并适合于所教学生的教学思路、教学风格。
  2.要具备创新精神。这要求教师应关心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敢于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教师才不至于让学生感觉老气横秋,也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3.要展示高尚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其身正,不令而行”。一个“身正”、品德高尚的教师更能有效顺利地开展教学引导工作。要做到“身正”,教师应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目标,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人梯精神,任劳任怨、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依法治教、廉洁从教的法治观念,等等。
  4.要怀有慈母心肠。“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教师对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非智力因素,培养好师生感情,在生活中關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以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在良好师生关系下,学生心理上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激励学习动机,及时检测与小结,适时鼓励与表扬,督促和引导正确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向
  
  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需要通过检查和考核来加以评定。这里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对学生的检测与小结;其二,学生自我的检测与小结。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起到鼓励和督促的作用。对于学习认真和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来说,考核的成绩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而对于基础较差,学习不太认真的学生来说,检查的结果就是一种鞭策和督促,促使他们认真复习前一阶段所学的内容,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配合检测、小结及学习中学生的进步表现,教师应适时鼓励和表扬。这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进行肯定的一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当然,鼓励和表扬应适度,过分的表扬容易导致学生自满、自骄,也会使学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对于自身存在的缺陷认识不清,不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当前我国历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的兴趣爱好万千,历史的激趣方式万千,当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本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撞时,教师的教学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历史课堂与学生学习兴趣的自然融合。
其他文献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做过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通过哪些途径的心理实验。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前两个加起来达94%。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很多学生都感觉它深奥而枯燥,为转变这一状态,新教学大纲十分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知识形成的关键在于学生获取信息的量与质。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可引起鸭、鹅、火鸡等家禽和野禽的急性败血性和渗出性炎症,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运用越来越广,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在数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对数学活
摘 要: 学生对政治课的冷漠是一线政治教师一直难以攻克的顽症,本文对其成因作了粗浅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学习兴趣 根据 方法    实施思想政治新课程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为此,必须优化教学过程。而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动了新教材的改革。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特别是呈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它彻底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材那种说教型、灌输型的方式,代之以活动型、问题型、案例型呈现方式,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依照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努力转变观念,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    一、实践活
牛酪蛋白由牛的乳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主要由α、β、及κ酪蛋白组成,它们不仅承担着牛乳蛋白重要的营养作用,同时也发挥着乳腺防御及免疫调控的功能。乳腺上皮细胞分泌酪蛋白
摘 要: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是历史学科的一项重要的功能和任务。历史教师应通过课堂构建,培养学生的行为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道德的魅力。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道德 教育    道德是一种文明的体现。一个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知道怎样爱人,怎样做人。人们的道德意识增强了,社会才能变得更美好。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一个人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
自2002年江西省重新恢复“3 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高考模式后,高中历史教学由原来的学科内综合转变为学科内与学科间交叉综合的形式,高中历史教学如何适应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就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一般而言,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