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书匠”的一生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爷爷是南方一名普通的乡村教书匠。到1996年肝癌去世,他教了一辈子书。
  那个年代教育资源匮乏,他经常被辗转调用,教过小学教过初中;教过语文也教过数学。学生有卖衣服的小贩,也有卖水果的商户,也有法院法官,还有在政府里上班的公务员,甚至一家里父子都是我爷爷的学生。
  爷爷对我们几个小孩都很好,每年过年都会给五个孙子孙女压岁钱。他自己和奶奶还一定要做一顿年夜饭。尤其一道炖鸡,味道至今没人能超越。爷爷先在自己屋子吃一顿,然后再去大伯家,最后是我家,到我家菜全凉了。一个晚上吃三顿年夜饭,现在想起来不吃太饱才奇怪。
  我是家里的老小,大家都比较照顾我。爷爷也挺喜欢我的。小的时候他会给我们讲故事。每到暑假,还会带我去他镇上教书的中学里住一段时间。有一次给我买衣服,卖衣服的小贩一看是他老师,就便宜几块钱。当时觉得爷爷还是挺厉害的。
  爷爷一辈子节俭,也没置办下什么产业,据说以前也算是富裕人家,从小读书,念过中专,因为阶级问题还被批斗过,不过爷爷躲在外面没有回村里,反而是奶奶被批斗了。
  爷爷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因为爷爷是老师,自然重视教育,但爸爸和大伯没有赶上好时候,为了维持生计相继辍学在家务农。爷爷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大伯的长女,成绩一直不错,爷爷对她寄予了很大希望,初中、高中一直照顾。但她每次考大学都发挥失常,考到第三次的时候,大姐给爷爷写了一封信,说再也不想考了。后来她当了几年幼儿园老师,自考了一个大专,也算圆了大学梦。
  大伯的两个儿子也不爱读书,没有考上高中,就准备辍学。爷爷说服大伯,自己掏钱在城里找了一个技工学校。那年代能有这个意识也算难得。两个大哥相继都读了电力技校,靠自己打拼,如今也算事业小成,在外经营电力工程的生意。
  我姐,也是爷爷带着上初中。我姐成绩也一般,虽然努力也没能考取高中,就去读了中专,工作之后也一直不理想。爷爷年纪也大了,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为了多赚工资,学校对爷爷也算照顾,继续留他教书。
  爷爷应该挺遗憾的——终其一生都没能在自己家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终于到我,考上大学已经是2003年,高考已经扩招好几年,上大学也容易了很多。不过那时候爷爷已不在了。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爸爸脸上洋溢着骄傲,说我也算有出息,可惜爷爷看不见了。
  看过爷爷年轻时候的照片,长相清秀斯文,高鼻梁,一表人才,奶奶也是当地的富裕人家,嫁妆丰厚,各式家具小时候我还见过一些。
  爷爷生病,确诊是癌症晚期后回家养病,轮流在两个儿子家住。有一天姑姑带着孩子赶来我家,我姑的孩子还小,晚上姑对我说,你带着表弟出去玩一会儿,那时候我没有反应过来,其实是爷爷弥留的时刻。有点遗憾,我没有送爷爷走。
  这就是我印象里爷爷的一生。
其他文献
去外公外婆家的路很绕,但去过多次的我自是摸出了一条捷径。  那天熟练地越过小道,到达外公外婆家后,忽觉痛楚,右手手背隐隐刺痛传来。一条鲜红血痕历历在目,已然凝固。我不由得苦笑自己为何如此不慎,可苦笑之余好奇这血痕为何处何物所创,搔头顿足思前想后,也只有那条小道的草丛可以如此。  待我返家时,经过小道,我忽的想起手背上的那一痕。在经过草丛时,我着重注意了,俯下身扭頭探寻,欲瞧出个究竟,看看何方神圣能
可我们不能沉浸在悲伤之中。应该过好每一天,让下一次的相遇变得更加灿烂美好。  又是一个寂寥的雨夜,风扫荡着空旷的城市,雨拍打着我的脸庞,天空单薄的月亮也收敛了自己的光芒,只留一片黑暗。这样黯淡的情景,不禁使我回想起不久前的那个夜晚。  爷爷家的阳台上有一盆植物始终不开花,三年来,花盆里只有绿色的枝蔓。最近,它长出了紫色的花骨朵,我有时间就会去瞥上一眼,但花苞始终没有盛开的迹象。慢慢地,我也就不抱什
二〇〇五年九月二日清晨,我与父母一同乘车前往所在地位于武汉的湖北大學报到,天阴阴的,我穿着暑期新买的一套白色短袖和七分裤,离开了那个生活了十八年的县城。车从家门前小巷拐进另一条小巷时,我突然想起,装着录取通知书的证件袋还放在书桌的抽屉里,这么重要的物件,不用说早已在心里过了一遍又一遍,暗暗嘱咐自己“一定要记得”,临了还是忘了拿。鼓起勇气跟父母说出口,车便掉头回去,几百米车程开到住处门口。我家在七楼
一次,我和一位吃货朋友去吃东西,被心事所困的我无意再吃下去,只能向他求救。他深呼吸了一下,接着传来了一声莫名其妙的响声,但他并没有感到尴尬,而是笑着说:“把剩下的都交给我吧!我又腾出一点空间啦!”我顿时怔住了,随后也露出了那久违的笑容……其實身边有个吃货朋友也有不少好处呢!指导老师 李锦聪  猪豆豆点评:这响声一出,谁与争“吃”啊,大家只顾着捂鼻子皱眉头了。不过,说实在的,身边有个吃嘛嘛香的朋友,
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沙县小吃、四川麻辣烫、广州早茶……这些地方特色饮食,散落城市的各个角落,调剂着大家的日常口味。  然而,当地人还是觉得它们不够意思,说白了,嫌不够地道。如果你想要吃上一碗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兰州人还是建议你到兰州去。  家乡的味道,一方水土的供养,土生土长的味道,别处无可替代。广东江门 炒米饼  炒米饼,家乡的味道,它是人们带到田里填肚子的干粮。当年无论到镇外还是市外读书,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现在,我们以《一件小事》为例,给同学们讲讲如何进行记叙文的训练。    第一步:速记    这件小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先回忆一下,找到题材,把经过简单写下来。同学们,别担心自己
登大庾岭,走梅关古道,有两次,一次是夏天,一次是冬天。我想春天和秋天,也应该要去的。  2008年的夏天,停留在家中,百无聊赖,有兄长建议前往韶关南雄的梅关古道走一走,他说这是韶关最应该去的一个地方。此前,我对梅关古道无甚印象,多是由陈毅《梅岭三章》才得知这个地方。此来梅关,对历史才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人事纷乱,历史变迁,最能表现印迹的或是地名的变化。大庾岭也称梅岭,古称横浦关或秦关。大庾岭的称
走进一家店,照旧和老板说要一碗鱼粉。老板在这个锅子里下粉,在那个锅子里煮鱼汤,两个锅子的烟雾缭绕,构成了小城人的早晨。  鱼粉煮好了要自己端。站在锅前等了片刻,看着细白的粉从漏勺中滑入鲜红的鱼汤里,辛辣的味道伴著蒸汽升腾。  小城在湖南一角,嗜辣,鱼粉不放辣子不是鱼粉。端着煮好的鱼粉走到店子里头,先去夹咸菜。夹好了咸菜,我走到店子另一边坐下。低头唆了一口粉,鲜辣的味道与米粉的爽滑糅合滑过舌尖,所到
我和爸爸在海边散步,海边出现一头海怪。我狂奔,渐渐体力不支,跑不动了,那只海怪离我越来越近,爸爸不顾一切向我冲来,海怪扑向爸爸,我尖叫。“爸爸!”我哭着喊着从噩梦中惊醒。爸爸从隔壁房走过来,焦急地说:“怎么啦?”我抱着爸爸大哭,爸爸安慰说:“没事的,胆小以后就别看恐怖片了!”  指導老师 张滢春  猪豆豆点评:梦里梦外,爸爸都是最好的守护者。
现在,我已经掌握了雨季旱季的规律,并学会怎样区分它们,以便做相应的准备。  可我把这经验学到手,却付出了不小代价。下面,就是我最糟糕的一次机会实践。我曾收藏着几只大麦穗和几只稻穗,它们当初长出来时曾叫我大感惊诧。我估计大约有三十颗稻穗和二十颗麦穗。  于是我用木锹翻松一片地,又把地分成两块,播下了我的种子。但在播种时我突然想到,我不能把种子全部种进去,因为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于是我播下了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