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改下初中美术课导入环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大潮的洗礼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整体素质的提高,优化了教学环境,使初中美术课教学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当现代教学的方式在突破传统,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片面追求新、奇、特,忽略课堂常规教学的现象。本文就此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就导課环节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导课;常规教学
  
  初中美术课经过课改大潮的洗礼后,从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理念、转换课堂教学角色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然而也使一些教师盲目追求新、奇、特,忽略了常规教学的必要性,使美术课的教学偏离了学科教学的轨道。比如课程的导入环节,就需要作课教师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同时去很好的进行研究。
  导入是一堂课的初始阶段,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应植根于生活,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美化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因此,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就要独具慧眼,将实际生活于美术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生活作为载体,在课程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沿着教师指引的这条“导入”的路去不断地寻找美、发现美,更深层次的去感悟事物。并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及艺术表现形式将“美”表达出来。由此看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无疑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没有这种“沟通”就谈不上教学。从这个意义上去分析我认为,说美术教学是一种视觉语言型沟通或视觉语言性活动,是对美术学科教学特征的最好诠释。而导人正是体现实施这一特征的重要环节。
  如何导入,导入又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总的来说,导入就是要创设一种情境,一种能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的适宜学习的情境。
  
  一、导入的基本要求
  
  (一)针对性
  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教师要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去设计这一环节,而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去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新、奇、特而走入“做秀”的误区。
  
  (二)趣味性
  导入时有意安排的菜些富有情趣的环节十分重要,但选择材料的趣味性一定要健康高雅,既要满足或者能够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示范性的审美趣味,”既不片面追求趣味或为趣味而趣味,要坚持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追求品位第一。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扎实的实践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进入美好的境界,走向美好的生活,去创造自己美丽的人生。
  
  (三)启示性
  导人时的启示性应该建立在良好的适宜学习的氛围基础之上。教师首先要运用适度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鼓舞,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之更加活跃,同时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由已知到未知,要“温故”才能“知新”。
  
  二、常用的导入方法
  
  由于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一般情况下,直观形象是学科的突出特点,因此,美术课的导人常采用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一)教具法
  用优秀作品(可以是印刷品)和实物等做教具,突出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增强观察、思维、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再次发现的探究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框架环节到具体重点,在课的开始就放映一些与主要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相关数据(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堂状态,然后再教授主题内容,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趣味表现法
  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创设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具有浓厚趣味的可操作性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各种表演展示、创设培养表现能力等最佳的学习情景,以此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适度的预热”活动,对讲解本堂课要学习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学生的注意力等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产生形象思维和探究继续学习的内心需求,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问题导入法
  一般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问的质量非常重要。这些问题既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提示,更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而所提问题的覆盖面,知识的拓展度,就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精心的设计。
  问题法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优化,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景。
  提出的问题如果不优化,容易出现“泛问”或“答不出来”的现象,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吸引的作用,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倦怠心理,消磨主动精神和学习积极性。
  
  (四)综合参与导入法
  由于学科的自身特点,拓展性是美术学科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它可以拉近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距离,柔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界限。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通过诗歌朗诵、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述来营造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的艺术氛围,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表现方式创造性的表现展示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和共鸣,藉以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信心。
  美术课常规教学的课程导入更多的形式和方法,还有赖于广大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去升华……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选择的形式如何新颖,使用的方法如何多样,彰显学科特点始终应放在第一位,这也是美术学科教学贯穿始终的准则。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强化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基
目的了解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摘录医院病历记载信息及电话随访收集保定市发病年龄在18~45岁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资
重点探究了对医学实习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文章从带教方与实习生的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以期进一步强化医学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根据笔者历年的教学实践和探讨总结,本人认为要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优化,每一个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努力做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目标明确,实现教材学材一体化,避免死记硬背,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做好作业讲评,师生关系融洽。并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验与探求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指通过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摘要】分组学习法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学习方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法。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如何分组;如何操作;如何备课;如何上课    采用分组学习法,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个学习、探索
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其临床表现为眩晕、视物旋转,头面部及肢体的麻木、无力、头痛、呕吐、复视、行走不稳或跌倒、短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