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癌Parafibrom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胃肠道癌组织中Parafibrom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97年12月—2008年12月日本富山大学医学部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癌的患者814例。收集所有胃肠道癌患者癌组织标本814份,同时收集胃肠道癌患者癌旁组织标本328份及腺瘤组织标本129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肠道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腺瘤组织中Parafibrom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胃肠道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和死亡危险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结果 Parafibromin蛋白表达阳性率在胃肠道癌组织中为48.9%(398/814),低于腺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的78.3%(101/129)和92.7%(304/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20、47.50,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arafibromin蛋白表达阳性与肿瘤直径、淋巴管侵袭、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呈负相关(rs=-0.198、-0.134、-0.238、-0.244,P<0.05),与性别、年龄、静脉侵袭无相关性(rs=0.055、0.039、-0.048,P>0.05)。电话随访573例胃肠道癌患者,失访241例,生存时间为0.2~146.4个月,平均42.1个月。生存分析显示,Parafibromin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Parafibromin蛋白表达阳性患者(χ2=32.6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95%CI)=1.589(1.194,2.113)〕、肿瘤直径≥4.5 cm〔OR(95%CI)=1.407(1.037,1.908)〕、有淋巴管侵袭〔OR(95%CI)=1.925(1.445,2.565)〕、有淋巴结转移〔OR(95%CI)=2.621(1.867,3.679)〕、UICC分期Ⅲ~Ⅳ期〔OR(95%CI)=1.564(1.067,2.292)〕是胃肠道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Parafibromin蛋白表达阳性〔OR(95%CI)=0.611(0.463,0.806)〕是胃肠道癌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Parafibromin蛋白表达降低与胃肠道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且与胃肠道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arafibromin蛋白可作为潜在的胃肠道癌预后指标,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中国体育设施体系由体育设施建设中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因素所组成,其中包括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装备和布局等。中国体育设施网则是各个地区和各个系统的体育设施以一
公司企业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而权力制衡这种理念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权力制衡通过分权与制约来防止个人独断与专权,权力制衡在保护各股东利益尤其是中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在校女生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的行为、态度和需求,为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科大学一、二、三年级在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
报纸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预防ICU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11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55
苦瓜—叶菜—豇豆—水稻一年四茬栽培模式通过间套作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错开蔬菜大量上市时间,并通过水旱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年四茬的总收益在1.45万元以上,促农增收
通过近几年《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该课程内容及教学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该学科的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关注相关学科的最
<正>近年来,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术(middle-preserving pancreatectomy,MPP)被用于治疗病灶位于胰腺头部和尾部,而胰腺体部未受侵犯的病人,其作为全胰腺切除术(total pancr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