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小学高段水墨画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注意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全球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水墨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墨画又称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光辉、悠久的历史。如何将中西方文化利用绘画的方式相互融合,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水墨画表现外来文化,这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一带一路  小学高段  水墨画  教学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不断发展和具体实施项目的稳步推进,截至目前,“一带一路”项目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出乎意料的成果。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来自东方大国的山水笔墨惊艳了全世界,中国画也开始逐渐被世界人民所熟知,成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又一张亮闪闪的金名片,中国画也开始大步“走出”国门。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掌握这项传统的技能,了解并会运用国画的方式表现画面。也逐渐被现在的美术教学模式所要求。让小学生学习水墨画,让他们从小接触、了解、继承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对他们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体会水墨画的精神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正好契合《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关注文化与生活。
  中国美术学院张坚教授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是作为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其中也包含了一种新的基于平等的文化交流和认同框架下的世界眼光,而这对于国内从事外国美术教学和研究的学者而言,是一个建构中国的世界美术愿景的契机。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也明文载定,儿童需要“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但现实的情况是,小学美术课堂上水墨画的比重较少,教学方法也相比较单一,孩子的体验感不足,且在传统水墨课堂上,题材和内容缺乏创新。
  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尝试探索将中外文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水墨画的方式,表达“一带一路”项目相关内容,表现沿线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将中国博大精深的笔墨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
  一、“大步走起来”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独创的文化瑰宝,更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画在传统文化中孕育成长,始终交织着对传统表现形式的延续与更新,统摄它的是传统文化观念,这种观念奠定了中国画的精神面貌和形式特征,“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等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精神内涵。因此,借助文化交流的交流手段,宣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更有利于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二、“特色融起来”
  通过分析丝路水墨的教学内容,将中外文化相结合。以“水墨画”教学为切入点,探索小学阶段水墨教学的有效办法,提高学生水墨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美术素养。让学生了解、学习中非文化,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感受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三、“创新用起来”
  基于我校中非文化特色,以中非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为主题,以跨学科整合的主题式学习为主要方式,以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国际视野为发展目标。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与容纳异域文化。美术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的眼光,学习理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寻找我们这个时代本源性的东西,使学生建构起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文化精神。
  (2)坚守与弘扬本土文化。中华文化是民族之根,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做人之本。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我們在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同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认同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具有民族认同感的现代学生,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学校参与国际教育的过程也是以世界的眼光远眺民族文化的过程,更是不断加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鸿武,黑非洲文化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 钱初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疆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融合路径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2019,01.
  [3]刘鸿武、李彩,认知非洲艺术的意义[J], 中国非洲艺术研究, 2010,2.
  [4]蒋俊、刘鸿武,非洲艺术的多维认知及其反思[J], 中国非洲艺术研究,2010,8.
  [5]孙晓,小学美术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新校园(阅读),2017,11.
  [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李保平著,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教育工作,不仅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许多方法和技巧。班主任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与学生的沟通。沟通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总结了一些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在班级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观察的艺术  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可以达到了解其思想状态的目的。《小学班主任》一书中认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01),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目的 观察压脉带间歇性阻断联合神灯局部照射对老年血透患者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120例老年(年龄≥60岁)内瘘手术(手术部位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病人,按手术时间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压脉带间歇性阻断内瘘手术侧肢体近心端静脉回流,持续15~30s后放松1~2min,每次反复进行持续30min,联合神灯局部照射动静脉
目的 探讨分时段心电监护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AMI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患者持续24 h心电监测,对照组患者进行每天8~12时分时段监测。结果6~12时(7~12点发生率最高)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发病后2 d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时段(P<0.05),发病后1~7 d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时段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每个年级和学期中的阅读都有明确的规定,我认为这是教育部门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视和培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采用的方法就是开拓疆土、广引河流,利用大量的课外阅读刊物、报刊、书报等形式的读物来作为学生课堂之外的延伸和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要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可以具有阅读学习的兴趣,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具有创新性阅读的能力,当然还必须要坚持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儿科病人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病人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对病人安全进行管理,试验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病人安全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病人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发生安全不良事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儿科病人安全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病人安全
摘要:各学科工作室紧紧围绕“研讨、示范、共享”三大目标,扎实开展工作,建构教研共同体,共同研讨学科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关注教师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构建。在专业上、师德上作好示范,使教研共同体成为创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学校 教师 教研共同體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反思过去的教研工作室所组织的研修工作,可以明显地看到,由于过多地
摘要: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习惯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笔者从统一走向分层、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封闭走向开放对作业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一些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分层综合开放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发展个人的爱好和需要,满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轻中度老年期痴呆患者认知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老年期痴呆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评定患者的认知状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认知状况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状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出生的6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合理喂养、预防接种、基础护理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随访时,两组患儿在3个月的发育指数、运动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6个月、12个月时的发育指数、运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