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发生术后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分类器模型构建及随访结果

来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发生术后心房颤动(POAF)的影响因素,构建分类器模型,并分析随访12个月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OPCABG的患者202例,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割为训练集(n=151)和测试集(n=51).收集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行OPCABG患者发生POAF的影响因素,基于逻辑回归(LR)和K近邻算法(KNN)构建分类器模型.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 训练集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OAF分为POAF组和非POAF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合并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心动过速、合并肾功能不全、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术前左心房前后径(LAAP)、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行OPCABG患者发生POAF的影响因素(P<0.05).LR分类器拟合的回归方程为:ln〔PPOAF/(1-PPOAF)〕=0.107×年龄+0.092×合并高血压+0.052×合并急性心肌梗死+0.057×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0.104×合并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心动过速+0.084×合并肾功能不全-0.097×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0.053×术前LAAP-0.056×术后LVEF-0.318.测试集数据构建混淆矩阵,两种模型的准确度分别是0.922和0.882.非POAF组和POAF组术后3、6、12个月LVEF分别较本组术前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LAAP分别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术后12个月POAF组心房颤动复发8例,复发率为22.2%.术后12个月POAF组MACCE发生率高于非POAF组(χ2=5.043,P=0.025).结论 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合并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心动过速、合并肾功能不全、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术前LAAP、术后LVEF是行OPCABG患者发生POAF的影响因素.两种分类器模型预测效能较好.随访期间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有改善,但是发生POAF者MACCE发生率较高.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肠道菌群对心房颤动的影响受到了临床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肠道菌群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可能机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对心房颤动的调节作用主要由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介导,其中脂多糖(LPS)和氧化三甲胺(TMAO)可激活NLRP3-IL-1β-L型钙通道通路和/或调控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并促进心房重构,进而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虽然目前对肠道菌群影响心房颤动的认识较为局限,但现有研究提示LPS和TMAO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可能成为心房颤动治疗的新靶点.
肾移植术后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受体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故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CMV)是其中常见的病毒感染,具有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所以对该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现对2019年至2020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5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探讨CMV肺炎的诊疗方法.
目的 比较术前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或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5例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年龄为18~64岁,体重身高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8~24 kg/m2,ASA分级为Ⅲ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 式[1-2],现阶段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受者和移植肾5年存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由于肾移植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广泛覆盖,真菌感染正逐渐成为威胁受者生命的主要因素[3-7].其中马尔尼菲蓝状菌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它在艾滋病、肿瘤放化疗的病程中较为常见,但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却少有报道,出于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现对此种真菌在肾移植术后出现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 综述.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住院患者构成比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自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710例小耳畸形住院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域、小耳畸形发生的左右侧、分度、以及是否伴有外耳道闭锁、耳屏缺失、耳前瘘管、副耳、半侧面部发育不良、面神经发育不良、大口畸形等特征.采用Pearson 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分度小耳畸形与伴发症状间的关系.结果 710例患者中男性502例(70.7%),女性208例(29.3%).年龄6~56岁.患者居住地域分布全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颅脑损伤患者19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采用R 3.5.3软件包和rms程序包建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 191例患者中,有52例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7.2%.根据脑梗死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n=
目的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经外科手术联合艾拉光动力(ella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美容科接受外科手术联合ALA-PDT治疗的BCC患者50例,均于术后1周拆线当天接受ALA-PDT治疗,6周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经外科手术联合ALA-PDT治疗无
脂肪性肝病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后者与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以往诊断NAFLD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因素,且NAFLD这一定义无法体现该病的内涵[1-2].近年来,随着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这一概念的提出,更准确的反映了脂肪肝的病因及病理生理过程,因此这一概念已被更多学者所接受.MAFLD这一新的定义从
目的 分析人口学特征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口服抗凝药(OAC)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月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年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2例,根据出院时是否被处方OAC将患者分为被处方OAC组(n=469)和未被处方OAC组(n=283),被处方OAC组又被分为华法林亚组(n=271)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亚组(n=198).收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其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流行病学及自然史rn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