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实践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35306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籍的封面是装帧艺术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封面基本上代表着书籍的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读者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在设计书籍的封面时,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元素突出书籍的主题、风格等内容,还要进行完美的颜色搭配以及构图设计,成品要饱含情感,能够吸引读者。近年来,视错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逐渐被广泛应用,更高地提升了书籍封面的属性感、新奇感、特色感以及适用感,推动了书籍封面设计的创新性,本文将对视错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实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视错觉 书籍封面设计 实践
  一、视错觉的概念及分类
  每个行业对于视错觉的定义都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视错觉就是由于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干扰或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不正确的视觉感受。[1]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视错觉是一种不正确的感知,但就是这种不正确的感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艺术美感。因此,现在许多行业的人都在运用视错觉,这其中就包括书籍封面的设计师。值得肯定的是,其中的大部分应用都是成功的,为书籍封面带来了更多的亮点。
  二、视错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实践
  书籍的封面就像是一首乐曲的前奏,如果前奏不好听的话人们就不愿意再继续听下去;同理,如果书籍的封面不够吸引人的话,读者就没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书籍封面设计是装帧艺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书籍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2]书籍封面设计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封面设计者是否足够了解书籍的内容、作者的诉求以及市场的需要,只有完全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够设计出主题鲜明、内容突出的封面。以下是书籍封面设计中经常运用的几种视错觉表现手法。
  (一)书籍封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书籍的销量以及读者的喜爱程度,因此,封面设计者需要对其不断创新。近年来,有很多人发现了视错觉的艺术效果,因此,也有很多书籍封面设计者在设计封面时积极地应用视错觉的艺术手段来表现和突出封面的立意。就像一些美术书籍的封面是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设计与色彩的搭配给人带来视错觉,让人视觉上感受到图案忽而平面忽而立体,这能够吸引读者,引发读者对此书的探究与深思。
  (二)视错觉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视觉及精神上的享受,具有很强烈的艺术气息。因此,通过一些手法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设计的立体感,使其在视觉上具有很强的真实感。点、线、面的结合能够设计出十分逼真的作品,通过视错觉形成视觉上的立体画面,给读者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效果。
  (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也常运用到矛盾空间错觉这种表现手法。矛盾空间错觉就是通过制造图形或者是结构之间的矛盾点,继而将所有的图形、结构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矛盾空间,看起来是协调又合情合理的,但是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空间。[3]
  (四)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动态的画面更为吸引人,比如展翅高飛的蝴蝶看起来比静止不动的蝴蝶更有活力、更灵动。书籍封面设计当中动态错觉的应用就是利用了这种原理,当我们陷入一个动态的画面当中,却又突然发现它本身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也给人带来了一种视错觉的艺术美感。在书籍封面设计当中运用动态错觉,能够给读者带来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一本书的内容是对逻辑思维的讲解,其封面是中间有一个椭圆形,并随着中心一层一层地无限发散,让读者在视觉上看犹如一个动态的画面,有利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美术设计中的体会
  在美术设计中,封面设计、扉页设计和版式设计既有难点,根据素材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特殊规律。每本书的素材不同,封面设计的风格和色彩也不一样。如何创新,如何在设计上挖掘新意,独树一帜,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使效益最大化,是书籍封面设计人员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书籍封面设计人员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创新,为出版社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美术设计上也锻炼和提升自己。
  四、结语
  在书籍封面的设计当中运用视错觉的原理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继而引发读者的读书欲望。因此,视错觉对书籍封面的设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正确运用视错觉也会对书籍封面的设计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利用视错觉进行设计时,需要将主要应用的颜色、图形与书籍的风格、主题相契合,不要使读者在视觉上不能看出书籍封面的表达内容。此外,也要对视错觉的运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不要过多,不然会引起读者视觉上的不适。总之,在一般情况下,书籍封面设计者会认为图案比文字更富有艺术气息,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将视错觉应用到书籍封面设计当中,可以有效提高封面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刘丽芬.浅析视错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界,2016(02).
  [2]佚名.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错觉研究[J].美术大观,2018(11).
  [3]赵岚晓,姚雯.浅析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4(13).
  (作者简介:刘爱国,男,本科,中国电影出版社,美术副编审,研究方向:封面美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雄安新区被誉为戏曲、曲艺之乡,老调、河北梆子、评剧、京剧、昆曲、容城高腔以及木板大鼓、西河大鼓、评书、莲花落子、竹板书、快板书等曲艺形式均有流传,其中尤以老调、河北梆子和西河大鼓最为兴盛。本文主要对在雄安新区影响较大、流布较广,至今依然活态传承的老调、河北梆子、评剧以及西河大鼓等艺术形式进行论述,以期厘清历史脉络,为摸清雄安新区地方戏曲暨西河大鼓奠定基础。  关键词:雄安新区 地方戏曲 西河
摘要:蒙克是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他一生作品数量颇多,主要是对人类生命、死亡、爱情和情感的表现,他是表现心灵的现实主义画家。本文将通过对蒙克作品《生命之舞》的赏析分析蒙克在美术表现和绘画治疗中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表现主义 蒙克 《生命之舞》 赏析  在中西方美术史上有很多优秀和经典的美术作品,蒙克(1863—1944)是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他的作品在自我情绪的表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蒙克的经
5003是具有矮基因、配合力较强的自交系。用5003作母本所配制的沈单7号,在辽宁、河北、山东等省均表现矮秆、抗病、抗倒,高产,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在玉米杂交制种工作中经常
摘要:《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作品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开,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冲突,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在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是戏曲艺术中情的化身,深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将针对昆曲《牡丹亭》中的曲目《游园惊梦》中杜丽娘角色的演绎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角色分析  锡剧抒情优美的声腔旋律和昆曲典雅唯美的形体表演有
摘要:回族舞蹈语言与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环境、服饰文化等紧密相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语言风格,同时也与其他民族舞蹈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键词:宁夏地区 回族舞蹈 风格 特征  一、宁夏地区典型的回族舞蹈风格组合  (一)宴席曲  宴席曲是通常出现在回族喜庆场合的一种民歌形式。它有固定的舞蹈动作,随着歌曲的随时更换,男女表演者边唱边跳遥相呼应。舞蹈动作简单大方,舞姿美而不俗,步
摘要:中华民国时期的女画家潘玉良一生命运坎坷,但命运的不公正是她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她独特的女性绘画视角以及中西方融合的绘画思维,使她的女人体绘画开启了中国女性意识的大门。  关键词:潘玉良 女人体绘画 女性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儿时父母双亡,寄养在舅舅家中,命运已是不尽如人意。14岁时,舅舅将她贩卖,她不幸沦落风尘,任人欺凌。直到遇见丈夫潘赞化,后来她嫁与潘赞化为二房,
The available 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on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vacuum circulation (RH) refining process of moltensteel have briefly been reviewed. The
摘要:苗族刺绣是贵州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本文将主要分析松桃苗族刺绣的纹样特征、构成形式、色彩搭配、苗绣针法在设计中的运用。松桃苗绣与现代化设计相融合,不仅能打造出具有民族韵味和文化特色的产品,还能使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松桃苗绣 纹样特征 现代产品设计  一、松桃苗绣纹样的特征分析  苗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是兼具艺术和文化双重概念的珍稀品,在纹样构成、色彩搭配、纹样构
The combination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an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sights in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目的:⑴探讨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⑵详细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结构、影响因素及特点。⑶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